全文字数:5577
对家庭暴力的思考[摘要]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施暴的行为,包括家庭成员间的身体、精神、性暴力行为。本文从家庭暴力的特点、人们对家庭暴力的误区、家庭暴力的危害性、以及预防和整治家庭暴力的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家庭暴力对社会的危害问题,提出家庭暴力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共同预防和惩治。
[关键词] 家庭暴力 特点 预防对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家庭暴力既可能在夫妻之间进行,也可能在兄弟姐妹之间、父母子女之间进行,甚至发生在恋人之间和离异夫妻之间,并且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调查,发生在恋人之间和离异夫妻之间的暴力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比发生在夫妻之间的暴力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均高得多。主要有肉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经济控制四大类型。妇女、儿童和老人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其中约 90%为女性。有人认为,如果是出于合理的目的和动机,对家庭成员实施的暴力不属于家庭暴力犯罪。比如丈夫因为妻子的婚外恋而对妻子的毒打、父母出于教育的目的而对子女的肉体惩罚。这是一种误解。我们反对家庭暴力,是因为暴力行为本身侵害了家庭成员的生命、健康和人格尊严。家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进行解决和救济,但是决不能诉诸暴力的手段,否则就具有违法性。2001年4月28日施行的新《婚姻法》已明确“禁止家庭暴力”,并将实施了家庭暴力作为准予离婚的条件之一。可见,家庭暴力已不是家务事,而是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