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
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 首页 |
  • 毕业论文 |
  • 论文格式 |
  • 个人简历 |
  • 工作总结 |
  • 入党申请书 |
  • 求职信 |
  • 入团申请书 |
  • 工作计划 |
  • 免费论文 |
  • 现成论文 |
  • 论文同学网 |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本论文在工商管理论文栏目,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摘要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物质文明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加之各地人口、资源、政策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各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情况,明确各类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差异与特点,有利于决策部门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各地区的消费情况,协调各地区的发展,切实落实“出口、投资和消费共同发展”的经济政策,推动我国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消费结构  聚类分析
引言:
 我们通常所讲的居民消费,是消费者为了个人或家庭集体消费而购买商品和劳务,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影响社会经营活动的重要因素,居民消费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是不断变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所关注,其影响力也愈加强大。因此,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对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分析。城乡居民消费最直观地反映在恩格尔系数上,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金额在居民消费生活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意味着社会整体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如表1所示,我国恩格尔系数除2004年和2007年受农产品价格涨幅过快影响反常上升块,从总体上看呈下降态势,提现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表1 我国2000以来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表(城镇)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系数
 48.8
 46.6
 44.7
 42.1
 39.4
 38.2
 37.7
 37.1
 37.7
 36.7

 

 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完成了从解决温饱——达到小康——向富裕迈进的转变历程。根据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标准(国际上通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国民生活阶段,通常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表示贫困;50-60%表示温饱;40-50%表示小康;30-40%表示富裕;30%以下表示是最富裕)。从表2.1看出,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小,经过八年的发展,到2005年已降至36.7%,按照这一标志衡量,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已经开始向富裕迈近。当然也不能排除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是存在的差异。例如:根据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的数据,在杂项商品与服务所占消费的比重中,中国大大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人收入的1/5用于娱乐休闲,而中国城镇人口平均仅有3.5%的收入用于服务娱乐等杂项
 
  消费的挤出效应,就是指在消费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某项消费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其他消费支出下降。居民的家庭消费结构是指居民用于消费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住房消费支出、子女教育消费支出、家庭人口医疗消费支出、日常生活用品消费支出、旅游娱乐消费支出、交通消费支出,等等。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在八大类消费支出中,城乡居民用于教育、医疗、住房,交通通信等项目的支出增长很快,而用于衣着、家庭设备、杂项商品等轻纺工业品的支出大幅度下降。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教育、住房、医疗和交通通信等费用支出过高,挤占了居民对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在这里,为研究方便,把中国当前的消费结构分为住房消费支出,医疗消费支出,教育消费支出,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和其他消费支出五大部分。由于我国消费结构的快速转变,随着住房,医疗,教育,交通通信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的提高,会大大增加居民在这些商品或服务上的消费费用,而在短时期内,居民的收人水平相对不变,这必然迫使居民减少对这三种商品或服务以外的商品或服务的消费。
在这里提取1991年和2006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数据简单进行比较:

消费支出结构(%) 食品 衣着 家庭设备 医疗保健 交通通信 教育文化 居住 杂项
1991年 53.82 13.73 9.62 2.21 1.35 3.87 5.98 4.92
2006年 35.78 10.37 5.73 7.14 13.19 13.83 10.40 3.56

 (数据来源:1991年和2006年的统计年鉴)
 
  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急剧转型。其食品消费显著下降,由原来91年全部消费比例的53.82%下降到06年的35.78。而医疗,教育,居住,交通通信所占的比例显著上升,其中交通通信上升的比例最为迅速,因而将其列入消费的挤出效应研究。
三、模型设定
  研究教育,医疗,住房和交通通信对其他消费的挤出效应的关系,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因素的分析
     首先,高速增长的教育消费。主要表现在居民教育支出猛增,教育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迅速扩大;各种择校费、赞助费早已司空见惯;不合理收费屡禁不止,“高价教育”越来越高;教育费用与居民承受能力矛盾突出。
     其次,高价住房。城镇居民在住房消费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大,居住质量、居住条件改善在居民提高生活消费水平的目标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住房正逐步向楼层更高和面积更大的防线发展,少数富裕户的住房已向别墅式发展。由于预期房地产价格将会继续大幅上升,许多家庭抑制其他消费,以积攒首付款和支付月供款。过高的首付款和月供支出明显挤出了工薪阶层的消费需求,绝大多数购房者纷纷削减了其他消费。因此,住房价格居高不下,已成为挤占我国城镇居民其他消费的重要原因。
     再次,高价的医疗费用。这个主要表现按在医疗乱收费问题屡禁不止;药价仍居高不下;医疗收费超过多数市民的承受能力;不少城镇居民无医疗保障。因而,高医疗也是对居民其他消费的一种挤出效应。
     最后,交通通信费用的急速增长。在交通通讯消费支出中,包括固定电话费、移动电话费和上网费在内的通讯费用开支比例迅速上升。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快速发展和交通、通讯工具的大幅降价,我国城镇居民交通、通讯费用支出呈现增加态势。这表明交通、通讯消费快速增长已成为今年居民生活消费的热点,它的增长使人们与外界的交流更加密切、方便、及时。
 (2)数据的选择
   由于本篇考察的目的是研究“三高”与交通通讯的消费支出增长对其他项目消费的挤出效应。考虑到截面数据不能很好地反应近些年消费增长的变化以及结构消费的转型情况,本项目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的。考虑到时间采集的困难,本项目选择的数据为1995年到2006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

四、数据的搜集
 本文搜集了1995年到2006年的数据如下表

 (资料来源: 1996年-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
     Y为1995年-2006年城镇居民总平均消费支出
     X1,X2,X3,X4分别为各年的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居住的消费支出情况。
 
 五、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过程
 消费结构指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不同类型消费的比例及其相互之间的配合、替代、制约的关系。就其数量关系来看,消费结构足指在消费过程中不同商品或劳务消费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反映了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各类商品及劳务的需求结构,体现一国或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状况。
 1.数据的获取及来源。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首先要根据研究目标确定相应的聚类分析指标。分类效果如何,关键取决于聚类分析统计指标的合理选择。聚类分析统计指标应该有明确的实际意义,并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以2008年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为例,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八大指标:食品支出(X1)、衣着支出(X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X3)、医疗保健支出(X4)、交通和通讯支出(X5)、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X6)、居住支出(X7)、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X8),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除台湾、港澳外)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聚类分析。以便对各地区消费结构特点作系统科学研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获取2008年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比例数据。
 2.聚类分析结果输出。本文应用软件SPSSl1.5.采用欧氏距离平方和离差平方和法,对我国31个省份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聚类分析。输出结果如图l所示。
 3.评价结果比较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若选择分类数为5,则得到以下分类结果。如表l所示。
 根据表1,我国各类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相似性效果较好,且不同类型地区的消费结构有着各自的特点。
 第一类中的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区的医疗保健支出、交通和通讯支出、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居住支出等方面都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综合来看,第一类地区经济较发达,各方面的消费能力都较高。在此类中,北京的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在全国31个省份中名列前茅,北京的科研机构多,藏书量大,高等院校多,娱乐设施先进齐全,这些都是导致北京该项支出比例高的原因,不愧为我国教育文化交流的中心。纵观全国,各地区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比重近年来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国家及各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均有显著提高,并已逐步落实到行为中,初见成效,这也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
 第二类地区中的样本数量较多,情况较为复杂。其中天津、江苏等地区经济一直较为发达,而江西、贵州、甘肃、陕西等地区虽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但近年来在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比例明显增大,说明其居民消费结构逐渐合理化,已与很多经济发达地区趋同,使得跃居第二梯队。然而,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区的食品支出仍然超过了40%,说明其收入水平较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仍应引起国家重视,加大扶持力度。
 第五类地区中的云南和西藏,食品支出都非常高,尤其是西藏已超过了50%,而医疗保健支出、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居住支出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西藏的医疗保健支出和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等指标都排在全国31个省份之末,这些地区的医疗制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的确应该引起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充分重视,大力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强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类
类别 地区
第一类 北京、上海、浙江、广东
第二类 天津、辽宁、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青海
第三类 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宁夏、新疆
第四类 福建、广西、海南
第五类 云南、西藏

 
 六、结论
 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上海、北京、天津、广东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处于较高的位置,而青海、西藏、甘肃的人均消费水平处于低位。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引导消费、发展经济,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经济的持续发展,终究要依赖于消费。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收入水平的合理提升,促进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最终通过强大的内部消费拉动来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
 


相关论文
上一篇:谈特色酒店的经营与管理 下一篇:我国反倾销的现状分析
Tags:我国 城乡 居民 消费 结构 分析 【收藏】 【返回顶部】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计算机论文
推荐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删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论文格式网(www.lwgsw.com--论文格式网拼音首字母组合)提供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论文格式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