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论民族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二)
本论文在
工商管理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传统文化的结构和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天人协调.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二、注重人的内在修养。三、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更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强调天人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的经世治国达到完美的统一.儒家文化的精髓就是平和中正,思无邪! 其次,农耕文化、家族文化、还有一些地域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历史的漫长演变中逐渐的形成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采的内涵.
现代文化的概念
中国文化的现代发展包括了“外在冲击”、“内在转化”与“综合创造”三大阶段。“外在冲击”是指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产生全方位冲击的阶段,它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历史起点;“内在转化”阶段是指在经过外在冲击后,现代化与现代性内化为中国文化自身的理想目标;“综合创造”阶段是指中国文化通过“综合的创造”与“创造的综合”,既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又超胜了西方式的现代性。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哲学的“文化生态模式”将有可能为当代人类提供有益的启迪。在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之后,中国文化不仅将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而且必将成为人类多元现代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之影响力的一元。
现代文化的结构和特征
现代文化的发展阶段 中国现代文学必然与所谓的当代文化的发展相联系,正像克罗齐的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现代文学的当代性”并不等于强调其“当下性”。“当代性”是要求研究者在保持前人的沉稳和冷静的同时,也能显现出文化人的睿智,有一种对自己生存的现实境遇的自觉,通过自己的研究实现对社会现实、对人类的生命承担。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研究与分析
传统知识的利用与知识产权的保护“传统知识”一般是指传统的或基于传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表演,发明,科学发现,外观设计,商标、商号及标记,未公开的信息,以及其他一切来自于工业、科学、文学艺术领域里的智力活动所产生的基于传统的革新和创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传统知识的广泛应用。
民族文化传统的内在机制。
人类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的历史过程,而民族文化的传承则是人类文化连续不间断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与主体结合的过程中受内在机制的支配而具有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等要求,并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呈现出再生的特性。与文化的横向传播不同,它主要在代际间纵向传递。文化传承机制有如下的基本属性:第一,文化传承是一种社会强制。人的社会属性使每一个人生来就处在某个社会群体中,成为该社会的一员,并浸沐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毫无选择余地地承袭这种文化,并又把这种文化传给后代,形成一种基因复制式的社会强制。
第二,文化传承的核心是心理传承。文化传承是各种文化构成要素的传递,方式也相应地分为语言传承、行为传承、器物传承等,但最稳定最持久的是心理传承。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这种心理传承往往表现为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积累,构成为民族认同感的核心部分。所以文化传承是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文化传承形成文化传统。由于文化传承具有稳定和模式化的特点和要求,所以文化主体根据价值选择所承接的文化为社会所接受。
第四,文化传承机制包含着文化的选择机制。以价值判断为特征的文化选择机制不仅与文化传承机制相伴而行,而且制约并促进传承机制的运作,
使文化具有阶段性、变异性的特质和时代特征。
民族文化传承的机制和属性对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广义的文化视角看,现代化建设既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次全民族的现代化发展过程。所建设的现代化必然不能脱离自己的传统文化,必须具有某种中国文化的特质,具有中国特色。从文化传承机制与主体的选择机制的关系上看,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有机统一的: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必须随社会的发展作出选择判断才会具有时代特征,才具有生命力,所以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向现代化迈进,必然要超越传统;而每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又受其内在机制的制约,具有“化基因”和模式化稳定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的现代化又要以传统文化为依据,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超越发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文化传承始终伴随着物质、文化及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现代化建设不能只发展物质、技术,还应同时发展精神、文化,特别是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两者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共同并存,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现代化是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它将带来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而民族的繁荣必须伴有民族文化的繁荣。
总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绝不能再走西方国家走过的以物质主义为基础的旧现代化发展道路,而应当创造以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的新路,尤其要注意民族文化的研究和发掘。
四、参考文献
[1]黄修已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8年
[2]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
[3] 唐弢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年1月
[4]陈坚《中国现代知识百题》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5年11月
[5]杨占升《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选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83年12月
[6]赵园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作家出版社 1991年5月
[7]程光炜 林志浩《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7月
[8]《郁达夫作品精选》王泽龙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年
[9]莫言 《蛙》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年10月
[10]鲁迅:《朝花夕拾》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5年1月
[11]冰心
《小橘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2月
[12]莫言《红高粱》花城出版社2011年8月
[13]陈忠实《白鹿原》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年2月
[14]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年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家族企业的弊端及优势
下一篇
:
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以嘉兴..
Tags:
民族文化
现代化
问题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