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针的规划报告(一)
本论文在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针的规划报告
【摘要】: 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随着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问题;对策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的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村就业结构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非农就业比重上升。2004年从事农林牧渔的就业比重为61.57%,比2000年下降6.81%;工业就业10.94%,比2000年提高2.37%;商、饮、服务业就业比重为5.44%,比1999年提高1.79%。2004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约10260万人,比上年增长约440万人,1998~2004年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380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4%。[1]预计今后几年农村转移新增劳动力将在400万~500万人,增长4%-5%。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趋势表现为,本乡内非农就业比例下降,流向城市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比例上升,县级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的趋势明显。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继续减弱,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逐渐被外出务工和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就业方式所取代,外出务工人员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稳定性增强,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就业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体制变革、观念更新,家庭经济就业、自主创业、城市就业这三种基本的就业形式,构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多元结构。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在1979~1999年的20年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高达14%,即在GDP年均近9.6个百分点的增长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GDP增长的贡献达1.4个百分点。
二、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的办法
(一) 有利于培养发展农村劳动力市场 越来越多的那么意识到,只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取得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通行证,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不仅确定了农村人才自身的价值,也促进了千千万万具有一定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为培养农村劳动力市场、建立农村劳动力流动交易平台、实现农村劳动力自身价值奠定了基础。 (二) 有利于加强农村劳动力供需对接 近几年。由于一些地方只重视培训数量,忽视培训质量,导致内存劳动力输出良莠不齐,技能和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影响了农村劳动力供需对接,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确认培训后方所获得的技能等级,便于输入地用人单位直观了解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技能,用其所长安排相应岗位。也有利于输出地形成知名度和劳务品牌,一些促进农村劳动力供需对接。 (三) 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 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逐步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力,为实现城乡就业机会平等创造条件。只有那么的经验竞争能力增强了,才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平等的谈判地位,才能在工资待遇、劳动保障、工作条件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改善,才能促进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的基本形成。 (四)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目前农村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较低,根本的原因还是农民职业技能水平总体较低。通过参加农业技能开发,农民有了证明自己技能的职业资格证书,不仅增强了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能力,也为确定工资报酬和订立劳动合同创造了条件,还可以进入规范的劳动力市场求职就业。享受平等的劳动保障和福利,获得正常提升工资的机会,从而收入不断增加。 (五) 有利于广泛开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 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可以培养一批开拓能力强、熟悉市场运作、有较强市场竞争意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农业内部转移就业;可以培养二、三产业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高技能型人才,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向乡镇企业转移就业;可以培养一批具有一定非农技能的人才,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就业。
三、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建设
(1)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作者认为,应当重点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剩余,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著名发展经济学家拉尼斯和费景汉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把农村的伪装失业者全部转移到工业部门中去,要做到这一点,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保证工业部门扩张和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农村由于农业生产率低,农产品的增加主要是依靠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使我国农业生产率迅速得到提高,从而使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
(2).重视产业的转移与承接。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聚集有着密切的关系,哪里产业聚集效应大,哪里吸引的劳动力就多。反过来,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又加速了这些地区的产业聚集。但是,伴随这种正反馈机制的形成,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二元经济结构,这对中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不利的。
只有当中、西部地区有自己强大的产业聚集,实现东、中、西部产业趋同,地区差距才可能缩小。[4]因比,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大的地区,要认真研究产业集聚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足够发展后,会向下一个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转移。因此,做好产业承接,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在本区域内转移,这既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加速本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但是,产业转移除受比较优势的因素影响外,制度、市场等因素也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地区虽有比较优势,但是制度成本高,市场发育滞后,产业转移也会受阻。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
/2/2
上一篇
:
企业员工跳槽现象面面观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
:
关于学习市场营销的心得体会
Tags:
关于
农村
劳动力
就业
方针
规划
报告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