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HY2284 论文字数:9488,页数:06
对祥林嫂悲剧的新认识[摘要]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对鲁迅作品的解读,过去曾经经历过一段政治化、理论化的解读方式,结果是不贴文本,也偏离作家原意,无法做到“知人论世”。本文通过对传统观念认为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社会中的政权、族权、夫权、神权这“四权”对劳动妇女的迫害的这样的观点作一次全新的反思,贴近文本和作者思想实际,着重论述愚昧落后的观念、自我意识的缺失这才是祥林嫂悲剧的根源,从中体现作家鲁迅对国民解救无望的深重焦虑及悲概。[关键词] 祥林嫂 愚昧落后 自我意识 缺失
祥林嫂的名字,对于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真是太熟悉了。祥林嫂的悲剧,在一般人的心目里似乎就仅仅停留在“旧社会”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仍在向全国发行、由全日制高中统一使用的高中《语文》课本中,对祥林嫂仍是十分传统的认定:“《祝福》这篇小说写于1924年,它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这样的认定当然不错,祥林嫂当然是“旧社会”的,作品的确“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但是,“新社会”的今天还有没有祥林嫂的影子?作品除了“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