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HY2286 论文字数:7435,页数:06
简论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 这篇论文从苏轼的生平谈起,提出问题——论苏轼以词言志的艺术特色。主体部分从四方面详细论述: (一)变革词体,确立词的地位。 (二) 苏词充满爱国,爱民的情怀。 (三)借词抒情,展现人生态度。(四)抒发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怀。 【关键词】 苏轼 以词言志 变革词体 抒发情怀 热爱生活 苏轼是一位继李、杜而后的诗坛大家,也是一位与辛弃疾并称的词坛高手。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更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赵翼评他:“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今试平心读之,大概才思横溢,触处生春,胸中书卷繁富,又足以供其左旋右抽,无不如志;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赵翼《瓯北诗话》卷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2月版]他借用某些诗的表现手法作词,拓宽了词的题材,升华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表现技巧,特别是开创了豪放词,提高了婉约词的格调,使词体在艺术上进一步走向成熟,成为一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特殊抒情文学体裁。然而他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青年时期参加进士考试,获第二名,雄心勃勃,要求变法;中年时期出任杭州、密州等地方官,主张温和改革,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担任有名无实的团练副使;中老年时期返京任翰林学士等职,因反对司马光全面废除新法,再次出任杭州、扬州等地方官;晚年时期被贬惠州、儋州等地,生活十分艰苦。苏轼这起伏曲折的人生经历,使他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深入到各阶层,创作了许多文学著作,在当时享有盛名:“其为文章,才落笔,四海已皆传诵,下至闾巷田里,外及夷狄,莫不知名,其盛盖当时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