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967
《西厢记》中张生形象探微[ 摘 要 ] 本文以古典名剧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男主人公张生(张珙,字君瑞)的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张生语言、表情、行动、戏剧情节的分析研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张生是一个复杂性格于一身的人物,剧中张生是即一个才学出众、风流儒雅的书生;又是一个在爱情面前略带傻气、痴情执着的坚贞爱情守护者;更是一个为了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本文还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将唐·元稹《莺莺传》、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王实甫《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演变做了解读探析,以求全面剖析张生这一重要的戏剧人物形象。[关 键 词]《西厢记》;张生;形象;演变 一 、 概 述 《西厢记》之所以经世不衰,是因为它表达了“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永恒主题,是反封建礼教的束缚,最求恋爱婚姻自由的典型之作。主人公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凄美感人,在表达这一主题时,男主人公张生给世人读者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王实甫在《西厢记》中,精心塑造了一个才学出众,风流多情、执着志诚、离经叛道、略带傻气,忠于爱情的才俊形象。剧中张生虽是一介白衣书生,但才气过人,凭着自己的英俊潇洒和聪明机智深深地吸引着莺莺,并且热情而执着地追求着莺莺。在张生第一次见到莺莺时决定宁可选择爱情而放弃功名,在面对老夫人悔婚、郑恒的赖婚,他又积极勇敢的反抗,表现出的离经叛道和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在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道路上,面对困难仍不屈不挠、毫不退缩可见其志诚的一面。在追求莺莺受阻时,不计身份给红娘下跪,受到打击后卧病相思,又显得遇事怯懦,迂腐软弱。但在成就功名后又显得轻狂,这样使张生的形象血肉丰满,更具生气和活力。 二 、张生形象面面观 1.风流儒雅、才学出众 风流才子俏佳人,这是古人对美满爱情的最高结合标准,《西厢记》的爱情也不外于此,张生和莺莺正是才子佳人的代表。张生一出场便以他的风流儒雅、才思敏捷而打动莺莺。而张生也被莺莺的美貌所吸引,正和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崔张二人佛殿初逢,莺莺便因张生的英俊而产生对其产生好感: [村里迓鼓](莺莺引红娘捻花枝上云)红娘,俺去佛殿上耍去来。(末做见科)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 [旦引红娘上去]自见了张生,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 (二本一折) 当她遇到了风流俊雅的张生,分明觉察到一个陌生男子的注视着自己,但她的反应是“享单着双肩,只将花笑捻”: [元和令] 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享单着双肩,只将花笑捻。红娘催促她回避:“那壁有人,咱家去来。”而莺莺的反映是[回顾觑末下],还是频频回头,以示欣赏。[张燕瑾.西厢记浅说.[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他的风流儒雅,给莺莺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让她一往情深,念念不忘: [红云] 姐姐往常不曾如此无情无绪,自见了那张生,便觉心事不宁,却是如何?[那吒令]从见了那人,兜的便亲。想着他昨夜诗。依前韵,酬和得清新。 [鹊踏枝]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谁肯把针儿将线引,向东邻通个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