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333
论巴金小说的发展演变过程
【摘要】 巴金是一位紧跟时代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家,时代风云多变,他的作品风格也始终处于缓慢的演变之中,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明显的界线,一切都在流动着、发展着。他本人在谈及自己解放前创作时,也曾使用过“早期”和“后期”的概念。如结合他的创作实际情况来划分,他所说的早期应该是1929—1941年,这一时期可以称作感情爆发期,后期应该是1942—1949年,这一时期可以称作风格稳定期。巴金解放前创作风格早期到后期的演变,就是从热烈逐步走向深沉。那么他为什么有这种演变,这种演变又有什么标志,对于这一点相信已有不少的读者进行过探讨,在这里我是想把这些问题论述得更加充分完整。【关键词】 巴金;小说;发展演变;过程
巴金是以战事的姿态来从事创作的,他的小说大部分是写旧家庭的崩溃以及青年一带的叛逆和反抗。巴金在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创作历程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从1982年的《灭亡》起。到抗日战争爆发为前期;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为后期。前期的主要作品有《灭亡》、《砂丁》、《将军集》、《激流三部曲》中的《家》、《爱情三部曲》等,后期的作品主要有《憩园》、《寒夜》、《第四病室》等。前期的作品带有无政府主义的色彩,但更能吸引人注意的是那种叛逆与追求的躁动情绪,其主题是反专制反封建的。40年代中期是巴金创作的有一高峰期,不过他的创作风格已有所变化,开始写没有英雄色彩的小人小事,写社会重压下人们司空见惯的“委顿生命”,写“血和痰”,调子变得悲哀、忧郁,由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转向深刻冷静的人生世相的揭示。 一、 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 巴金前期小说创作非常丰富,一共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和60多部短篇小说。题材也比较广泛,有写工人、农民、城市贫民悲苦生活与抗争的(如中篇《砂丁》、《雪》和短篇集《光明集》中的一些作品),但更多更集中的是那些描写青年反抗者、革命者的作品。前期又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所从事的社会斗争的,如长篇《灭亡》、《新生》和《爱情三部曲》等;另一类是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的,以《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其代表。 20年代末30年代初,文坛上“革命文学”刚刚勃兴,正经历着一个不成熟的阶段,许多作品都脱不了“革命+恋爱”的幼稚的公式。受这种时尚的影响,巴金的这类题材也多以革命和恋爱为题材,但相比之下,巴金不像一般作者那样满足于凭某种概念构思披着革命外衣的浪漫故事,而比较注重展示二三十年代青年复杂变幻的思想情绪,充满了渴望变革的亢奋焦灼的激情;虽然所构思的故事不那么实在,有模仿外国革命党人传奇的痕迹,但其如火一般的艺术情境很容易为当时的进步青年引为同调,给他们激励的力量。前期巴金还创作了另一类以以描写封建家庭腐败与衰落为题材的家族小说,并且越来越把创作着力点转到这方面。1931年写的《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是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激流三部曲》中,家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巴金原打算在《家》中写一个旧式大家庭的衰败的历史,写了六章之后,他所挚爱的长兄自杀,这给巴金极大的刺激,他把自己所感受到的黑暗社会的压迫和反抗情绪,集中向旧家庭发泄,虚构了一桩桩血案,更加义无反顾地攻击专制主义。他认为旧家庭所代表的专制制度,扼杀了包括他长兄在内的一切青年的幸福。这种反抗与破坏的情绪转化为《家》的激进的风格。和巴金其他早期创作的小说比较起来,《家》有比较雄厚的生活基础,作家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感同身受而又最能打动同代青年的题材与主人公。《家》表明了巴金在更大程度上接受了现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