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
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 首页 |
  • 毕业论文 |
  • 论文格式 |
  • 个人简历 |
  • 工作总结 |
  • 入党申请书 |
  • 求职信 |
  • 入团申请书 |
  • 工作计划 |
  • 免费论文 |
  • 现成论文 |
  • 论文同学网 |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浅谈唐宋词的悲情美

本论文在汉语言文学论文栏目,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浅谈唐宋词的悲情美

【摘要】 以悲为美,在唐宋的时代,曾为一时审美风尚。唐宋词在它诞生的时候,悲情就伴之而生,成为它抒情的一种特殊基调。唐宋词的悲情艺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以悲传悲和以乐传悲。柳永的《雨霖铃》和南唐后主的《虞美人》等几首词最终体现以悲传悲和以乐传悲的悲情美。
【关键词】 悲情美  以悲传悲  情景交融  以乐传悲  悲情  愁思  悲凉  悲秋  伤春  春愁

 以悲为美,在唐宋时代,曾为一时审美风尚。因而,词体亦呈现一种悲情美。词之美在于情长、味永,在于其哀思与深婉。在相当程度上,词情词境确以伤极、痛极为尚、以悲为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评南唐君臣词作“亡国之音哀与思”,即使便如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其词作《渔家傲》,亦不免“苍凉悲壮,慷慨生衰”。
 词,在它诞生的时候,悲情就伴之而生,成为它抒情的一种特殊基调。唐朝中晚期,诗人对词染指渐多。豪放浪漫李白之作《菩萨蛮》亦是为抒游子的愁思而作,《忆秦娥》叙大唐帝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衰亡气象,正补充了李诗的悲剧意境。以温庭筠为首创的花间词派,写娇红弱翠,闺怨别愁,描摹了宫妓们的哀怨情怀,《更漏子》写怨女在红烛的泪光中,拥寒衾,听夜雨,“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写尽了绮靡中的愁思。在词作中人间生离死别之情是一个永远写不完的话题。“多情自古伤离别”,到了宋代,写真景物、真感情的词更是别具一番情味,在人类这颗小小的“方寸”之中,所能容纳的感情之深广、复杂,实在是惊人的。这当中,离愁别绪又是最难言说的一种情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离别所引进的空间上的阻隔像利刃一样,绞割着主人公的心;昔日的幸福与现实的痛楚进行着心理上的剧烈斗争,生发出复杂纷纭、六神无主的情绪,由此产生出悲剧型的艺术美感、悲情美。这悲情,正是古往今来无数名家最难措手,却又最乐于抒写的题材,那么唐宋词是怎样表现这种悲情艺术呢?
以悲传悲
 清代李渔在《窥词管见》中曾说:“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中说情,说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他告诉我们,词的传作是主体情思与客观景物的高度融合与高度统一。但是,情,始终是处于中心地位的;景,只不过是情的物质外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以悲传悲”,也就是以哀景传悲情,移情于景,景为情化。唐宋词中,就常以“秋景”写“离情”,曲曲传出悲凉意绪。“婉约”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就是一首以“秋景”写“离情”的词。
 柳永是个少年有才,长于词曲,却因“薄于操行”为统治者所贬抑,屡试不第的失意文人,他的词作多写穷愁感叹,行旅别离,或写秦楼楚馆、浅斟低唱,抒发其放浪狂傲,抑郁愤懑之情,充满了感伤悲哀的情绪,他的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多用白描,情景交融,《雨霖铃》是宋代“婉约”词高度成熟的标志,其悲情美的抒情艺术颇为突出。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难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更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的《雨铃霖》描绘的是一副十一世纪古汴河畔的离别图画:繁华的东京城外,酒旗低压,哀柳斜曳,于薄暮的寒蝉声中,一对青年男女正在依依话别。两情正浓处,暮鼓咚咚,行舟催发,眼看此去,便将天南地北、人各一方,因此才松开的双手又情不自禁地重新紧携……深秋,傍晚,这是何等浓重的伤感氛围。词里的写景“寒蝉凄切”句,既写出了秋气的摇落,时序的惊心,又使读者联想到了许多悲秋的诗文,产生共鸣,撩拨起读者的层层感情涟漪,产生许多凄楚和离情别绪。
 离别时这样的突然,离别是这样的极不情愿。一切良辰美景将全部落实,情感从一种安定状态走向不安,内心为生活设计的前程突然脱轨,人被从一种幸福情感中抛向凄凉的离愁中;内心充满一种无法言说的悲情。这种离别的悲情被寄托在“寒蝉”、“长亭”、“烟波”、“暮霭”、“清秋”、“残月”、“晓风”、“杨柳岸”中,萧索的秋景与悲情相应,使离情绵绵,愁思无尽。伤别在秋季,人和自然达到了心境与物景的同构,悲和悲相通,悲情在自然中找到了倾诉的对象,由一而二,由孤而双。悲与悲相加,深化了悲情;悲情在心与物的交流得到抒发,宣泄、安慰。因此,这种悲情更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愁肠自结,催人泪下。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曾说过:“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容椊之迎,互藏其宅。人情物理,可哀而可乐,用之无穷,流而不带,穷且滞者不如尔”。
 情和景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地结合着,柳永的《雨铃霖》就是借深秋、傍晚这种浓重的伤感氛围,向读者释放出难以压抑的离愁别绪。“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以伤别和悲秋重笔倍写,在生活生生的掺别之上又加上了传统的“悲秋”心理,更显出它双重悲剧性。
 以悲传悲,除了秋景的情感同构之外,一些花鸟虫草鱼亦可染上悲凉的气息,成为传达悲情的媒体。词,人们大多以咏物的方式,从花鸟草虫鱼的感觉中来写悲亡之情。
 李清照的《声声慢》亦是一首写愁情愁思的佳作,她笔下的“雁”、“黄花”、“梧桐”、“细雨”,样样染上了悲凉气息,成为传达悲情的媒体。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晚年身处宋室南渡之际,李清照仓皇南逃,在动乱中,她的丈夫赵明诚死了,他一个人在浙东各地,饱经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暮年痛苦绝望心情,在这首诗中充分抒发出来,字字句句无不含悲蕴愁。南逃的特定历史背景,加上特定的具体时间雁飞南方的秋季和阴雨绵绵。黄昏,词人笔下的过雁,满地堆积的落花,敲打在梧桐叶上的点点细雨,无不寄托着词人的悲哀与寂寞,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景,成为传达悲情的媒体,情成为千古绝唱之情!
以乐传悲
 一般说来,人们对景物的审美感受是不相同的。客观外物的荣枯与人们心境的哀乐既有和谐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对立的一面。利用外物荣枯与心境哀乐和谐的统一,以哀景写衰,以乐景写乐,可以使作品中的“情”与“景”同型同构,把哀乐之境渲染得鲜明、突出、浓烈;而利用美感的差异性和外物荣枯与心境哀乐的矛盾,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可以使作品中的“情”与“景”相反相成,甚至把哀乐之情烘托渲染得更加强烈。所以,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所引诗句乃《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句子,诗中抒写的是一位男子从军前后的心情。离别家乡时,难舍难分,而眼前杨柳依依,春光明媚,家乡景色格外美丽。美的景色更突出了征夫悲凉的心境。这便是“以乐景写哀”,从表达效果上看,确有“一倍增其哀”的审美功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中写到了春花秋月,又写到了东风,只是心在滴血,但此时此刻,即使他滴尽心血,他的故国亦只能永远在梦中了,如一江春水的忧愁诉与谁人听?“春花”、“秋月”、“东风”,多么美的景色啊,然而传出的却是无心忧愁、茫茫哀思,因此《虞美人》亦是一首以乐传悲的词曲。
 以乐传悲,还表现在歌筵酒席之侧,独欢享乐之余。好景难再,人生寂寥的反思悲情,冯延已的《鹊踏枝》里就有这样的特色。例如“莫道亲情抛弃久”,反思无由而生无由而去。“日日花谢常病酒,不辞境里秋颜瘦”,回荡着一种殉身无悔的生命之倔强,却始终无边逃避无常的闪击,笙歌易散,梅花易落,花之零落一人生之离合聚散之间的隐喻关系何其鲜明。对生命之毁灭空寂对个体的否定也就愈是惨厉。王国维以为冯延已词品似“和泪试严妆”,其悲剧意义就在这里。陆同《文赋》云:“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由人情物理、家国之概、一已之悲欢喜泣生发出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和反思,这是唐宋词以乐传悲的重要审美特征。
 这种由生命的哀感所磨练出的沧桑感,在怀古词中也大量存在。词境常常由繁华景、英雄气,跌入历史悲思的深深峡谷之中。王安石的《桂枝香》,从六朝的繁华今皆为寒烟哀草生发生古今荣辱悲恨的不定;辛弃疾则将“千古兴亡,百年悲笑”归为空灵慌寂的片帆云影(《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只有在这种反思中,个体才清醒地意识到存在的悲剧性本质:“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辛弃疾《摸鱼儿》)。繁华与荒寂,喜庆与忧伤,构成了悲情的审美特质。这些都是在写人们开始讯问生命得以安顿的时候发生的。南唐君臣、宋初欧晏词中,情的毁灭、光阴的易逝、人生的无常以及王安石、辛弃疾等历史片段的检索中所抒发的沉重的历史感。多少都隐喻着他们灵魂深处的一份悲情,成为以乐传悲的一种新格局。
 总之,以悲为美,是唐宋词的一种抒情艺术,唐宋词的悲情美,是唐宋词曾有过的特殊基调。

【参考文献】
1、《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   (山西人民出版社)
2、《中学语文》2001.3
3、《文苑》总771
4、《唐宋词欣赏》  (百花文艺出版社)
5、《诗词例话》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从远程教育《港台文学》中学.. 下一篇: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Tags:唐宋词 【收藏】 【返回顶部】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删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论文格式网(www.lwgsw.com--论文格式网拼音首字母组合)提供汉语言文学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论文格式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