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英雄形象 [摘 要]中国石代神话传说把无数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加以总结、集中,把本部落里具有发明创造才能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加以夸大想像,塑造出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形象。如中国古代的神农、黄帝、尧、舜、禹、后稷,又如开天辟地的盘古炼石补天的女娲,逐日英雄夸父,撞断天柱的共工,猛志常在的刑天,衔石填海的精卫, 神话虽由于人们的幻想所构成,但这种幻想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有现实生活做基础的;它的种种解释和描述虽不免荒唐可笑,但决不是纯意识和心理的活动,而是客观现实和生活斗争的反映。他所塑造的英雄形象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有着流传下去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关键词] 中国 古代神话 英雄形象 盘古 女娲 神农 一、序论 中国古代神话源远流长,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流传至今。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来表现人们的愿望与诉求。而神话故事作品经过一代代流传和发展,已成为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神话故事中的英雄形象则如同一颗颗熠熠闪耀的宝石,绚发出璀璨的光芒,照耀着为光明与自由而奋斗者的前行道路,在人民心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正文部分 1、英雄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神话中所歌颂的正神,或是艺术作品中神性的英雄,反映出了古代人民不屈服于命运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他们劳动的热情和征服自然的勇气和信心,像开天辟地的盘古,炼石补天的女娲,发现药草的神农,操舞干戚的刑天,治理洪水的鲧禹,射日救民的后羿,劈山救母的杨戬,大闹天宫的猴王等等。从神话英雄们的斗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闪现在神话英雄身上的顽强斗争意志和奋发昂扬精神,为了实现理想,他们敢于斗争,勇于牺牲,自强不息,舍己为人,充满着英勇的大无畏精神,他们以果敢的精神和英勇的行为,为天下芸芸众生创造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生存条件,成为了人们心中永不磨灭的光辉形象。 作为远古神话传说中的神人形象,如盘古、女娲、神农、大禹等,他们都具有着一种崇尚奉献与牺牲的伟大献身精神,有着纯洁的品性和高尚的情操以及保民佑民的责任感。如开辟大神盘古在开天辟地之后,耗尽了心血,流尽了汗水。在睡梦中他还想着:光有蓝天、大地不行,还得在天地间造个日月山川,人类万物。可是他已经累倒了,再不能亲手造这些了。最后,他想:把我的身体留给世间吧。于是,盘古的身体使宇宙具有了形状,同时也使宇宙中有了物质。 盘古的头变了东山,他的脚变成了西山,他的身躯变成了中山,他的左臂变成了南山,他的右臂变成了北山。这五座圣山确定了四方形大地的四个角和中心。它们像巨大的石柱一样耸立在大地上,各自支撑着天的一角。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又圆又大又明亮的太阳,高挂天上,日夜给大地送暖;右眼变成了光光的月亮,给大地照明。他的头发和眉毛,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洒满蓝天,伴着月亮走,跟着月亮行。他嘴里呼出来的气变成了春风、云雾,使得万物生长。他的声音变成了雷霆闪电。他的肌肉变成了大地的土壤,筋脉变成了道路。他的手足四肢,变成了高山峻岭,骨头牙齿变成了埋藏在地下的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血液变成了滚滚的江河,汗水变成了雨和露。他的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精灵,变成了鸟兽鱼虫,盘古为一个美好世界的诞生,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另一位创世大神女娲,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女娲还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神农氏为发明农业种植和草药而尝尽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最终因断肠草而殁;大神鲧盗窃天帝息壤用以平治洪水而被诛戮在羽山,死了三年尸体都没有腐烂,又从肚子里化生出他的儿子禹继续完成他治水的功业;大禹秉承了鲧的遗志,继续平治洪水,逐共工,杀相柳,诛防风氏,擒无支祁,化熊开山,坚持战斗,百折不回以达目的,以至于“沐甚雨,栉疾风”、“手不爪,胫不毛”、“颜色黧黑,窍藏不通”、“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他们的奋斗与奉献,开创了美好的人类社会,赢得了人们的世代景仰。 而作为艺术作品中神性的英雄形象,也都被赋予了高贵的精神品格,如二郎神杨戬、西游路上孙悟空、封神榜中哪吒等,均有着荡妖除魔、教民向善的经历,以及认定目标、百折不回的执着精神,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中国上古诸神所普遍体现的献身精神,是世界其他民族的的神话英雄所不具备的。在希腊神话人物中,其开辟神话充满了血腥:宇宙最先生下了开俄斯(即混沌)、胸怀宽广的地母该亚、地狱之神塔尔塔罗斯、爱神艾罗斯。开俄斯又生了黑夜之神尼克斯和黑暗之神埃瑞波斯。尼克斯和埃瑞波斯结合后生下了太空和白昼。该亚则生了乌拉诺斯(天空)、大海、高山。这时乌拉诺斯成了主宰,他与母亲该亚结合,生了六男六女共十二位天神。后来,第一代主神乌拉诺斯被儿子克洛诺斯阉割了。克洛诺斯与妹妹瑞亚结合也生下了六男六女,宙斯是最小的一个。克洛诺斯害怕他的儿女们像他推翻父亲一样来推翻他,便将自己的所有儿女都吞进了肚子之中。在宙斯出生之前,瑞亚在地母该亚的帮助下逃到了克里特岛,上岛之后才生下了宙斯,宙斯这才幸免于难。后来宙斯联合诸神推翻了父亲克洛诺斯,逼他吐出了哥哥姐姐们。宙斯于是便在奥林匹斯山上建立了神性王国,自己做了至上神。这则希腊神话表明,宙斯的神界秩序是在代代天神们的血肉之躯上建立起来的,更严重的是这种杀戮还都是骨肉之戕。 不独希腊神话如此,巴比伦神话和北欧神话同样也都带有浓浓的血腥味。记载着巴比伦神话的《埃努玛.艾利什》说,开初,神族有两大派:一派象征着无规律的“混沌”,是从汪洋中生出的神怪;另一派象征着有规律的“秩序”,是从汪洋中分化出来的天神。创世的过程被理解为混沌与秩序的战斗过程,最后秩序战胜了混沌,且以混沌族神怪们的尸体创造了万物和人类。北欧神话则说,天神奥定杀死了强有力的冰巨人,以他的尸体创造了世界上的万物。 2、英雄形象各自不同的特点及个性。 英雄形象所展现出的各自不同的精神品质,也成为其流传千古的原因之一。如射日除害的英雄羿,为解民于倒悬,无惧触忤天帝,一气射落殃害人民的九个太阳,又杀猰貐,诛凿齿,缴大风,断修蛇,杀九婴,擒封希,后来更和河伯战斗,射瞎了河伯的左眼,他那不顾利害,不计安危,只要是为人民的义之所在,就一往直前的战斗精神,令人深深感动。 另一个光辉的英雄形象则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的性格特点是好名、勇敢好斗、桀骜不驯、活泼乐观、重视承诺,在成长历程中能够战胜自我,忍辱负重,勇于牺牲,接受磨难,表现出了坚定、彻底的斗争精神和执着的信念,具有着警惕之心,清醒之志,深隧之神。从“美猴王”到“齐天大圣”再到“斗战胜佛”,孙悟空走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战斗历程,生命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为”,我们看到了英雄的成长过程。而正是孙悟空身上所具有的诸多精神品质,才促使他成仙得道、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终成正果。《西游记》的成功得益于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而孙悟空身上“最闪光”之处集中在“英雄性格”这一内在灵魂之上。这是作者理想在现实中的超越,是时代精神与社会现实碰撞的产物。孙悟空虽是一个神话英雄人物,但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富于人性美的英雄品格,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群众的普通要求,美好愿望,理想追求,因而这“神话”外衣的内里或多或少地集中了人民群众自身的力量与智慧。 3、英雄形象产生的原因及历史环境。 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加之自然灾害频发,人们敬天畏地,于是借助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用神话表现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人们需要有着非凡能力的神或人帮助他们战胜困难,实现理想,英雄形象由此而生。如鲧禹形象的产生表现了人们治理洪水的愿望,后羿射日体现了治理旱灾的决心等。 而产生于封建时代的英雄形象,则更多的表达了人民反抗阶级压迫、争取自由和权力的斗争思想,以及实现人生最高理想的美好愿望,如孙悟空、杨戬等,他们都拥有着超凡入圣的本领,勇于向旧秩序、向统治者挑战,都曾为了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平等不断战斗,消灭了社会中的各种妖魔鬼怪,最终实现了自身最大的人生价值,这些也正是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心底的呐喊和毕生的追求。 4、英雄形象流传的历史价值。 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每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不仅能够影响一个时代,而且对后世都有深远的意义。文学的这种影响既有文学作品的题材,立意,构思,艺术手法等等文学本身物质形态方面的,更重要的在于一种精神,一种思想的时空穿透力。英雄形象的产生,不断鼓励着人们去更多的征服自然而不是畏惧自然,在同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许多美好的愿望被一一实现。在历史的发展中,产生了更多的英雄人物形象,他们带领着人民反抗压迫,向往自由,推进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为人类文明史添上了一笔笔重彩浓墨,具有着无可比拟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5、英雄形象在当今社会中的教育意义。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英雄形象身上表现出来的互爱、正直等优秀品质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在市场经济之旗高高飘扬的时下,商潮翻滚,金钱飙升,各种腐朽的封建思想沉渣泛起。加上西方文化思潮的渗透浸入,各种丑恶现象弥漫于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腐蚀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英雄形象的力量促使我们固守灵魂家园,崇尚真善美,同假恶丑作坚决斗争,不为狭隘物欲所囿,保持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成为新社会中新的“英雄”。 三、结论 英雄形象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他反映了人民的精神追求和理想,是人们与大自然和统治阶级斗争的间接反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要继续弘扬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使其更富教育意义,让英雄形象永放光辉。
参考文献: 1、作者: 袁 珂 书名:《中国古代神话》 出版社 :中華書局, 1981 第1至 323页 2、作者: 吴承恩 书名:《西游记》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8.5版次 908页 3、作者: 洪镇涛 书名:《山海经》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 4、作者: 刘 安 书名:《淮南子》 出版社: 中华书局 简装本 出版年: 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