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论《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艺术01(二)
本论文在
汉语言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在《三国演义》中,诸如此类的将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极富特色的言行举止,突出其主体性格的例子,作品中俯拾即是。罗贯中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在情节中,通过多侧面多层次地刻画、反复渲染突出,并在矛盾冲突中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利用战争场面突出人物性格
《三国演义》堪称一部战争史诗,全景式的战争军事文学作品,整部小说涉及的战争多达几百次,或详或略、或实或虚,各不相同,百战百样。小说中的战争不仅是被描写的对象,而且承载人物形象性格的环境场域。战争描写的核心是人,人物的道德、性格、智慧、勇猛,每一次战争的描写都展现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独特的性格特点都与战争相联系。为了显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作者在作品中重点描述了七次战争,而这七次战争中,又数官渡之战、彝陵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笔墨最多。赤壁之战动小说的第三十四回刘备遇司马徽始至第五十七回诸葛孔明祭吊周瑜终,属于小说的高潮,重点写了刘备占领荆州后,三国鼎立局势的形成。
作者描写战争,没有将笔墨放在双方的实力和武艺的较量上,而是着力描写双方谋士的斗智过程,写人的智谋的运用,塑造一系列谋士形象。赤壁之战中作者极力渲染描写了周瑜与曹操的隔江斗智部分,而真正写双方的交战过程——赤壁鏖兵,不过寥寥数百字而已。赤壁之战的斗智是围绕这次战争的特点——水战而展开的。曹军在此次战争中投入作战的全是刚投降的荆州水军,借此,周瑜运用反间计,借刀杀死了“深得水军之妙”的蔡瑁、张允,极大地削弱了曹军的兵力。隔江作战,弓箭为佳,所以引出了诸葛亮巧妙的草船借箭。水军采用火攻作战,而采取火攻的战式需要接近敌船,因此有了一系列的苦肉计、献诈降书和连环计等计策。最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引出赤壁之战最为精彩的一幕——诸葛亮巧借东风。这些计谋紧紧围绕着水战——火攻这一战争实情,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充分表现出周瑜的智慧、才略。在正面叙述周瑜同曹操的斗智过程的同时,小说也侧面描写了统帅周瑜与诸葛亮之间钩心斗角的较量,采用反衬的手法突出诸葛亮更高一筹的雄才大略。这样描写战争,赤壁之战就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行动,而且是战争三方斗智斗力斗勇斗谋的赛场,场面情节曲折动人,战争节奏有张有弛。这样的描写,既能揭示战争的紧张激烈,又能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符合了读者对艺术欣赏的要求,人物鲜活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和打动着读者。
写战争最根本的是在写人,通过战争的场面来写人物智谋的较量。《三国演义》始终把人物放在战争描写的中心位置,通过战争的发展进程,着眼于人物的性格活动、人物间的复杂关系,避实就虚,采用对比、烘托、反衬、渲染等艺术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形象,写出血肉丰满的人物。总之,《三国演义》中多姿多彩的战争描写,最主要的是通过战争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是我国战争文学成功的艺术经验。
三、略貌取神
“略貌取神”是《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一个突出特点。它不单纯追求人物的“形似”,
而是在人物“形似”的基础上着力于人物的“神似”。用极少的笔墨和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状物写人,突出强调典型特征,不为细节所累,雕琢出人物的精神特质和思想性格的最主要特点,使人物神情逼肖,性格鲜明,达到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一回是运用“略貌取神”的美学手法塑造人物的重要例证。在这一回中,作者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勇才略,不惜舍弃了一些次要的、非本质的东西,甚至是违背了一些生活的常态、常理,以形不似或者是不完全相似来换取艺术上的神似。按照生活逻辑来讲,司马懿率军十几万前来攻城,没有理由只箭未发就率军撤退,他即使是怀疑诸葛亮在城中有埋伏也完全可以派兵进城探个虚实,然后再采取行动也不迟。可是这些道理,在作者为了突出刻画诸葛亮这一智勇人物时就变成了次要的、非本质的方面,对历史生活提炼后舍弃这一生活常理的“形”后就造成表面上的不合逻辑。但是,读者在欣赏这段描写时,是不太会去计较和考虑这样设计情节是不是不合逻辑常理的,他们是宁可相信,在特定的艺术情境之下,司马懿完全可能被诸葛亮不可捉摸的玄机妙算唬住的,他虽带领十万大军也不敢贸然攻城,并掉头撤兵。而且从本质意义或审美意义上来看,这样的“失真”的描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上的真实。是“得其意思所在”而不必“举体皆似”的美学境界。
这种“略貌”而“取神”的处理方法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像书中第四回曹操杀吕伯奢即是一例。为了突出描写曹操的不仁不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残忍,设置情节,让曹操“知而故杀”吕伯奢。其实,仔细推敲起来,其中也存在“不合逻辑”之处:吕伯奢家中那么多仆人可供差遣,家中来了曹操这么一个贵宾的情况下,何必将客人撂在家中不陪而亲自去做买酒这样一件小事呢?这样的情节处理,显然是出于作者刻画曹操不仁不义性格的需要而设计的。但是这种处理,除了少数专家在考察《三国演义》怎样对史料进行艺术加工时提及外,一般的读者在阅读中是很少注意和计较的。
《三国演义》是一部忠于历史又高于历史真实的艺术造诣极高的文学作品。在恢弘的历史背景下,在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中,在精致巧妙的艺术构思中,在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里,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鲜明的人物形象,即使历经岁月的流逝,也难以磨灭人物夺目的光彩,为后世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撑起了一面鲜亮的旗帜。
参考文献
1、游国恩等:《中国古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毛纶、毛宗岗:《三国志读法·全图绣像三国演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李希凡:《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上一篇
:
解决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
下一篇
:
论《史记》中项羽的悲剧性格
Tags:
《三国演义》
人物
描写
艺术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