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
本论文在
会计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XCLW187934 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
目 录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概念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重要性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
(三)应收账款的确认
(四)收入的确认
(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报表的运用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实际运用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实际运用产生的问题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用的对策
1、会计人员专业、道德素质的问题
2、综合运用会计核算原则的问题
3、该原则实际运用中的尺度问题
4、行业监管、监督的问题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内 容 摘 要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这表示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已经成为新的会计基本准则。新会计准则总会发挥其规范会计核算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该原则的具体应用,不断完善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在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对问题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
引言
2006年国家财政部对会计准则重新进行了修订,新会计准则下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仅以法律形式为依据。重视经济实质而得到的会计信息在最后才能符合实际上的需要。完全的揭示交易事项的实际,在不看其形式的情况下正确处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要遵循其实质内容来判定。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将核算原则正确的应用于会计核算中。企业才能真实的反映自己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息,在以后的提供给企业决策者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概念以及重要性
(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概念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实际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内容总是不可能完全真实的反应。表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其表象结论,所以当前会计信息反映出来的交易或事项是不可靠的。在某些情况下交易或事项的实质才是依据,形式上的情况不能作为依据。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升入与发展,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交集更广,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日益壮大,企业形式呈现出的多样化与多元化发展使会计准则国际化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总是有很多的呈现,所以在实质上会出现很多与形式不一样的地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我国会计上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同时在我国的会计核算法规文件中其也有较高的法律地位。当今企业形式和业务形式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伴随着日益复杂的资本市场,会计核算的要求对于我国企业也日益提高,因此,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就必须在会计原则和方法两者之间来选择,并且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会计标准的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面对着越来越复杂的国家化业务和会计处理工作,我国会计准则有必要和国际会计准则取得趋同。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出现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
在自建固定资产的确认中,涉及到诸如:什么时候开始计算折旧或者在建工程何时变为固定资产科目等问题。而核算自建固定资产最重要的便是项目是否“达到预定的可使用状态”。我们可以看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划分还是有规定的,法律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并不属于租赁人,但是长时间的租赁期限使得交易实质发生了变化。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进行了企业资本化。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的规定,资产只有在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且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才能被确认为无形资产。如若遵循以上两个条件,如企业自创的商誉、虚拟网络可以用实质货币等价衡量的资产不能清楚确认为无形资产。但实质上企业自创的商誉是企业慢慢发展中获得的、并且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效益的资产;虚拟网络所形成的资产,在现实中可用一定量实质货币兑换的虚拟资产。而由于现有会计制度,而无法明确的计入企业或个人的无形资产,如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因此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三)应收账款的确认
商业信用企业中应用广泛,很有可能出现呆账坏账。在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的情况下,发生坏账是很有可能的。为了企业的良好运营和资产负债,坏账损失应该有企业估计的合理范围内,并且采用正确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例如,A公司向B公司购入一批商品,A公司由于现有资金不足向B公司赊购这批商品,A公司同B公司商定于本年度年底支付购货款,A公司由于经营问题已于本年度年底前破产,A公司按公司破产资产分配,B公司未在破产分配中取得购货款,此时B公司计入的应收账款便变成坏账,在此时会计处理时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将此应收账款计入坏账处理。
(四)收入的确认
财政部发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 号-收入》第二章第四条规定: 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才能予以确认: 1、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是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 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3、是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4、是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是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从以上条款可以看出经济实质才是确认收入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其表现形式。首先, 所有权的法律形式已经不是确认收入的依据,收入的确认注重的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拥有的实质转移给了买方。如若买家已经获得了企业交付的商品所有权, 但是风险与报酬并没有带给买房,则不能认定为销售带来的收入。例如, 买方已经获得了企业交予的商品所有权凭证或实物, 而销售合同商品中的安置和检查工作是的重要内容,但尚未完成商品的安置检查工作, 或销售合同存在退货条款且退货是不稳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不能确认商品收入。其次, 实际上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才能确认为收入, 而不仅仅只是看重形式上的权利。例如, 甲企业销售一批商品给乙企业,但甲企业在销售时得知乙企业因生产销售欺诈而在一起诉讼案中败诉, 乙企业为此将支付巨额赔偿, 资金周转十分困难, 所以甲企业不能获得销售商品的利益收入, 虽然已经满足收入确认的相关条件但是还是不应该确认收入。
(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报表及其披露中的运用分析
企业对各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期末总结变形成了会计报表及其披露。 这是企业接下来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重点。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确定及报表的编制:《企业会计准则第33 号-合并财务报表》第一章第二条将合并财务报表定义为以整个企业集团作为编报对象,反映母公司及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当然从法律上讲合并主体不是统一的, 但在经济上将却是统一的,这就是合并主体在范围确认时可能出现的形式与实质的不一致。由此, 新准则规定了这一问题的具体说明。控制的实际情况才能决定合并范围并形成综合的财务报表。新准则的第三章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程序作出了规定:由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并且要求母公司及其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 最后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规定,采用权益法。这样,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确定和报表编制中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这样管理当局作假,极力修饰报表内容现象的发生将有利地避免, 同时真实可靠的报表也将满足会计人员对于财务信息的需要。
三、在具体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时产生问题的对策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实际运用产生的问题
1、某些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总有差异。其中存在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今在会计核算中留给会计人员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业务处理的范围也在扩大。同时赋予了他们更多自主选择和判断的机会。但总体上来讲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因为能力有限,总是很有可能漏掉某些实质上的事情。当然也有很多会计人员素质很高,但是他们总是会故意的去钻准则的空子,利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达到操作利润的目的。必须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来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进行更严格的教育,才能保证反映的企业会计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对以后企业的发展有利的。
2、会计实践中,应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处理的会计问题是可行的,但是往往其他会计原则会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产生矛盾冲突,所以我们就需要找到一个中间点以期来达到相互协调。一贯性原则是企业经营的前后期必须保持一致的准则,但是为了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企业核算前期使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由于生产需要,后期也必须要改为加速折旧法。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是为了更好的把企业的经营过程和成果展示出来,但是应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毫无顾忌的现象却普遍存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体现表现在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上市公司新增四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的减值准备。每家上市公司会根据经验来预计这些减值准备,为了减少利润。因此在利润丰厚的时期多计提减值准备,为了是利润增加,而企业利润下滑的时候就很少计提减值准备。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用的对策
1、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
首先正确的处理会计业务是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其次会计人员学会在不断变化的会计核算方法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强化能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理论和水平,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运用包括其他相关知识及其综合能力学习。在实际工作上中,通过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诚信教育。不能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放在太高的位置,在处理会计问题时,总是会出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应用不一致的情况,所以会计人员应该要能正确的判断会计业务中的实质并且能够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正确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也需要能通过会计信息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新会计制度使得会计人员必须拥有更高的素质,也赋予了会计人员越来越多的单独思考判断的空间。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理性的判断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能明显的辨别出交易事项的实质与形式的不同,同时也不能使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与法律有相悖的地方。
2、综合运用所有会计核算原则
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其他原则及其容易发生冲突与不一致的情况下,我们就必须使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显得更加高更加真实,反映出来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会计信息也更加全面完善公平。应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时应不失去其灵活性,根据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要求,在符合实质与形式的情况下由会计人员理性判断。以人为本就是企业管理机制,还要从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通过有效的措施,促进安全生产,完全发挥会计人员的能动性,让会计人员在企业更好的工作。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该在企业的管理中体现重要作用,在企业的管理中应依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对形式作出选择,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力,并尊重事实,紧密结合企业管理与会计核算。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中真正体现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革新作用,真正地把有用的数字和信息提供给国家和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发展。
3、把握好强调、运用该原则的尺度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可靠的会计信息也是我们会计人员需要的,但是不能太将重点放在这一原则上,否则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不会提高,还要受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深层次的影响,更有可能成为会计人员错误判断时的借口。在实际中,我们会计核算中应该以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等一般原则为主,而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和重要性这三个原则为辅,正确地应用。所以应该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摆正位置,合理的应用。
4、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
如今通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判断得到的会计信息留有很大的余地供其操作,同时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赋予了企业更多的独立空间,所以应该努力加强监督并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有些企业可能会利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当做其弄虚作假,虚假会计信息的借口。通过国家机关单位的强制来监督所带来的作用就很明显了,比如财政税收等机关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加强的审计监督也会完善社会审计监督的形式。在我国拥有一个法律体制健全的良好社会环境的情况下,通过国家监管机关和相关事务所的共同作用,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会计监管制度的完善。
结论
综上所述,交易形式和种类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交易内容的变化也是层出不穷,实质很难把握,出现的各种各样经济现象和会计处理,标志着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势在必行。这项会计原则对会计核算的理论和实务起到了修正的作用。它主要解释和规定了在会计核算中一些业务的处理详情。这项原则的必要性和准确性是可以在我国制定实施的,同时这种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规范实践的理论总结在我国是很需要的。分析总结其在会计实务中的体现,探究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否有更大,更广泛的应用范围,是我国会计惯例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努力的新方向。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在此对论文指导老师张力上表示衷心的感谢。张老师在论文的论文的框架优化、论文的写作安排过程以及论文的修改方面给予了非常大的帮助。在老师的指点下,我努力学习论文的写作,补充专业知识,让我在大学的最后阶段过得相当充实并完善了自我。同时在此感谢所有会计系专业课老师大学期间对我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培养。
两年的大学生涯即将结束,在此对那些曾经教过我的老师,曾经的同学,以及对我的父母、亲人、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他们的关心、帮助和呵护。
参 考 文 献
[1]妙晓敏.试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J]中国西部科技.2012.09,(09)63-64
[2]印容.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运用.[J]兰州商学院学院报.2007,(5)77-80
[3]马永义.试论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J]会计.2012.05,(5)53-54
[4]李东晓.浅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119
[5]王昉.简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J]财会计研究.2011.07,(17)30-32
[6]连建枝.浅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J]会计师.2011.01,(1)17-18
[7]邓文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企业中的运用.[J]财会审计.2011.05,(24)19-20
[8]周丽艳.浅谈会计核算实质重于形式原则.[J]理论与研究.2010,(2)56-57
[9]李明.浅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无形资产核算方面的运用及应注意问题.[J]现代营销.2012,(2)016
[10]孙悦刚.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认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1)39-41
[11]罗虎云.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J]现代商业.2011,(1)242-243
[12]肖霞.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J]会计论坛.2006,(6)25-26
[13]张波.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J]商场现代化.2011.06,(649)118
[14]王晓.郑本强.唐秀荣.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应用中的探讨.[J]会计实务.2009,(3)73-99
[15]孙鸿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非货币资产交换核算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9,(3)41
[16]马琳.试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9)100-101
[17]冯朝霞. 会计核算中实质重于形式问题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7)391-392
[18]刘艳.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地位及运用.[J]现代管理.2007,(9)229-230
[19]黎鸿翎.黄晓丽.谈谈会计核算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注意事项.[J]沿海企业与会计.2010,(3)114-115
[20]迟丽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新会计会计中的运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9,(4)99-101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浅谈我国会计则的实施和完善
下一篇
:
浅谈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Tags:
实质
重于
形式
原则
会计
应用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