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诚信
诚信的回归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进程,诚信这一永恒的话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越来越受重视。会计诚信,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视目前存在的会计诚信缺失现象,思考和制订应对它的方法和手段,是会计行业及相关部门和人士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诚实守信是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必须建立的社会规则。会计诚信是会计行业最基本的行为规则之一。它对保障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规范商业行为的合法操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反之,会计诚信的缺失,必然会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探询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认识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研究应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是一个应该被提上议事日程的课题。 一、会计诚信的内涵 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诺,具体表现就是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并且该信息时企业经营者提供做出正确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从整体看,会计诚信品质的内容包括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操守,精湛的会计技术和会计技能;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优质的会计服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会计诚信则表达了企业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应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们服务。 二、缺失会计诚信的后果 会计诚信缺失及其所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从一个国家的角度讲,可以使市场信号失真造成政策制度的失误,干扰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资源配置低效劣化,造成大范围的国家利益受损;从企业的角度讲,可以对企业产生误导,失去市场机会,使企业的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受损,同时也使会计行业本身深受其害,危害会计工作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规范体系,使内控系统秩序失控,会计秩序混乱,滋生腐败和犯罪。然而,诚信的缺失并非会计特有的问题,会计诚信是社会诚信的一部分,会计诚信的缺失只是我国当前整个社会诚信程度低下的一个反映。事实上,我们的政府行政部门,甚至教育部门都存在严重的诚信缺失问题。因此,要重塑会计诚信仅靠会计自身是做不到的,这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朝夕就能完成的,但我相信,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在社会理论界河实务界的共同努力下,会计诚信必将回归会计的本源。诚信的回归时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进程,诚信这一永恒的话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使用体系建设越来越受重视。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会计诚信缺失有其社会背景,它是社会诚信缺失在会计领域的反映。当今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中,各种法律和制度建设尚不成熟或者说尚不完备。单纯靠社会道德教育和所谓“纪律性”约束,显然已不适应今天人们多元选择的价值观念;也不可能用来规范人们的各种社会行为。在没有严格法律规范人们行为的背景下,社会诚信缺失是必然要出现的一种现象。它会反映在各个领域——— 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反映在会计领域,便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会计诚信缺失。 (2)会计诚信缺失是“公民意识”淡薄在会计领域的一种表现。不可否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探索中运行的。很多人还不具备保障市场经济规范运行的前提———“契约”意识。也就是说,缺乏基本的“公民意识”,不懂得公民履行基本义务对于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性。在这种前提下,去讲诚信经营只能是勉力而为的。在会计领域,在“领导意志”和所谓“团体”意识的影响下,很可能将会计人员的公民意识销蚀掉了。缺乏公民意识违背“契约”精神,造成会计诚信缺失。让人担忧的是,这种公民意识淡漠,是普遍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的;让人欣慰的是,这个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今年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和委员已就“公民意识”问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3)会计诚信缺失是社会职业道德观念弱化对会计领域的潜在影响。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但具体到某些行业,道德操守的履行情况并不乐观。会计诚信缺失所引发的明显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如造假报表、假审计报告等弄虚作假的法人行为,挪用公款、贪污、侵占等个人行为,就是一些具体表现。职业道德观念弱化,是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一个潜在原因,它的真正危害在于,违法心安理得,犯罪成为“边缘化”。2005年,国资委对169家中央企业资产清查,总的资产损失达数千亿元。可以说是“暗箱操作”、“自买自卖”、“贱买贱卖”等手段导致了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其中,会计诚信缺失负有相当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4)会计诚信缺失的历史和现实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类的观点并不鲜见。此类思想经过文化沿袭和承续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在现实社会中。无形之中,它的存在为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生存的文化土壤。何况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场浩劫之中,诚信又被当作“四旧”进行批判——— 像北京大栅栏的一些老字号诚信经营竟被认为是“四旧”惨遭批斗。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蓬勃开展,商业重新得到重视。然而问题在“重商主义”的作用下也出现了:一些经营者疯狂追求经济效益,逐渐忘记了经商的基本道德底线——— 诚信。可见,会计诚信缺失也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文化背景的。四、提倡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获得他人的信任。“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一言为重百金轻”都是说讲求诚信的重要性,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被国人视若珍宝,在市场经济时代,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诚信更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泉。 (1).诚信就是经济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交换方式也呈现多样性,若信用缺失,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链条中断。在商品生产和交换中,生产、运输、购销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没有人愿意同不守信用的个人、公司、企业进行合作,因此,诚信就是一个企业的经济资源。在银行、股票、债券及其他融资市场,信用是发展的基础,离开诚信,该市场就无法健康发展,即诚信与重大利益相关。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必将付出成本。也就是指诚信品牌是一种极大的无形资产,市场经济越发展,诚信的作用越重要,诚信一旦缺失,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失去了走向市场与国际化的通行证。 (2)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宣传立信会计精神,弘扬立信职业道德思想不仅对发展立信会计事业,并对建设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完善我国会计诚信教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立信会计精神是一种具有优良传统的会计诚信精神,不仅具有鲜明的会计职业特色,而且体现着强烈时代气息。我们现代会计人员应该永远珍惜,并发扬光大立信会计精神。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如果一个人失去信用,就会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以至身败名裂,更为严重的是,会危害他人与单位,给社会和国家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个道德问题。 (3)诚信是企业取胜的法宝纵观中外的成功企业,都把诚信作为企业共同追求和必备的品质之一,无一不是以诚信为本而发展壮大的。如香港巨富李嘉诚,几十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的品牌渐渐深入人心,公司的形象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公司经营不断拓展壮大,赢得了消费者,赢得了市场,在全国都产生巨大影响。他取得今日的发展,其核心思想就是“诚信”二字。紧紧抓住了“诚信”,把诚信作为企业的一种资源,一种思想,一种经营理念,一种管理方式,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无形推动力。可以说他的成功来自诚信。诚信就是“法宝”,诚信就是竞争力。GE、海尔之所以能够有着如此强劲的竞争力,也都与其良好的诚信是分不开的。相反,一些企业,通过以破坏市场秩序为策略,乱中取胜。其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其实是以伤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前提的。骗人一时却不能骗人一世,当人们逐渐清醒之后,这样的企业也必然开始走下坡,最终走向灭亡了。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