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摘 要]会计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核心内容,准确 完整 全面的会计 信息以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同时也能维护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建立跟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建立跟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对推动整个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会从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还有对策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研究。 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证券市场的重要性已经非常明显了。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总有不少违规行为,散布假的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这些行为太可耻了,使得我们投资者根本没办法准确的掌握正确信息合理分配资源 [关键词]上市公司,圈钱,披露,对策,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为了圈钱,夸大公司业务 很多上市公司为了圈钱,夸大公司业务,编制假的财务报表,欺骗投资者,还有一些上市公司与投资机构相互勾结,欺骗中小投资者,蓄意造假的财务会计信息,操纵上市公司利润数,这不仅对会误导投资者进行错误投资,往远点说,对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也是一种浪费。 (二)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愿望不积极、不主动 由于我国目前没有规范的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规定,使得许多上市公司心存疑虑:一方面担心信息被竞争对手利用,导致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另一方面又担心信息被供应商和顾客利用,导致公司在谈判中处于劣势,从而使得上市公司不愿或不主动提供财务预测信息。 (三)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流于形式 很多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跟定期报告中 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中,仍有不少公司流于形式,只重视一般项目披露,对于不利的因素,一般不予披露。例如某些重大事件不予与公告,避重就轻,掩盖事实,欺骗投资者跟媒体,对于有用的财务资料也不再财务报表里附注说明,从而误导投资者,降低信息的可信性跟可比性。 (四)随意性太强 擅自决定公布涉及国家经济决策上的重要信息,或者是利用媒体制造大量小道消息,比如最近很火的SOHO中国的潘石屹一条微博气氛中拉动江河幕强的股价一事,正非常中肯的说明了这一点。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 (一)巨大的利益诱惑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通过正常经营渠道无法得到的超额利益‚从股票市场上“圈”到更多的资金‚目无法纪‚肆意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而有些中介机构、管理部门为了从中“分得一杯羹”‚增加自己的收入和利益‚在虚假会计信息生成和传播过程中‚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我们以股份公司的成立、上市为线索‚对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披露进行分析。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许多股份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有些国有企业为了改组成功‚获得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资格‚就在资产评估和财务报表上大做手脚‚以求通过证券委的审批。不仅企业本身乐于这样作假‚当地政府也往往支持这样做。因为成立股份公司既能筹集到数量可观的资金发展地方经济‚又能提高地方政府的工作业绩。有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其他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而公司上市后‚有些经营亏损的企业‚为了满足增发新股或者配股的条件‚提高配股的价格‚达到从资本市场上捞到更多资金的目的‚经常采用虚增利润、少报亏损的方法‚制造、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 (二)违规成本低廉 首先,是被揭露的概率很小;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围绕着公司会计信息造假‚涉及到很多单位和人员‚有些本来是执法者‚但不认真执法‚反而与公司串通一气‚合伙作弊‚使造假信息更具隐蔽性‚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另外‚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公告的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其中虚假信息占有相当多的比例‚可以说查不胜查‚被揭露的概率很小。 其次,是即使被揭露出来‚处罚的力度也不够大‚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我国现已发布的有关惩治造假的规定过轻过宽。比如《公司法》第212条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出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对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还有不少条文只是罗列“不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却没有“违反了怎么处理”的后文。这类条文的规定‚不仅威慑力不足‚而且明示造假行为预期“成本”的上限‚对于胆敢冒险的造假行为‚倒起了“鼓动作用”。这样‚只要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行为可能获得的不义之财‚“造假者就有‘博弈’的理由和冲动”。 (三)政出多门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 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这一点在证券市场的立法上表现得十分明显。政出多门造成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困难‚权责界定不清‚必然导致上市公司的行为缺少有效的监督。尽管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多项信息披露的准则‚但作为报告主要部分的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信息的生成则是根据财政部会计制度制定的。由于两者职责不明又缺乏协调和沟通‚披露要求缺乏一致性‚造成执行中的混乱‚给披露虚假信息创造了可乘之机。 (四)会计制度、证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完善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和披露提供了诱因和可能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制度在具有统一性的同时还兼顾一定的灵活性。如同一项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着多种被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并存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方便之门‚造成部分上市公司为了配股“扭亏”、“保壳”、兑现管理人员奖金、平衡实际盈利与预测盈利等目的‚利用准则、制度给予的“活动空间”进行会计操纵‚从而使会计信息不公允、失真。 三、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 (一),采取切实措施,提高财务预测信息的质量 这是解决财务预测信息披露中存在问题的关键。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强化上市公司经营者的法律责任意识,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如果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将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2)规范财务预测信息的补充说明。若财务预测信息与实际经营活动存在差异较大,可要求上市公司对此作出补充说明,以促使上市公司在作财务预测时能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从而提高财务预测的准确性。(3)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评价财务预测信息质量中的作用。 (二)尽力降低上市公司的财务预测信息披露成本 上市公司为保证财务预测信息的可靠性而对其进行频繁更正,其成本是巨大的。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历史信息的具体内容都会随企业经济活动的进行而不断发生变化,但此种变化无需随时反映;并不是信息改动越频繁对企业的发展趋势反映就越充分,只有在财务预测信息发生重大变化时,才在季度报告中予以更正。 (三)进一步明确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当今的时代是诉讼大爆炸的时代,无理由、无根据的诉讼案时有发生。由于财务预测信息的可靠性相对较差,与实际存在差异的可能性很大,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就很容易招致法律诉讼。这是目前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披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笔者认为,我国也应对财务预测信息披露中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只要上市公司没有故意提供虚假财务预测信息,只要注册会计师已按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了审核,他们无需也不应对财务预测信息的质量承担责任 四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开放,规范与完善,上市公司提供真实,准确,全面,完整,及时的会计信息对于促进会计行业的发展,加快证券市场化的进程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体现了管理层对市场秩序的监控。 参考文献 1、张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第90页 2、曹凤岐,《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7页 2、李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会计报表粉饰问题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年,第8页 4、陈汉文,《证券市场与会计监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年,第46页 5、陈利,《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探析》,金融会计,2008年第2页 6、阮慧荣,《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时代经贸,2009年,第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