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路径探悉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具有了新的目标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为了实现改革的目标,改革中既有成功经验需要我们借鉴吸收,又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深化改革,因此有必要对企业会计制度改革进行系统化研究。本文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特点出发,根据调研情况,主要探讨了新时期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对完善今后的会计制度所提出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企业 会计制度 探悉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剧烈,企业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冲击。因此,寻找和探索一套可行、有效而又具操作性的业绩评价体系,成为市场参与各方包括公司所有者及公司经营者的重要目标。同时,革新传统的业绩考核体系,这对于我国企业强化管理、规范运作,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探讨新时期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现阶段会计改革的模式是《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并存,我国的会计准则建设始于1988年,目标是为了尽快建立一种适合市场经济的会计制度,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但不可否认当时这种选择忽略了国际会计准则所隐含的基本假设和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之间存在重大差别,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会计制度改革可以有两种思路。 一,是一步到位的思路,即直接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会计管理体系和会计技术,以拉动国内的会计水平,二是渐进的思路,它是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思路相吻合的,会计制度的选择受制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过于偏离这些条件,可能额外地增加创新的成本,随着特定社会经济条件的演变,会计制度应适时的变更才能降低制度成本,我国在会计制度改革中,虽然考虑到在宏观和微观水平上自身的限制条件,但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为了解决眼前问题,“危机”在即,没时间去考虑长远的会计制度的安排,盲目进行改革和调整,第三,改革制度的策略缺乏征对性,没有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的规模企业加以区分,第四,发展中国家的会计界人士有许多来自发达国家,他们构成压力集团来推动对先进会计制度的采用,同时也存在着来自国际会计组织的推行会计一体化的压力,致使我国会计制度改革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国情而进行了更加有序的调整,当今中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很可能中国今后还要加快与国际会计协调的进程。 二,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的原因以及依据,(一)对会计的规范化管理坚持以国家为主导,国家会计职业组织和独立机构是可供选择的管理模式,如何从中选择在运用上成本最小因而最有效率的形式,从对目前我国财务信息供求状况的分析可知,犹豫历史形成的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也犹豫与大国特点相联系的企业多元化和异质化,存在对财务信息市场上网供给和需求推动不足,于是需要有相当程度的摄制力加以推动,这显然不可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会计职业组织或资本市场来加以保证,因此由国家实施对会计的规范化管理具有必然性,(二)对会计的管理和协调更多采取制度的形式,中国存在着众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的小企业,它们既缺乏提供财务信息的能力,会计准则对它们来说难以操作,而对那些数量上占少数的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在经营机制的转换阶段也需要有法律和行政性的规范来保证信息的披露的真实性可可靠性,这一点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特点紧密相连,对于一个小型企业的发展国家或地区来说,一方面由于企业数量较少和企业的多元化和异质性有限 ,另一方面由于会计人力资源的缺乏可通过从国外引进来较迅速地加以弥补,它们有可能迅速而有效的采用英美国家的会计准则,亚洲四小龙呗看做是例子,而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则只能维持以国家管制为主,并逐步加强会计职业组织的自我约束和发挥资本主义市场的调节机制的作用,(三)在实行统一会计制度饿同时避免一刀切,中国企业的现实是在数量上众多和在质量上多元化,因此,一套对不同规模的和性质的企业在会计方法,报表体系以及信息纰漏的数量与质量方面施行不同的要求很有必要,因为对上市公司会计的规定显然不适于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国有企业,一方面在财务报表方面的强制要求有助于提高它们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荣如果这要求过严过细,则有失于过度增加他们的成本,对管理水平低的小企业来说,也应比外向型气压低。在这一方面发过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在统一会计制度下按企业规模分三种不同的会计报表体系:简略模式,基本模式和扩展模式。二是实行单个公司会计国际化的双轨制。(四)适时推动会计制度的创新,按照新制度的经济学思路,制度的选择受制于基本经济条件,而随着基本经济条件的恶化,现行制度的运用会加重交易成本,从而引起制度创新的必要。选择新制度可能减低交易成本,因此基本经济条件的演变要求改变制度的配置,加强一些制度的作用,减弱另一些制度的作用,从会计制度看,发展中国家 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的成熟,资本市场和银行机构的不断发达,一方面会提高企业自信,披露的动力,另一方面在财务信息的需求上,国家的力量会减弱,而银行证券公司,个体和机构投资者等力量会增强,拉美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行上只所以比一般国家走得远,其动力来自于股票市场的发展和对外资的吸引即便是发达国家经济国际化也构成了促使会计制度演变和趋同化的强大动力,这一点在英国和法国的会计制度改革方面表现的特别明显,中国影响会计制度的经济因素的变化速度是较快的,这些基本条件的变化已经引起了会计制度上的重大变化,包括会计思想的变化,因此加快创新是必然选择,从长远观点看,国家对会计的管制作用会逐渐削弱,而资本市场和会计职业组织的调节作用会不断加强,但在中国的会计制度改革应该是渐进式的,不顾条件的超前定位,只能有拔苗助长的结果,因此会计制度的创新必须是适当和适时的,通过会计制度的分析课看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财务信息的提供方面存在特定的限制条件,在会计制度的变革总是依赖更深层次的经济制度的变革,因此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资本市场的发展成熟以及会计职业队伍的壮大,应灵活的和适时的推动会计制度的创新。三,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的对策,第一重视规范化会计理论的研究,逻辑严密的会计理论是制定会计准则的依据,我国应以基本会计准则为基础,由专门的组织进行系统化的会计理论研究,第二,认识到会计准则经济后果作用在准则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形式相对民主化的会计准则,以利推行,我国由财政部制定会计准则。自然偏重于国家的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保护自己的权益的呼声愈来愈高,由专门的立法机构在政府受援下,遵循适当的程度制定会计准则,应是我国财务会计规范发展方向,第三,视企业规模不同采取不同的会计政策,以落实中央抓大放小的方针,中小企业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呈送大会计报表并要经过严格审计,小型企业在报表种类,格式和注释方面适当简化,审计要求相当轻松,这样既照顾小企业会计的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又能适应我国审计力量相对不足的现状,这些企业的规模,资金,效益与中小企业相比,都有非常大的差距,如果要求所有的企业都采用相同的会计制度,既不能满足各种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也不适应企业投资主体化的发展趋势,近些年财政部进行为会计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宗的思路就是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为基础,制定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保留金融,交通运输等几个特殊行业会计制度,第四,会计准则制定要考虑到长远发展需要,包括理论和规范要具有一定的历史超前性,以保证其相对稳定,加大稳健原则的运用的步伐,重视资产额保值增值,刺激企业合理投资,例如在关于财务报告方面,由于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其所处的环境有相当大的差别,其编制的此物报告的目的也存在巨大差异,对于一个跨国公司来说,需要通过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想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而对于一个中小企业而言,编制会计报表可能主要是为了计算做的水,或者向主要有限的几个股东提供一些信息要求应当在不同的会计规范中得到体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学者提出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会计模式,用于跨国上市公司,而各国则为其中小企业制定特定的会计准则制度,第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欧共体等组织的共体努力,使国际间的会计差异正在逐渐减小,这些促使我国会计努力借鉴和吸收,但在资本市场上我国远不及美,英在经济规模和法制化程度上,又不如法国,客观现实又必然要求我们不要盲目照搬,否则,建立的会计准则将因没有中国特色而成为空中楼阁,我国在改革和完善会计制度的过程中,有必要的吸收和借鉴国外会计模式的经验,借鉴国外会计制度改革和与国外会计模式优化的思路,将会计管理体制国家化与会计信息国际化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我国会计模式保持中国特色和国际惯例接轨的有效途径。 二、企业会计制度的现状 —— 以调研北京中小企业为例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有很多的优点,但其组织制度及惯例水平还有待提高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但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造成小企业会计核算弱化现象严重,从近几年的税务惯例和税务稽查时间来看,很多企业因为会计核算弱化导致了财务核算及税务处理上发生错误,造成了需要承担补税罚款等不必要的损失。当前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弊端,下面就以我暑假在北京实习的一家小型建筑材料公司的内部会计制度现状为例. 1. 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其作用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范围。因为他们公司是家族企业,我们公司的总经理是这个企业董事长的亲妹妹,而我们公司的收入都是由门面店的销售收入,而总经理家的亲属都待在门面店里,所产生的开支都要记在日常账目上,而有时公司需要资金周转的时候就会动用总经理家的固定资产如总经理的个人房产以及个人股票等,这就使我觉得很混乱,每次在做不做账的问题上产生很大的分歧,以及核算的主体该怎么划定都是一大问题。 2.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缺失。还有就是岗位职责不明确,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制度规定,就拿我们公司一个业务员出差的事情来说,这个业务员当时走的时候是总经理安排的,当时直接给了差旅费,也没经财务,等到他回来报差旅费时,公司的张会计就打个电话给经理就可以了,没有手续也没有什么凭证。 3.会计建账不规范,核算违规操作。公司是一家小型的私营企业经理和法人代表是夫妻两,所以他们在业务上得事务比较频繁,宴请顾客以及娱乐消费还是比较多的,基本上吃饭、娱乐的开销都算作公司的开销而且基本上都不建账,经理直接用消费小票有的连发票都不是,所以导致账目比较混乱,年底清查时总是有较大的漏洞,对于我们会计工作的开展很麻烦:没有目标,没有计划。也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损害。 4.会计机构设置不合规范,分工不明确。我们部门连我就两个人而张会计就是“一把手”他相当于我们副总,经历不在经济上面的事务就他处理,而我实习时就干一些杂活,只记账,有时还收收现金,张会计忙不过来就交给我,工作繁杂还比较不合理,像一般往税务局报账一般我们会外聘“高手”做账的。 三、针对现行的我国会计制度提出的自己建议 1. 建立健全与我国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会计制度。随着《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正式发布及实施,使得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趋于完善,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改革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规范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同时还需加强会计监督才能更好地规范会计工作。同时企业所建立的会计制度要符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中小企业经营活动简单,交易活动有限,一般不需要对数据做较为深层次的分析,加之机构简单,人员较少,只要满足管理需要,具有一定的包容性,以适应未来发展壮大的需要。另外还要突出重要性、成本效益型原则,使能够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具有很大用处并且带来的效益大于提供信息耗费的成本时,才是必要的。 2.加强外部监督检查力度。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更多的借助于外部监管。在外部,主要是国家监督,首先财政部应指导督促中小企业相关的会计工作;其次,税务部门应加强税务检查。在内部,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置独立于企业财务机构之外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于不设置内审机构的企业,由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监督。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要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 3.政府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要解决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光靠一两家企业自我完善和会计人员个人努力是很难达到的。从中小企业的特点及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知,会计规范化的问题不能孤立的看,要知道只有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才能使中小企业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规范化的问题。目前国家已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这部法律力图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还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的困难及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 4.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二是对企业领导者素质的提高。这两方面素质的提高,将大大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普遍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会计制度》虽然主要适用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从来没有出台过,但是只要继续对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深入研究,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最终会完善地规范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荆新、 王化成 刘俊彦:《财务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李敏:《管理会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于玉林:《运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侯学勤:《审计学》,华东大学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乔彬彬:《财政学》,厦门财经出版社,2002年版 常勋,《公司概论》,沈阳出版社,2001年版 杨息怀:《企业财务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冷克平:《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王江:《财政与金融》,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