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一)
本论文在
会计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摘要
结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典型案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指出其相关特点。由于外部信息使用者很难判断哪种会计政策和估计是恰当的,公司管理当局往往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变更会计政策和估计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中,利用会计政策留有的空间进行盈余管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盈余信息的可靠性,使其无法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巧用会计政策,资产减值准备、资产重组、利用债务重组是当前许多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原因
1、 概念:
目前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主要存在两点不同:一是盈余管理是否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二是盈余管理的手段是否包括非会计方法,如规划交易等。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欺诈行为,等同于利润操纵和财务舞弊,它是上市公司为特定目的而对盈余进行操纵的行为,并非限制在公认会计准则内;另一种则认为盈余管理并不是一种欺诈行为,由它产生的财务报告虽然缺乏真实性但也不是欺诈性财务报告。盈余管理只是破坏了盈余数据的可靠性,没有破坏它的真实性,因为它的事项与交易是实际发生的,不是捏造的。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或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的,在不违反公认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有意识地调节或控制企业的盈余,使报告盈余达到预期水平。
2、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
盈余管理产生的动机和条件是会计的可选择性。不论是国内国外,在制定相应的会计政策时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得公司可适当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这便使公司以合法的手段调节利润成为可能。
企业产生盈余管理行为,有自身因素的影响,也有外在因素的影响。
2.1 盈余管理产生的内部原因:
财务管理包括投资管理、融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以及利润管理四部分。财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而企业实现的盈余水平是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一方面体现,所以盈余管理本身就是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又加上会计盈余的有用性,会计盈余被普遍认为是财务报表中最重要的数字,会计盈余是管理当局作出管理决策的基础,因此盈余管理的产生有其内在必然性。
2.2 盈余管理产生的外部原因:
盈余管理的产生不仅局限于财务管理的内在要求,它的产生还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
二、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中,利用会计政策留有的空间进行盈余管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盈余信息的可靠性,使其无法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巧用会计政策,资产减值准备、资产重组、利用债务重组是当前许多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利用减值准备调节盈余
近年来,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备受上市公司青睐,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计提的比例和数额关系到企业当年的盈利状况,甚至有可能直接扭转其趋势。通常情况下,部分上市公司在业绩较差时少提准备可以“润色”业绩,有的则在经营较好时多提准备,以便为随后的会计期间做好“业绩储备”,致使八项计提以其“灵活性”和“随意性”成为许多上市公司随心所欲的盈余管理手段。当然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可以转回的资产仅仅包括应收账款、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等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未探明矿区权益。通过计提巨额资产减值使本年度一次亏足,为今后年度的巨额冲回打下基础,以达到保牌、摘帽、实现盈利的目的。据统计,截至2006年2月22日,沪深两市共有13家ST、*ST公司披露了2005年年报,其中包括个别已经摘帽的公司和目前已经暂停上市的公司。13家公司中,9家2005年实现扭亏为盈,1家继续盈利,3家出现亏损。年报显示,尽管多数此类公司实现盈利,但主要业务和财务状况出现根本好转的为数不多,大多数公司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来操纵利润,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案例,大唐电信(600198)业绩“变脸”,2007年4月5日,发布了一则公告,称2006年度其业绩报告将亏损。由于2004年度和2005年度业绩已经连续出现亏损,按照相关规定,大唐电信即将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即冠以*ST)。对此,大唐电信4月5日的公告如此解释,“公司尽管2006年度主营业务规模和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提高,但鉴于无线、光通信等传统通信设备产业历年经营留存大量资产带来预期的收益能力有限,仍需对整合后的无线、光通信资产大幅计提减值准备,由此将造成2006年度业绩亏损。”知情人士指出,大唐电信的减值计提原本是要分摊到未来数年里的,但是现在管理层希望一次性地将其摊掉。此前大唐电信2006年公布的三份业绩报告无不显示为盈利:一季报、半年报和三季报显示的净利润分别为817万元、2 208万元和2 761万元。有论者认为,是为了促使有关方面加速对大唐电信集团的重组;也有论者认为是大唐电信集团故意“示弱”,借以对国家有关部门施加压力,以获更大的照顾和扶持。
(二)、利用资产重组进行调节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产结构,完成产业调整,实施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或股权转让等行为。上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有:股份转让、资产置换、对外转让资产、对外收购兼并等。资产的转让和处置,包括转让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短期投资、股权投资、在建工程等流动资产。上市公司通过资产的转让和处置,可以将不良资产转让给控股子公司;或者,上市公司将母公司的优质资产低价购入,而且不计财务费用。通过这种形式,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的获得母公司优质资产的使用权;一方面,还可以避免经营不良资产产生的损失或亏损。2007年有48家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又有48家被撤销*ST,其中21家是通过在2007年的资产重组各种方式来实现“摘星”“摘帽”的。
案例,浙江东方(600120)2004年实现利润19 143.6万元,净利润10 201万元,正常经营利润5 339万元,其中,处置资产产生收益3 236.87万元,占公司当年净利润的31.7%。公司2002、2003、2004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3.59%、10.29%、10.34%,连续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2004年顺利配股。
案例,ST寰岛(000691)是通过与关联方的资产置换和股权转让实现“摘星”在2007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兼并、资产剥离、资产出售、和股权转让等各种资产重组方法优化资产、提高利润,在2007年中报上果然出现了净利润3 725.05万元的大跨度转亏,无疑是资产重组的贡献。
案例,东方银星(600753)是通过资产置换在2006年就将净利润改写为正值的225.31万元,而后又通过资产剥离的资产重组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
/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有效防治..
下一篇
:
所得税会计模式的路径变迁研究2
Tags:
我国
上市公司
盈余
管理
主要
手段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