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11 拟合结果图 5.6 结果保存功能的实现 在试验完成后,用户需要将试验的主要结果进行保存,以便以后的研究和分析。此试验中,最重要的试验结果为“有效燃油消耗率-有效功率”曲线图,故考虑将该图表保存作为试验结果。 为实现保存图形功能,采用了XY图附带的“导出图像”功能函数。在“保存图像”按钮后的条件结构框中插入导出图像功能函数,将“文件类型”和“目标名称”设置为0(默认),将文件路径设置为D盘根目录。 图5.12 保存图形功能模块图
5.7 程序的仿真运行 在程序编写完成之后,需要对其进行仿真运行和调试,以保证程序的可用性、避免程序漏洞。具体操作步骤和效果如下: 点击“开始试验”按钮,“参数显示”版块内的各项参数开始不断变化。其中转速始终在2400r/min上下波动,波动幅度在50r/m以内,符合设计预期。其他参数如“实时转矩”、“每小时燃油消耗”、“排气温度”等都能正常显示和变化,符合试验预期。在右边的“图形显示”版块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实时转速、实施转矩等曲线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实时转矩”、“每小时燃油消耗量”曲线形状,可以看出:随着转矩的不断增加(基本符合一次函数规律增长),每小时燃油消耗量也在增加,并且随着有效功率的增加,每小时燃油消耗量的增长速率也有提高趋势。
图5.13 运行时的前面板截图1 等待程序运行结束后,点击“显示有效燃油消耗曲线”按钮,“有效燃油消耗曲线”图表自动出现在图表显示版块,并将其他图表覆盖显示。通过观察曲线形状,可以得出结论,当有效功率较小时,有效燃油消耗率很大(实际上当有效功率为0是有效燃油消耗率为正无穷);随着有效功率的增长,有效燃油消耗率不断下降,并在某一点达到最小值(当有效功率为29KW时,有效燃油消耗率大约为244.8g/kw·h);有效功率继续增加时,有效燃油消耗率开始升高。
图5.14 运行中的前面板截图2 点击保存图形按钮,弹出对话框“d:\1.bmp该文件已经存在。是否替换?”点击确定,“有效燃油消耗曲线”图表被保存在d:\根目录下。
图5.15 保存图形对话框 可以打开d:\根目录,检查保存的图形。
图5.16 保存图形结果图 点击虚拟仪器的“中止执行”按钮,双击前面板内任意元件,将自动打开“程序框图窗口”检查各控件、子程序连线端。
图5.17 程序面板截图
图5.18 主程序截图
结 论 毕业论文是本科学习阶段一次非常难得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通过这次比较完整的虚拟仪器的设计,我摆脱了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状态,实际设计的结合锻炼了我的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我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手册、设计规范以及电脑制图等其他专业能力水平,经验得到了丰富,并且意志品质力,抗压能力及耐力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这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也正是我们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 虽然毕业设计内容繁多,过程繁琐但我的收获却更加丰富。各种控件的特点,各种结构的功能,我都是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入而不断熟悉并学会应用的。和老师的沟通交流更使我从经济的角度对设计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 虚拟仪器正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测试系统中,如汽车道路试验,汽车发动机、传动系、尾气、经济性及ABS系统等各项汽车试验。正在不断得为汽车行业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样工作: 1.本文重点设计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动机台架试验系统。 2.本文分析了基于虚拟仪器的发动机台架系统的硬件,对其台架部分和测试部分的硬件选择分别做了研究和分析。 3.使用LabVIEW开发了实验系统的软件,完成了虚拟仪器前面板和程序框图的设计,并通过调试修改达到了试验目的。 由于条件、时间和自身能力的限制,本次毕业设计虽然完成了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但在发动机其他特性的试验软件设计方面需进一步设计研究。希望自己部分的研究可以给同组人员的共同设计带来一点帮助,为中国的汽车事业添上一块砖瓦。
致 谢
此次毕业设计是在徐群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特别感谢徐老师和常思勤老师以及时岩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感谢各位授课老师四年来对我们的教导及在毕业设计期间对我的帮助;感谢院领导、年级主任、助理对我们的关心并及时为我们提供各种有关信息;感谢一同经历毕业设计的车辆班的所有兄弟姐妹们。 在徐群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进行课题实习,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强调团队合作精神,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巨大的帮助,论文期间的每一步进展都凝结着所有参与师生辛勤的汗水,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 最后感谢评审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的毕业论文提出宝贵意见。非常感谢你们的指导。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参考文献
[1] 廖开俊、刘志飞,虚拟仪器技术综述[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6.2 [2] 刘玉梅、苏建、潘宏达、翟乃斌、杨秀坤,虚拟仪器技术在汽车性能测试中的应用[J],中国公路学报,2005.4 [3] 孙协胜 、李树珉、温茂禄、赵新顺,基于虚拟仪器的汽车平顺性试验系统[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09.1 [4] Tsvetozar Georgiev,A Virtual Instrument for Automobiles'Fuel Comsumption Investigation[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2006 [5] 陈延伟、高智、王跃光,基于虚拟仪器的汽车传动系冲击性能检测系统[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8 [6] 钱向明、徐澍敏,基于虚拟仪器的混合动力汽车试验台架研究[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9.8 [7] 张大彪、于化龙,基于LabVIEW的汽车防撞报警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 [8] 陈刚、秦树人、鞠萍华,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汽车齿轮箱故障诊断仪[J],中国测试,2009.5 [9] 罗新闻、常保利、霍志毅,基于虚拟仪器的汽车ABS试验系统开发研究[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9.2 [10]黄松玲、吴静,虚拟仪器设计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 [11]杨乐平、李海涛、杨磊,LabVIEW 程序设计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 [12]张重熊,虚拟仪器技术分析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3] 乔维德,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应用与展望[J].电气传动自动化 , 2007 , 4; [14]王国权,虚拟试验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5; [15]侯国屏等,labVIEW7.1编程与虚拟仪器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 [16] 尹念东,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汽车道路实验测试系统[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4(1); [17] 常思勤,汽车动力装置[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 [18] 安相壁,汽车测试工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