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雷击闪络问题 2.1雷击闪络成因 从表2可见,雷击闪络占其全部闪络次数60%。输电线路遭雷击,引发绝缘子发生闪络,这是客观存在。 通过试验研究:合成绝缘子与瓷绝缘子串的雷电冲击放电特性,均则它们两端电极的距离决定。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如果它们两极间的干弧距离(h)相同,它的冲击放电电压基本相同。装有均压环的,其干弧距离即环间距离,其冲击特性由环所起的作用决定。与绝缘子是瓷或合成与否无关。 在现役线路把合成绝缘子置换瓷绝缘子,如导线对铁塔间的距离(H)不变,由于合成绝缘子两端金具较长,伞裙直径较细,电极两端的距离(h)就比原瓷绝缘子串短。因此,雷电冲击放电电压相应下降。例如:110KV合成绝缘子结构高度(H)为1180mm,其有效绝缘净距(最小干弧距离)(h)为1000mm,它比8片普通悬式绝缘子的结构高度(H=8×146mm=1168mm)还长,仅有7片悬式绝缘子(H=7×146mm=1022mm)的冲击水平。而220KV合成绝缘子是15片瓷绝缘子串的结构高度,仅有13片瓷绝缘子串的冲击水平。 还有110KV、220KV瓷绝缘子串是不装均压环的,而110KV、220KV合成绝缘子有些是安装均压环的,按传统均压环结构,它把合成绝缘子两电极间的干弧距离h缩短得更多。其冲击放电电压更低。这就是某些调爬线路把瓷绝缘子置换为合成绝缘子后,雷击闪络次数相应增加的原因。 另一方面,根据运行经验,合成绝缘子遭受雷击后,线路绝大多数均能重合成功,很少有停电损失。不像瓷绝缘子串发生雷风吹草动后停电事故多。因为当瓷绝缘子串含有零值绝缘子时,它不仅降低了冲击放电电压,增加了雷击闪络概率,闪络时,还会发生瓷瓶炸裂,导线落地,引起严重的停电后果。因此,与零值绝缘子较多的线路相比,使用合成绝缘子还可作为减少线路雷害事故的一项措施。 2.2提高耐雷水平的措施 提高线路耐雷水平可增加瓷绝缘子串片数。要提高合成绝缘子的耐雷水平,也可采取提高它的雷电击放电电压,也就是增加其有效绝缘长度(干弧距离)h获得解决。增加的长度可在满足它的风偏后塔头最小空气间隙的要求范围内,作适当选择。目前按JB/T8460-1996标准生产的合成绝缘子,在多雷害地区运行,其干弧距离h可适当伸长10-15%,并选择两端金具较短的产品。 2.3均压环的问题 为了不降低合成绝缘子的雷电冲击放电电压,目前有建设取消均压环。如行业标准JB/T8460-1996和某些电力系统合成绝缘子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它建议110KV等级上下两端均不带均压环,220KV等级仅下端带1个。作者认为均压环应是合成绝缘子不可缺少的附件。均压环又称屏蔽环,引弧环,应正名为防护环。它有两个作用: (1)、改善绝缘子的电压分布,避免局部电场过高产生电晕放电,电晕会加速绝缘子老化,对无线电干扰。如合成绝缘子未装均压环,由于上下两电极的金属端头直径都很细,当中绝缘体构成的主电容比瓷绝缘子串还小,场强高度集中在高压侧金属端头与芯棒的交界处。测量结果表明:在高压侧一端,5-10%极间距离的伞盘承受着70%运行电压。运行经验表明:即使如110KV较低的电压等级,一旦出现积污在恶劣的天气下,高压侧金属端部还是会再现强烈电晕的。电晕产生电离、发热和腐蚀的作用加速了端部伞裙和芯棒等有机材料的老化,尤其是对用以封装端部的PTV粘胶剂,电晕腐蚀的作用,更为敏感。个别因电晕腐蚀缩短了寿命的合成绝缘子,若不及时换下,则危及系统安全。为了消除高压侧金具端部和芯棒交界处过高场强,有必要加均压环予以屏蔽,同时,使轴向电压分布趋于均匀,降低电场对有机材料的影响。 (2)、一旦发生闪络,可把电弧引至两环边缘间的空气间隙,从而保护伞盘和金属端头免受电弧灼伤。在没有装设均压环的情况下,万一发生闪络,且雷电流或系统工频续流幅值过大时,将有可能灼伤伞裙及金属端头或密封胶。运行经验还表明:仅在一端装环的电弧仍然沿伞裙闪络,没有达到引弧目的。当然,不装引弧环的,闪络也未必损坏绝缘子。操作与否,视系统跳闸熄弧的时间长短和系统容量工频短路电流大小而定。但一经发生闪络,外观尚未发生变化,但绝缘难免不受影响。因此,闪络过后,还得停电把它找出来换下,这增加停电量的损失和检修维护工作量。 总之,为了延长合成绝缘子的寿命和提高运行可靠性,应安装均压环。至于均压环的结构、尺寸,应既能满足上述目的,又不降低冲击水平的要求。对目前市售产品,有必要对其进行优化选择。 3、原因不明闪络问题 3.1原因不明闪络的由来 所谓原因不明是指闪络发生于系统无任何过电压的情况下,闪络过后,为了分析闪络原因,把曾发生闪络的合成绝缘子送到试验室,通过各种试验(测量盐密、憎水性、直流泄漏电流、陡波冲击、雷电冲击、工频干湿闪络、人工雾闪、水煮等)发现试验结果均在合格范围之内。内外绝缘良好,查不到闪络的原因。因此长期以来,被判以原因不明。它占闪络总数24%,10年来统计故障率约占使用量0.2%。 3.2不明闪络的原因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