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学期的公共管理学也快接近尾声,对我而言真的学到了很多,了解到了很多以前听说却不熟知的东西,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轮到我做报告的时候我选择的话题是《形象工程问题》,可以说其实这个话题在生活中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但当我着手去查资料作分析的时候却真正发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在现今社会上的严重性,和大家对它认识上的局限性,我觉得有需要也有必要让大家了解下形象工程的本质。 备受社会瞩目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已于7月25日由新华社发布,这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这一决定特别提到要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工程咨询、投资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和单位,都应有相应的责任约束,对不遵守法律法规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其实形象工程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城市有城市的名片。目前的城有市竞争力之争,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这种大氛围下,城市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加强文化管理,塑造了良好的城市形象。为城市的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创造了条件。城市以自身的条件为基础,重视形象建设,是科学的。可是,目前在我们国家的一些地方,地方官员片面追求政绩,大修形象工程,热衷于搞一些花架子、无效益、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方面,是这些工程能讨上级领导的喜欢,为他们升官铺平道路;另一方面,是因为搞这些工程即使是毫无用处、浪费钱财,但他们本人无须为此付出任何代价,不要为投资失误而承担责任。没有多少人,修个超级大的广场;为树立形象,在小县城秀5星级宾馆,美其名曰是为了招商引资的需要……这种行为我们是要坚决抵制的。 现在我就用稍微介绍几个案例先让大家了解下一些纯粹的形象工程,这些工程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华而不实。在重庆的忠县黄金镇,镇政府举债修建豪华办公楼,然而老百姓走的还是石子和烂泥巴的小路,村民反映为了修建办公楼政府征收老百姓的土地,至今补偿款还未落实,百姓基本保障都未实现。华丽的外表下是老百姓用生计换出的代价,试问办公楼再漂亮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办事又有什么用呢?陕西一贫困县办各用比赛,两月花费数百万,其实一般的晚会、活动花费再大也不太会再社会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响,然而对于一个居民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贫困县搞如此活动不仅让我思索在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时,我们 是不是更应该先解决老百姓的额温饱问题,温饱问题不解决我们又怎么能顺利奔小康呢?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工程,下面几个是我在做PPT时的案例也根大家分享下: 1、 建设部官员透露,中国662个城市、2万多个建制镇中,约有五分之一的城镇建设存在形象工程拝他举例说,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一个5万人口的城市,却要修能容纳6万人的大广场的笑话。(新华网) 2、 革命老区湖北省黄冈市为了提升城市品位,规划并实建设发展龙头经济的形象工程挆东方广场,如今变成了杂草丛生的撂荒广场。该广场建设因挪用国债资金、挤占安居用地而被列入审计清单挃。(中国青年报) 3、 江西省丰城市为建形象工程挆新城区而非法征地,已损毁国家级商品粮基地良田近万亩,并强迫干部群众融资,引起民怨。厖当地群众形容丰城新区是道路超过北京三环,广场超过天安门广场挃。(新华网) 4、 贫困县征地建高尔夫球场,失地农民靠捡破烂生活。(瞭望周刊) 5、 辽宁贫困县800万建广场,养不起草坪种小麦。(北京青年报) 但是今天我也想让大家知道并非所有的形象工程都是我们所排斥的,有时候形象工程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让世界更好认识我们国家的有效途径。
其实一个城市为大家所熟知的途径主要是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问题。城市文化是人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思想、准则、艺术等思想价值及其表现形式。城市文化几乎涵盖了整个城市人类的所有生产、生活方式,它不仅包括教育、科技、文学、艺术等精神理念和精神产品,而且还包括建筑风貌、街景美化、广场规划和设计、雕塑装饰、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实体。城市形象是一种文化感知,是城市整体的公众印象,是城市文化在景观上的反映。其内容包括城市形态、城市布局、城市建筑、城市道路和园林绿化等硬件部分,也包括城市人的行为、市民时尚、城市文明、群体活动和城市政府形象等软件部分。 世界上形象良好的城市无不具有特有的文化。如巴黎———“ 世界浪漫之都”; 维也纳———“世界音乐之乡”;伦敦———“充满选择机会的城市”;罗马———“古典文化集萃”的城市⋯⋯这些城市的文化为城市形象的塑造创造了无穷的魅力。就我国城市来说,也有多种文化特色。哈尔滨的俄罗斯风情、杭州的江南风韵、上海的海派时尚、北京的古朴之风、包头的草原文化,无不是以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叩击着人们的心扉,并表现为某种形象留在人们心中。这些形象表现,往往可以通过一种或几种主要的城市文化形象要素传达给受众。而这些文化形象要素要通过一个媒介让大家感受到,很大成都上这些就要借助我们的形象工程了。
良好的城市形象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系统,体现在城市文化形象构成要素的物质文化层上,但是一项真正成功的形象工程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进行城市规划建设: 1遵从城市文脉,正确处理城市形象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遵从城市文脉,尊重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物的创造性与个别性,通过设计和建造上的特定手法,使建于不同时代的建筑物之间原有的“文脉”在新建设过程中得到延续,实现新老建筑有机结合。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功能、城市布局、城市的社会结构和人文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要求不断塑造新的面貌。在城市形象建设时,必须深入研究城市的历史文化,贯彻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原则,尊重、把握、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民居、传统街道、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加以保护和发展,使城市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和独特个性。
2 吸收地方风格和文化精华,保护城市文化形象特色 不同城市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宗教都具有不同的特色,城市在总体布局和局部景观特色上都要体现这些文化因素。如北京在总体规划的修订中强调从整体上突出古城景观特色。在方法上以保护为主,利用与发展相结合,包括城市轴线、城廓景观、道路景观;对新建筑限制高度,以保护城市中心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与传统景观特色相协调,达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创造首都独特城市形象的目的。欧洲的许多著名城市,如伊斯坦布尔、华沙、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等都精心保护历史建筑群, 以此作为城市的骄傲。
3 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形象建设的协调发展 要正确处理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形象建设的关系,防止建设性破坏。在制定城市文化形象发展战略与进行城市形象设计时,必须统筹兼顾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发展经济这两个方面。首先,城市经济结构的建立和调整必须服从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这个基本原则,制止建设那些破坏历史文化资源的工业项目。其二,城市规划的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和色调等,要同城市历史形成的风格、特色相协调、相适应,使城市新建筑群同城市古建筑、古城风貌和环境融为一体。
城市形象塑造的灵魂在于城市文化形象要素中的行为文化层和观念文化层。因此其核心是文化的魅力。没有文化的城市形象是单调的、低水平的,也难以吸引人。城市形象工程不是简单的把城市外表装饰一下,修几条大道,建几座漂亮建筑,或者把城市搞亮一点,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关键在于体现城市素质,表现城市文化。
形象工程的确是个令人棘手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建适当的工程那么出来的是一项市政优秀建设,能为整个地区甚至城市,国家增光添彩;但如果在不恰当的地方,建不适合的建筑那么招来的只能是一片质疑,是百姓的不满和政府财政的损失。 在此我从网上查到了一些关于做出正确城市建设决策需要主要考虑的地方: 首先,确定城市文化的宏观取向。城市文化的宏观取向,要符合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思想和规范;要体现所在地区的文化精神;要对本城市的性质、规模、布局结构以及人口构成作深入地分析,从抽象走向具体,由分散走向整合,落实到城市文化形象的要素和特征上。城市规划者要从城市文化入手,在城市主题文化基础上对城市进行规划,确定城市主题定位,构建城市文化品牌,避免城市的“同质化”建设。 其次,城市政府应着重解决城市战略定位和城市文化品牌构建问题,把城市文化品牌构建、城市经济模式设计、城市战略定位、城市主题设计融合在一起,根据城市历史发展的自然景观特质、人文景观特质、区域经济环境特质,对城市特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形成城市主题文化经济、文化有机链条。
只有政府官员把国家、城市、地区当成是自己的家,把建设市政看成是用自己的千建自己的家园,那么我们的形象工程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功效,不仅作为一个城市地区的形象,更能真正成为人们心中城市的缩影,真正体现城市文化,筑建城市形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真正的形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