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以信息化为切入点,推动石油企业组织改革 从石油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特点中,我们可归纳出:石油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需紧密围绕油田生产、管理和经营,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强化数据源头自动采集、现场处理,以ERP(企业资源计划)理念整和油田生产流程,以勘探开发应用为重点,以优化生产经营为目的,以决策支持为突破口,逐步实现数据管理一体化,劳动手段智能化,工作流程规范化,经营决策科学化,全面实施信息系统工程。可见,石油企业信息化将明显优化企业组织中的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利用和反馈等信息过程,因此旧有的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变革的要求, 石油企业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必须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在管理中引入科学化、信息化手段,由原来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监管型管理转变为:通过建立一套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来代替过去监管性质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通过基础信息的采集和数据分析,来解决技术性的问题,并由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在信息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将相关数据与生产、经营、销售、管理紧密结合,及时提出生产经营管理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各级领导干部则主要从发展的角度优化本单位、本部门资源,创造条件,使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之间,由原来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对立关系,改变为在同一个目标下的互助协作关系,达到最佳的激励和约束效果,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为了更好的应对信息化变革的要求,石油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进行扁平化改造,强调以“流程导向”替代原有的“职能导向”的企业组织形式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企业信息化的实施,MIS(管理信息系统) 、ERP(企业资源计划) 、SCM (供应链管理) 等系统的上线将优化企业的信息过程,大大提高企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能力。企业信息系统承担了以前由中层管理人员所负责的许多沟通、协调和控制方面的职能,缩短了组织的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信息传递距离,所以庞大的中间管理层在信息系统面前显得既多余又加大了管理费用。在组织结构的垂直化中大大压缩管理层次,不仅适应了信息导向的管理要求,而且加速了信息的传输,减少了信息污染,提高了组织结构的效率。可以说信息技术使传统组织结构中的中层管理人员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信息化在组织中的应用,使组织中间层次的功能分流到基层。基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具有部门功能的专家型工作小组和团队。这样,更多的权利转移给基层,使基层员工具有较大的自主权,能够实施自主管理。因此,有利于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和创造性的发挥。 同时由于我国石油企业中信息部门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其行政权利较生产部门处于弱势地位,这样对于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极为不利,因此石油企业中应该设立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职位,CIO作为信息资源管理系统高级主管,其地位必须从一个简单、甚至是附属性的职能部门主管上升为战略性的部门主管,从企业的大局与战略出发,来全盘统筹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提升。这是石油企业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
5 结论
石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数据源头采集自动化,办公自动化,会计电算化等一系列工作,即信息化不仅仅是一项纯技术性的工作。石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信息化必需与管理流程改造相结合,与组织模式重构并行。如果组织模式变革滞后,旧的管理组织,管理方式不加改变,信息技术只是原来管理流程,组织模式叠加,就失去了信息化的意义,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对石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改造,使其更好的适应石油企业信息化发展需要,以增强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吴照云 《管理学》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出版 何生厚、毛峰 《数字油田的理论、设计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出版 齐二石等《基于信息集成的石油化工企业管理研究》化工进展 2003年第22卷第10期 程刚 《企业组织结构的信息过程及适应性变革研究》生产力研究 2004年8月刊 郑彬 付娱《企业信息技术与组织结构变革》经济管理 2002 年1 月刊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