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 要】:目前物流产业已逐步成为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探讨我国物流产业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发挥物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加速器”作用,提出发展和促进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物流产业;现状;对策。
前言 物流是市场经济下的基础活动,物流产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其发展受到各国关注。物流科学也已成为当代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学科之一。目前,物流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跨行业、跨区域、渗透性强的复合型产业。其所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具体包括:铁路运输、道路运输、水上运输、装卸搬运及其它运输服务业、仓储业、批发业、零售业。 加快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不仅可提升物流领域的竞争能力问题,更可以为所有的中国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创造一个高效的物流环境,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从整体上提高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竞争能力。本文将主要就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 一、发展物流产业的意义 (一)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 发展物流产业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第一,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基础设施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和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第二,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经济体系之间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循环节奏等方面。经济循环越快、运行效率越高,市场竞争力就越强,而经济运行节奏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 (二)可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物流公司,企业对运输车队、仓库、对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资可以转嫁给物流企业来承担,以减少投资物流的成本;此外,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广泛的结点网络实施共同配送,可以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减少单位商品运输费用等等。这些都是物流能够产生的成本价值。 此外,对于那些并非以物流为核心业务的企业而言,采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企业将资源和精力专注于那些能创造价值的核心竞争力上,可以寻求到企业的最大价值,提高竞争力。 二、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由于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改善,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和微观环境,我国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首先,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产生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此外,我国一批颇具竞争实力的优势企业,例如海尔集团、上海宝钢等,在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在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基础上,已开始尝试和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同时,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系列问题。 (一)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认识不足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企业仍固守产、供、销一条龙的传统观念,不愿意把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转交给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来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仍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 此外,很多生产企业尚未充分认识到引进物流管理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故不愿放弃原有的经营模式接受第三方物流。此外,多数物流企业是从传统储、运企业转型过来,处于小、多、散、弱的状况,常常无法为生产企业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导致生产企业倾向于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模式。 (二)物流技术创新不足 虽然我国物流产业有所发展,但仍存在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较低,物流作业效率不高的现状。以货物运输设施和装备为例,与国外相比,铁路的货运重载、高速、自动化管理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如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物资采购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等物流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水平较低。此外,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物流专业人才严重短缺 我国目前在物流研究和物流教育方面相对落后,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很少,物流专业人才严重匾乏。物流教育水平不高,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在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课程的大学相对较少,与物流相关的研究生教育刚刚开始起步,物流职业教育则更加贫乏,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此外,物流领域欠缺权威的咨询机构,使物流需求方和供给方的发展缺乏专业的咨询服务。 四、发展对策 (一)深化对物流产业的认识 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和基础产业,是社会单位设立或承担的,集物质商品采购、存储、维护、供应、销售、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元产业经济服务活动,是社会化经济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利润源”。因此,应当树立系统化、一体化观念,追求物流整体效益的最优。这都需要全社会达成共识并引起重视。 (二)强化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首先,对于对发生源,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此外,对于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应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最后,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三)加快物流企业技术创新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下,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物流企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唯一出路。我国政府应积极采取对策,为物流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物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资产重组。同时,物流企业要积极提高自身创新意识,提高技术开发与经营管理能力,增加科研投入;合理提高物流高级人才的薪酬水平,积极营造培养、重用物流人才的良好环境。 (四)完善我国物流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是保证物流产业形成合理人才结构、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应在参考国外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我国物流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认为应重点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和规范对社会上各种物流培训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控制培训资质授予权,严防培训机构的滥竽充数现象。 此外,对于高校教育而言,应改革课程设置,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物流教育方法,努力探索绿色物流知识相关的理论,培养出一批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逐步形成一支物流理论研究队伍。同时,加强高校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将课程走入实践,促进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体系的形成。此外,应加强员工培训,灌输现代化物流管理理念、方法,提高员工从业素质,激发员工创新观念,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舵.外资物流企业在华进入新扩张期[J].新华每周财经分析,2007(8) [2]李莉,董红,刘赫男.现代物流产业国际竞争力生成模型的构建研究[J].物流技术,2007(8) [3]李金铠.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竞争态势分析:基于国际化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7) [4]蓝必华.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模式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新趋向研究[J].南方论刊,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