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找茬”——文本信息加工教学设计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吴 昊 邮编:226600 一、教材依据 《文本信息加工》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总课时安排需4课时,本节教学设计为第3课时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信息素养中信息加工范畴的内容,是信息素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另外也为以后学习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奠定基础。本节课根据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以及所掌握的Word基本知识,主要讲述版面设置、正文样式、文字效果、图片处理、段落格式等方面内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提高学生运用Word知识的能力,使其能更生动形象的表达信息。这是对文本信息加工的最基本的操作。教学难点是怎样结合已有的知识,准确的找出信息中需加工完善的地方。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方式,同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学情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正处于一个渴望一切依靠自己双手解决问题的阶段,独立自主意识强,思维活跃。 2.学生在前两节课,甚至有的学生在小学、初中就接触过word了,对word已经比较熟悉,基本的操作也已掌握,最初的新鲜感消失,兴趣降低。 3.虽然已经接触过Word,但由于各种因素,学生掌握的情况却不尽相同,而且深度不够,系统性不够。 四、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目标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演示操作的方式已不能吸引学生,所以我设计了通过任务驱动来自主学习与协作讨论相结合的综合实践课,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期间对学生的操作要点进行适时点评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信息如何通过加工形成我们需要的成果。 分组进行:因为学生对Word掌握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分组进行讨论、实践,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找出文章中需进一步加工、完善的部分。在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拓宽学习的渠道。本论文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任务驱动:准备好《“根叔”不需要掌声,“根叔”更需要被铭记》这个半成品文件,在其中设置一些重要知识点的“陷阱”,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陷阱”。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中实践、讨论、学习,获得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进一步熟悉文字处理软件Word加工文本信息的基本操作,并从操作过程中逐渐提升对日常文本信息的操作。 技能目标: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对文本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美化。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判断、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和对信息加工的兴趣与爱好。 六、教学重点 掌握Word中版面设置、文字效果、段落格式、图片处理等方面的操作方法。 2.提高学生运用Word知识的能力,并能熟练使用相应的命令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和美化使其能更生动形象的表达信息。 七、教学难点 1.学生如何结合已有的知识,准确的找出信息中需加工完善的地方。 2.教师在学生分析找错并修改的同时,及时发现集中问题并加以区分讲解。 八、教学准备 一篇《“根叔”不需要掌声,“根叔”更需要被铭记》word文档(在其中设置了4个重要知识点的“陷阱”,供学生使用);一篇自主学习帮助.doc文件;一篇对相关“陷阱”阐述并提出要求的.PPT文件。 九、教学地点 多媒体网络教室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事例导入 向学生展示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於2010年6月23日上午在2010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典礼上名为《记忆》的毕业致辞,并配以图片等资料简短介绍当时的场景,引出“根叔”这个称谓的由来。因为事例比较贴近当下学生的心理,学生看了觉得很亲切,很向往,自然也就提起了兴趣。 导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篇关于这篇毕业致辞感思的半成品word文档,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找茬”,集思广益,帮助老师修改并完善这篇文章。” 学生任务:仔细阅读、观察文章,然后相邻同学自由组合分组互相讨论,找出文章中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并将讨论结果填入表一。 找茬 如何修改 操作重点 修改一 修改二 修改三 修改四
(二)学生“找茬”、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此部分可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作相应调整) 【学生“找茬” 】 1.标题文字格式与文章整体风格不符。 PPT投影展示学生操作任务1.请根据文章整体风格,对标题文字进行格式化;并给标题文字加蓝色的虚线方框,底纹值为20%灰色。 学生根据要求自主练习,教师巡查,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个体解答。学生在对标题进行字体、字号、颜色等修饰时会发现操作比较简单,容易掌握。而对标题文字加方框和底纹值时会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 教师引导:此时抓取两个操作结果不同的学生进行对比,请他们重复刚才的操作,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之处,对此知识点进行集中演示、讲解。提示学生此操作应重点注意文字的选择和应用范围。 探究任务1.“边框和底纹”中应用范围“文字”与“段落”的区别。 【学生“找茬”】 2.文章所有段落的首行格式没有设置。 PPT投影展示学生操作任务2.请将文章正文部分按如下要求设置:正文所有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并对行距加以适当调整,保证版面设计的美观。 方法:选中所有段落,通过“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中的“特殊格式”和“行距”进行设置。 探究任务2.“特殊格式—度量值” 的单位“字符”和“厘米”的区别;“行距—设置值”的单位“倍”和“磅”的区别。 【学生“找茬”】 3.文章中插入的图片长与宽比例不协调,缺少美感。 PPT投影展示学生操作任务3.请对图片按如下要求设置:对图片的长与宽进行适当调整,使其符合文章的版面要求;将图片设置为“紧密型”图文环绕方式,右对齐。 方法:右击图片—“设置图片格式”,打开图片属性窗口,在选项卡中分别进行调整。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在对图片大小进行调整时,长与宽的比例是成正比进行缩放,如果要对图片的长与宽进行单独的调整,就必须取消“锁定纵横比”。 探究任务3.将图文环绕方式设置为“紧密型”,观察其与“四周型”的文字环绕方式的区别? 【学生“找茬”】 4.文章中存在不符合原意的别字,应将“跟叔”改为“根叔”。 PPT投影展示学生操作任务4.请对文章中的别字进行更改,将所有的“跟叔”修改为“根叔”。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运用自己的方法去对文章中能够找到的别字进行修改。在巡查中发现对word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会使用“编辑”菜单中的“查找与替换”,而以前没有接触过word的学生会一个一个去目视寻找并单独进行修改。 教师引导:“同学们都能够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去查找并修改,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但是现在老师给出的文章页数较少,当中需要更改的别字也不多,所以大家都能够完成。如果现在有一个上百页的文件需要我们进行查找更改,我们应怎么办呢?” 方法:“编辑”菜单 —“查找与替换”,注意查找内容与替换内容的顺序不能颠倒。并尝试“替换”与“全部替换”的区别。 探究任务4.请大家将文章中所有 “根叔”两字的格式快速地设置为红色加波浪线。 (此格式替换可通过演示讲解,重点注意光标的定位。) (三)拓展任务 1.请将文章最后一段分为2栏,栏宽相等,并插入分隔线。 2.在页脚位置插入页码,页码数字格式为“一,二,三…………”,居中对齐。 简单讲解其操作方法,为下节课的教学作一个启示,主要是引导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达到更高的层次发展。 (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随时注意保存,以防丢失。) (四)本课总结 1.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word中各项功能对文本进行加工,在发现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 2.熟练掌握字处理软件word中各项菜单命令,如“编辑”菜单、 “插入”菜单、 “格式”菜单等。
注:此教学设计素材《“根叔”不需要掌声,“根叔”更需要被铭记》摘录自网络“凤凰论坛——锵锵杂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