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226001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周德炎 [课题名称] 信息及其特征 [适应范围] 高一年级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 ) [设计意图] 本课采用我校“任务驱动,学程导航”高效课堂模式,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模拟问题的发现过程,精心设计递进性问题系列,以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台阶,完成自主探究真知的学习程序。 以“学程导航”为载体,以“学习任务”为驱动,将导航任务单与教材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本课实施过程分为五个程序:创设情景—探究发现—拓展提高—实际反馈—总结升华,整个过程突出“导”的作用和效果,通过“五导(诱导、引导、疏导、指导、辅导)和谐”,创设高效课堂。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中的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作为必修模块的第一节课,具有开启整章,引领整个课程的意义。该节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可操作内容,而纯粹靠讲授进行教学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容易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打折扣。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即充分理解“信息”这一抽象的概念,又能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并初步形成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相适应的信息技术学习方法和态度,是打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第一炮。 二、学生分析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市区,比较容易接触和接受新事物、新技术,也有很强的求知欲,初中阶段或多或少学习了一些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有较高的学习兴致,但是对课程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些软件操作的认知层面,对信息概念的理解不够,关注的信息趋向有限(更多的是娱乐信息),甄别信息的意识不强、能力较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很多人都把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同起来。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作用及其特征,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思考每天所接受的各类信息,能够正确地甄别信息的真伪,梳理每一天所获得的信息,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的信息观,主动关注所处的社会。本论文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丰富多彩性的信息;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初步了解信息的概念,思考身边的信息; (2)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理解信息的含义。 (3)通过游戏,体验信息的重要性。 (4)通过案例的探究交流,分析信息的基本特征。 (5)利用信息的特征对自己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学习从多角度全面看待事物本质的方法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信息概念的多角度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通过任务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感受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是一项重要的资源,激发学生利用信息和学习信息技术的强烈愿望;同时主动去关注社会信息,争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1) 掌握什么是信息 (2) 掌握信息的一般特征 教学难点 : (1) 理解信息概念 (2) 正确分析信息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指导式探究法、问答法、情境教学法 教师:讲授、引导、引发讨论和组织评价,就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分组协作和评价。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显示一组网络用语: 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这事不能说太细。 今天偷菜了吗? 嫁人就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懒羊羊。 躲猫猫 。 不差钱 。 曾哥纯爷们!铁血真汉子 ! 你是哪个单位的? 教师提问:同学们对这些词汇熟悉吗? 学生表现:熟悉 教师提问:那么同学们对用语的来历或者这些用语背后所隐含的信息又了解多少呢?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完善,并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通过刚才问题的回答,可以发现,有些同学对这些网络用语的来历很熟悉,有些同学不怎么了解。从中可以看出,有些同学关注我们所处的社会,信息量很大,而有些同学显然这方面的信息很匮乏。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网络用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同时通过对这些网络语言来历的刨根问底,发现一些学生对社会信息的关注不够,信息的匮乏,自然地引出后面的学习。 (二)任务1:问题探究:什么是信息? (1)探究、讨论:身边的信息 学生汇报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学习成果:列举身边的信息。 教师举例: 9月1号到了,我们大家都来上学; 看到课表了,知道这节课是信息技术课; 刚才铃声响了,代表马上要开始上课; 看到红绿灯的变换,知道该停下来还是向前走; 教师提问:举例下列场合中的信息 学校 交通 医院 商场 通信 表情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同学的讨论交流,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信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感官感受着这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只要我们留意,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的海洋里。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呢? (2) 探究、讨论、讲授:信息的概念 教师:其实,信息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名词,在古人诗句里面就曾出现过。 投影出示一组含有“信息”一词的诗句: 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寄远》(唐 杜牧) 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 ——李清照《上枢密韩佗胄诗》 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依楼台。 ——南唐李中《暮春怀故人》 教师提问:在这些诗句里面,信息一词的含义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消息、音讯。(辞典中关于信息一词的解释) 教师总结: 南唐李忠的诗句“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这是汉语中“信息”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古人所说的信息是指“音讯、 消息”。 [备注:借鉴自4] 教师:同学们从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中,还能不能列举一些里面蕴含有信息的诗句?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举例补充。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 (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师:现代社会,我们对信息这一概念又有什么样的理解呢? 学生:阅读课本P2页“信息的概念”相关内容。 教师:目前,信息的定义呈现出多定义而无定论的局面。 投影显示:不同角度理解的信息的含义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具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维纳: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物质。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