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音频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综合高中) 沈茹 教材分析 本课题隶属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李艺老师和董玉奇老师主编的普通高中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五单元第二节的中的部分内容。该单元是继承了教材中信息技术加工的这条主线,经过第四单元文本表格信息加工后的扩展,进一步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具体包括图像、声音、视频等大家已经熟悉的多媒体元素。其中音频信息已经成为多媒体计算机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学生平时接触也非常多,学会音频素材的加工处理对提高他们的信息加工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也能为后面第六章信息集成的学习作好相关技术上的准备。 学情分析 本教材的学习对象为普通高中的高一学生,作为21世纪的90后,电脑、MP3、PSP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同学的生活必须品,对于多媒体的素材都非常熟悉,本节的音频信息亦然。但是,能够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进行音频信息处理的人却不多,学生基本上只会听不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加工和处理,很多同学在这方面都是零起点,这个能力还有待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使用计算机、MP3等工具,正确进行音乐欣赏 2.选择恰当的工具采集、加工音频信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实践演示,能够采用合适的工具和方式进行音频的采集、加工 针对实际问题,能通过合理、有计划的音频加工过程,展开自己的思路,创作作品 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完成作品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培养学生欣赏及评价音频信息的能力,提升审美水平 通过小组互相协作、讨论,培养同学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音频信息的采集和加工 难点:正确选择工具和方法,解决音频信息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分析 (一)教学准备 1.准备好素材:光盘中的诗朗诵、天鹅湖.mp3、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mp3及歌词 2.准备好多媒体机房、安装好相应的软件 准备一份cooledit自学教程,里面包含常用的加工方法的详细步骤 把同学按4人为一组的方法进行分组,选好组长 让每组带好一个电子产品,要求是可以录音的,并带好说明书 (二)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围绕此任务展开学习和讨论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cooledit来处理音频信息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对任务进行实际处理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布置的任务 学法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如何加工文字和表格信息,对于计算机的操作比较熟练,但多媒体的信息处理相对比较薄弱。因此,需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学习: 1.观察法:通过观看观察教师的演示操作来学习 2.小组讨论法:在解决实际任务的过程中,利用小组这样一个团体,展开头脑风暴,共同协作 3.实践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完成任务,巩固自己的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教师提问:我们学校下学期就要搬到新校区了,请大家来谈谈你对新校区的梦想是什么样的? 教师任务:播放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让同学们欣赏。 课堂任务:马上学校要开展一次《新校区,您好!》的主题班会,需要为新校区献上一首歌。我给大家选了这首《最初的梦想》,范范的这首歌唱出了她自己的梦想,但是歌词不能代表大家,今天我们就要想办法把这首歌进行一下加工,变成属于同学们自己的梦想之歌,献给我们的新校区。 设计思路:本论文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提出课堂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有压力地展开学习。 学生谈谈自己的梦想。
同学们欣赏
同学们了解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上课过程 (一)基础篇 过渡:在进行本节课任务开始前,先通过一个小任务的学习,来对音频信息的处理进行一个热身准备。 简单了解 任务:对音频信息进行过处理的同学举手,了解全班该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设计思路:了解班级同学对软件的掌握情况。 软件介绍 任务A:介绍音频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采集前准备——采集的过程——音频加工 任务B:教师介绍一些音频信息处理的常用软件,通过课件进行介绍,并指出本节课所使用的软件。 任务C:对cooledit的软件界面进行介绍。 设计思路:让学生对软件有一定的了解,毕竟会有一些同学是零起点。 热身准备 任务A:把事先准备好的散文诗朗诵录音、天鹅湖.mp3传给同学。 任务B:教师演示,对其进行操作(去除噪音)。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演示进行实践。 任务C:教师演示如何将天鹅湖的背景音乐与刚处理过的诗朗诵进行合成。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操作。 设计思路:这三个任务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模仿学习些简点的实践,同时也是为下面的应用做准备。 (二)应用篇 过渡:刚才同学已经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了软件操作的热身。现在大家来加工“最初的梦想”。 教师任务:将完整的“最初的梦想.mp3”、歌词及自学教程传给学生。 小组任务: 在完整的歌曲中选择一段。 修改这段的歌词,内容为自己对新校区的梦想(和歌词字数相对应) 通过电子产品,选一位同学进行轻唱,再进行录音。 进行合成。 设计思路:任务比较艰巨,要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探索能力,还有组长的统筹分配能力。另外,自学教程中附一些常用操作的具体过程,让学生根据提示创作,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己尝试探究处理。 (三)展示篇 随机抽取两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设计思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班级同学互评,互相学习。
有过加工经验的举手
根据课件和教师的讲授对软件及加工过程作简单了解
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倾听教师的讲解,再进行实践
小组讨论 信息采集 信息加工作品展示 布置作业 课堂上我们只进行了简单的加工处理,请大家回去结合自学教程进行再加工,再把作品交上来。选择做得比较好的作品,推荐给班主任放在主题班会上使用。 设计思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让学生课后再加工,可以在班会上使用,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明确作业内容 教学评价 小组成员 任务分工 完成自身任务 协作情况 课堂学习掌握 (写自己那一部分) 优 良 中 差 优 良 中 差 ★(组长) 组员1 组员2 组员3 九.教学反思 本课以任务驱动式的方法展开教学,在完成任务前先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对软件的介绍、简单任务的操作演练,让学生对音频信息的处理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再通过小组的活动,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上要规范实践过程,充分利用上机时间,学有所用。最后通过评价,总结学生的上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