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实现——插入超链接 溧阳市第三中学 朱莉 教材分析 《创建超链接》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选修《网络技术应用》第四章的内容。它是网页三要素中的灵魂,形式比较多样。通过前面几届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难度不是很大,但根本是要理解超链接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链接源,什么是链接目标?能将这些网页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本课的主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 学生分析 本节教学中:通过学生完善网站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总结积累经验。从而熟练的掌握网页链接的技巧,更加有效完成网站,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采用“任务驱动” 、 “小组合作” 、 “总结评价” 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在活动之前巧妙的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参与到小组学习当中去。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活动任务。活动的每个关键环节要紧凑、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探究、总结,以达到对本节预期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超链接的作用,知道超链接的形式。 (2)掌握同一页面内的链接方法,会建立书签式链接。 (3)掌握不同页面之间的链接方法,能将本页链接到另一页面。 (4)掌握链接到Web站点的方法,会链接到一个网站或链接到一个E—Mail地址。 2、过程与方法: 以若干个任务贯穿整个课堂,要求学生在尝试操作了任务之后能掌握创建超链接这一技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以探究的形式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及掌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清创建超链接的链接源和链接目标;了解出创建超链接的方法 难点:书签超链接的创建 教学媒体 (一)硬件:计算机网络教室。 (二)软件:Lanstar多媒体教学软件、FrontPage 2000、课件、世博会网站、学习任务.htm (三)教师课前准备:世博会网站、学习任务.htm发送到学生机上,以备使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一 创设 情境 师:大家去过世博会吗? 有学生说去过了,有学生说没去 师:大家对世博会了解多少呢?我做了一个简单介绍世博会的网站,大家一起来看看。 老师展示网站,指出不足,引出课题超链接 学生观察网页,分析出其中的没完成的地方 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
二、 (1) 页间超链接 (2) 外部网站的链接 (3) 电子邮件的超链接
一.设置超链接两个要素:1、链接源:本网页中已经存在的元素,可以是文字、图片等多种对象形式。2、链接目标:可以是另外一个网页、一个网站地址、电子邮件地址、本网页的其他位置或一个普通的文件、一幅图片、一段动画等等。 展示任务,完成首页上的超链接本论文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任务一.用Frontpage2000打开网页index.htm,该网页有三处超链接未设置,请为它们添加超链接。保存。 (1)将文字“一轴四馆”,链接到该站点内网页“zhanguan.htm”。
思考回答:设置这些不同类型的超链接共同操作方法 是什么? (1)选择要设置超链接的对象—链接源 (2)打开超链接对话框 (3)设置链接目标
学生思考并尝试高手进阶任务。
进阶任务: 打开网页 haibao.htm,对这张左上角图片中的文字“资讯”、“门票”、“一轴四馆”使用长方形热点,使之分别链接到网“zixun.htm"、"menpiao.htm"、"zhanguan.htm"。
学生完成任务二之后,评价上交的作品小结:创建书签链接之前,按照我们创建超链接的方法,先找到我们的链接目标,这里我们用书签做了标记,那链接的目标是页内指定的一个位置,链接源是小标题。然后打开超链接对话框即可完成。 学生思考
学生完成任务 组长指导 学生上交作业
有能力的学生完成 让组长进行指导,使各小组构成一个学习集体,共同进步
分层教学 可以激发有能力学生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 情况 调查 打开学习情况调查网页 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完成 教师能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 教学反 思 本节课的操作方面的内容较多,为了避免学生陷入烦躁的情绪中,我选中了世博会这个题目,使学生对网站产生兴趣,从而找出网站中没完成的地方,让学生想要去完善这个网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将操作分成了几个任务,由简单到困难,简单的如两个网页之间的链接,困难的如书签的超链接,由此循序渐进,并安排的小组长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将情况反馈给我,使学生共同进步。对于能力强的学生还安排了进阶任务:热点链接,对于这个任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去查找完成方法,让网络成为学生辅助学习的主要认知工具,教师只需成为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这节我上的是公开课,效果看下来,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不错的。不过我觉得还是有不好的地方,由于任务比较多,时间掌握不足,没有展示学生的完成作品,只找了学生上台演示,最后利用网络对于学生的情况调查花的时间多了点。以后我要合理有度的安排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