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及其管理
一.教材分析 选用教材为科学教育出版社的《网络技术应用》。本节内容主要是第二章第二节。 选修教材从网络技术的应用出发,以用网、组网到建网为逻辑线索,凝练了网络协议、IP地址、网络通信、信息检索、网页设计等核心概念。有关IP地址的概念是属于选修教材的核心基础概念,以后的教学内容都会涉及到IP地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使用信息技术的经验,对网络应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独立自学、协作学习的能力,能按规划好需要完成任务的能力。但对于网络中抽象概念比较模糊,而且对网络通讯仅局限在对域名的概念上,本节课教学主要是增加学生的理论储备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将实践和理论知识结合。 2.知识障碍上: 本节课的内容知识总体结构比较明确,但有很多零碎的知识点,学生对于此部分零碎知识点应有所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总体结构,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教学目标 本节围绕IP地址这概念进行展开,IP地址这个概念比较抽象,知识点比较零碎,使学生形成一个新的且抽象的概念是关键,因此确定: (1)教学重点:IP地址概念、格式、分类 (2)教学难点: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 (3)教学关键点:使学生建构起IP地址的概念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IP地址的概念。 (2)掌握IP地址格式。 (3)熟悉IP地址的分类方式。 (4)了解IP地址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重要机构。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1)建立起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够同其他人一起完成复杂问题的讨论研究。 (2)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3)树立节约资源、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1.IP地址的概念(大约需要10分钟) 导入新课 活动1:案例展示,引入教学内容(4分钟) 1.展示案例,展示与“IP地址”这个名词相关的一个案例素材,激发学生对IP地址知识学习的兴趣。 案件1:教材P35 2002年7月,江西省公安机关查获一起利用网络进行赌博的案件。专案组经侦察发现,用于赌博的计算机在网上的登陆的总服务器IP地址为广西柳州市。根据这一线索,专案组干警立即奔赴柳州,将团伙主要犯罪嫌疑人抓获。这是我过破获的首例利用因特网聚众赌博案。 教师提示,案例都涉一个词IP地址,让学生自行设疑,为什么公安机关可以根据IP地址这一线索找到犯罪嫌疑人的具体位置呢?IP地址是什么?引出课题,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QQ提问,QQ可以显示所在地区,为什么? 通过案例展示配合教师讲解让学生知道 IP地址可以唯一标识出主机所在网络及其在网络中位置的编号 活动2:给学生3秒钟时间记忆:“119.75.218.45” 在两个窗口分别分别输入,“119.75.218.45” 看会出现什么情况(4分钟) 通过两者比较让学生了解IP地址和域名的关系,更进一步理解IP地址 教师总结(2分钟)本论文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IP地址 因特网是由不同物理网络组建而成,不同网络之间要实现计算机的相互通信,必须有相应的地址标识,这个地址被称为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标识出主机所在网络及其在网络中位置的编号。IP地址具有全球唯一性 2.IP地址的格式(约8分钟) 活动3:先请同学查看一下所在机号的网络 IP 地址。先打开网上邻居属性,找到“常规”标签中的 Internet 协议 (TCP/IP) 属性,就会看到该机的网络 IP 地址。 任务:找出你看到的 IP 地址的特点 教师总结:现在我们所看到的IP地址格式是由四个数字组成,每个数字之间用“.”分隔。这种格式是IP地址的十进制格式。 学生通过观察,可以跟直观地掌握IP地址的十进制格式 教师讲解:由于计算机上使用的是二进制,因此IP地址有两种格式即“二进制格式”和“点分十进制” 展示:11000000 10101000 00000001 00000110 192.168.1.6 二进制格式IP地址由32个二进制位组成,人们为了方便记忆,把标识计算机的IP地址的32位二进制分成四段,每段八位,中间以小数点隔开,并把每段八位二进制转化成十进制。由于28=256(0-255),所以十进制格式的数字范围在0~255之间。 关于IP地址的十进制格式和二进制格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用二进制—十进制的转换,或者利用学生熟悉的排列组合,帮助学生掌握十进制格式每个数字的大小范围 3.IP地址的分类(18分钟) 活动4:比一比:观察自己计算机的IP地址并与相邻同学的计算机的IP地址进行比较,总结一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小结:所有同学所用计算机的IP地址的前三段都相同,都是192.168.1,最后一段是自己计算机的编号。 解释原因:IP地址分为两段:网络号和主机号。 因为大家所用计算机都在同一个机房,都处在192.168.1这个网段下,所以前三段相同。那么自己所用计算机是这个网段下的那一台计算机呢,用IP地址的最后一段来区别。 想一想:在192.168.1这个网段下最多有多少台计算机? 学生回答:根据IP地址各段的取值范围很容易得出是0-255共256台。 教师补充:有两个特殊的号不能分配给具体的计算机,那就是主机号全为0和全为1的情况。全为0的号留给网络本身使用,全为1的号用作广播地址。 学生回答:那就能容纳256-2=254台。 想一想:如果一个网络下有多于254台的计算机时,如何分配IP地址呢? 学生思考,教师顺势引出IP地址的分类。 活动5: 熟悉身份证号码的组成————由身份证信息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起主机号和网络号的概念 321121 19930628361X 地区信息 个人信息 类比:IP地址相当与是因特网上计算机的身份证,也有两个作用,一是标识出主机所在网络,二是在网络中位置的编号。但IP地址与身份证不的地方在于,由于因特网上的网络规模有很大区别,因此IP地址的编址方案将IP地址空间划分为A、B、C三种基本类型,每类有不同长度的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那么IP地址是如何标识网络和主机的? 为了适应不同的网络规模,将IP地址划分为A、B、C、D、E五大类。划分的依据就是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分段数目的不同。 活动6:阅读图2-2及教材36页-37相关内容,完成表格填空及回答问题
问题: 1.什么是主机地址,什么是网络地址 2.每类IP地址二进制格式网络地址有几位,对应十进制格式是哪几个数字 表格:
类别 十进制格式网络号取值范围 二进制格式要求 最大网络数 最大主机台数 适用的网络规模 范例 A类 第一位为 B类 前两位为 C类 前三位为 D类:组播地址。 E类:保留地址,留作今后使用 先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结合刚才学生观察的机房IP地址,帮助多数同学理清IP地址的基本结构,表格填空内容为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内容。 教师通过展示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知识的能力,此部分内容有图形,更有助于学生掌握图形的阅读能力。学生学生带着目标认读,能清楚地知道阅读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有目的、有准备地学习新知识。这样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 练习巩固:下列IP地址的类-别是? A、218.16.101.24 B、10.225.1.10 C、159.226.2.213 D 11000000 10101000 00000001 00000110 通过巩固练习,加上教师的适当讲解,帮助学生记忆,同时可帮助未能完全阅读明白的学生掌握此部分知识 4.IP 地址的管理 (6分钟) 活动7:阅读教材P37-P38 P42页 教师讲授:(1)因特网地址分配机构(IANA),负责全球IP地址与域名的管理(分级方式管理) ②目前的因特网技术共能提供约4亿左右个独立IP地址 ③IP地址资源分配不均衡 中国大多为C类小型规模网络IP地址,AB两类很少 下图中的百分比为某国家得到的IP地址量占总分配IP地址量的百分比 ④IP地址短缺 我们当前使用的IPv4采用32位的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232 = 4294967296)个地址,目前已使用70%左右,但全球有50亿的人口,不久的将来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逐渐耗尽(估计在2005~2010年间将被分配完毕),形成IP地址短缺的局面。 如何解决IP地址短缺?(提示:电话号码不够用如何解决?) 方法:扩展IPV4的地址位数——IPV6。 教师讲解:新兴的IPv6技术采用128位地址,2的128次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址空间。采用IPV6地址后,未来的移动电话、冰箱等信息家电都可以拥有自己的IP地址了。 课堂练习(5分钟) 下列能作为IP的因特网是使用的是 A.10.21.21 B.192.168.2.256 C.127.0.0.1 D.224.163.2.1 E.192.168.1.255 F.11100000 10101000 00000001 00000110 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复习教学内容,A、B选项是复习IP地址的格式,C、D、E、F复习IP地址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