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论文
论《阿Q正传》的精神胜利法
本论文在
其他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论《阿Q正传》的精神胜利法
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仅是对当时国民人性的一种挖掘,更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映和批判,也是对当今社会的一种启示。本文论述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的背景原因、深远影响等。
一、阿Q的形象及何为精神胜利法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创作中,莫过于《阿Q正传》最有名。《阿Q正传》写于1921年12月到1922年2月,发表于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的《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作品以独特生动的艺术形象,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感人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中外读者的高度评价和赞誉。而文中主人公阿Q鲜明的人物性格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Q这个典型人物的产生,至今已有七十多年了。七十年来,他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个伟大的文学典型,一个带着崭新性质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典型。他对我国现代人民的精神生活现实而深远的影响。
1、阿Q形象特征及其性格
阿Q作为一个辛亥革命时期落后的、不觉悟的流浪雇农形象,一生受尽剥削和凌辱,没有自己的家,没有妻子,没有固定的职业,甚至连自己姓赵的权利也没有,只能靠给别人打短工来换取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人们的心里他只是一个劳动工具而已,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可以说他是一个被封建统治阶级剥夺的一无所有的赤贫,一个彻底的无产者。
阿Q的性格充满了矛盾,各种性格联系在一起其突出的特征就是两重人格:自我幻想中的阿Q和现实生活中的阿Q。这看似不相容的两种人格,却形成和铸造了他的精神胜利法。这种性格特征在作品中有着极为突出的表现。
如作品中写到的人们无视他的存在,甚至连姓“赵”的权利都没有,而唯一听到的一句赞扬的话就是:“阿Q真能做!”时,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掩饰他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的现状,只能用“精神胜利法”来支撑自己生存下去。人们嘲笑他贫穷,他用“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这种架空的吹嘘作为回敬,以求得精神上的满足;人们嘲笑他头上的癞疮疤时,“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打不过人家的便“怒目而视”,或者无奈的说上一声:“你还不配”……仿佛他的癞疮疤是一种光荣的标志。人们欺负他时,他以:“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的逻辑来安慰自己。
再如,他的“精神胜利法”被识破后,闲人们抓住他的辫子逼着他说“人打畜牲”时,他连忙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吗?”但闲人们并不放,仍旧让他在就近什么地方碰五六个响头。他挨了打,受了辱,但立刻又想到自己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状元不也是第一个吗?于是他又觉得胜利了。在赌摊上,自己的钱莫名其妙的被人抢去,他郁郁不乐,感到失败的痛苦了。但他又举起右手,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刺刺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不是自己,被打的是另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人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都体现了阿Q用“精神胜利法”转败为胜,转忧为喜的心理过程。
除此之外,如他自从摸了小尼姑以后,“总觉得指头有些滑腻,所以他从此总有些飘飘然,”整天想得都是“女人,女人……”,此时阿Q的“本我”处于极为活跃的状态;然而“他对于‘男女之大防’历来都非常严”——“自我”的防线在控制“本我”的活动:而且他还有一套学说:“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野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为惩治他们起见,所以他往往怒目而视,或者大声说上句和几‘诛心’话,或者在冷僻处,便从后面掷一块小石头”——“超我”在极力压制“本我”,使之按照自己的道理原则行事。然而,在吴妈与他闲聊时,他头脑里活动的是,“女人……吴妈……这小孤霜……”,“本我”在蠢蠢欲动,最后突破了“自我”和“超我”两道防线,终于跪倒在吴妈脚下:“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于是招来了一顿痛打。照理说处于“而立”之年的阿Q产生性幻想是正常的,然而由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使他没有了爱的权利——于是这就造就了他“恋爱的悲剧”!
从阿Q的经历以及所为上看,他的性格特征是双重的:质朴愚昧但又圆滑无赖;自尊大而又自轻自贱;狭隘保守但又盲目趋时;不满现状而又安于现状。
2、什么是精神胜利法?
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夸耀过去,幻想未来,盲目的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是对屈辱的健忘和向更弱者的泄恨。“精神胜利法”使得他不能正视自己的处境和地位,安于屈辱的奴隶生活和命运。所谓“优胜记略”,实际上是他奴隶生活屈辱历史的记录。同时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是一种具有社会普遍性的精神病态,一种存在于中国民族各阶层的国民性弱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真实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如阿Q的“革命历程”。当辛亥革命发生以后,一向对革命“深恶而痛绝之”的阿Q在看到由于革命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也那样害怕时,他便对革命产生了神往,要求参加革命。还兴奋的上街大喊:“^造**了!^造**了!”这时候的阿Q并不是出于对革命的了解,而是一种出于本能的反映,他以为革了命,便一切都会如愿以偿:“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喜欢谁就是谁。”革命使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扬眉吐气。然而,他却分不清革命的对象和朋友,想革命,却去投靠了假洋鬼子,结果空欢喜一场。假洋鬼子不但不准他^造**,反而将他抓进大牢,最后杀头,以至于做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勾结的牺牲品。再如他被老把总逮捕之后,第二次进了栅栏,他不但不因被抓而苦恼,反而是“以为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的,有时要在纸上画圆圈的来宽慰自己。在被杀前游街时,还大喊:“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的思想来安慰自己。至此,“精神胜利法”竟伴他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阿Q虽然本能的想反抗,但长期传统思想的毒害却使他没有真正的觉悟起来。严重的“精神胜利法”不仅阻碍了他清醒的认识自己和认识现实,也阻碍了他走上真正的反抗道路。
二、阿Q精神胜利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原因
阿Q在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生活条件下,在政治上,人格上倍受迫害、凌辱的情况下,依然能“快乐”的生活着,是因为其具有精神支柱——“精神胜利法”。而其“精神胜利法”产生的根源,除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长期的精神毒害以外,还与中国农民作为小私有者,其落后的生产方式,孤立、分散、闭塞的生活状况有关,它们都使阿Q不能较快地觉悟和正确的认识世界,真正走上反抗的道路。同时也成为那个时代国民普遍存在的社会通病。
“精神胜利法”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失败主义思潮的集中体现,是半殖民地屈辱地位的产物,主要是没落阶级的思想意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者为了掩盖他们在侵略者面前的腐败无能,不敢抵抗,便用“精神胜利法”来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持自己的统治。在人民面前是暴君,在帝国主义面前是奴才。然而“精神胜利法”却不仅仅存在于封建统治阶级之中。由于几千年来,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体系对人们的毒害根深蒂固,早就使人们形成了一种麻木、愚昧,自欺欺人的思想,所以被压迫的劳动人民把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东西也当成了理所当然。阿Q也不例外,虽然不满现状但有安于现状。
同时,农民作为小生产者,他们本身的保守、落后、愚昧、目光短浅也造就了他们在遭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之后,无可奈何、找不到出路的结果。而阿Q除了他们身上的这些特点外,他还沾染了游手好闲之徒的狡猾,赌博、打架,甚至连身上的虱子不如王胡多觉得“的失体统”,可见他愚昧、麻木到何种地步。阿Q这种思想意识与其阶级属性及其自身利益是相矛盾的,阿Q把它当成护身法宝,却恰恰体现了他消极、落后的本质。
三、阿Q精神胜利法与正常心理慰藉的区别
1、本质的不同
阿Q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木、逃避现实的做法,只是精神上得到了满足,而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得到。而正常的心理慰籍是在正视现实下的一种平衡心态的方式,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放松与满足。
2、表现方式的不同
例如在对待荣辱的观念上,阿Q以自己身上的虱子没有王胡身上的多而耻,实际上是他爱面子,讳疾忌医,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和缺点的表现。而正常的心理慰藉是反正长了,该怎么怎么吧,是在承认现实的情况下作出的反应。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正确的理解和对待,既不盲目跟从,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又要看到其积极、向上的一面,即所谓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四、阿Q精神胜利法对当今现实社会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当我们事业失败时,我们也常会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当我们受人欺侮时,我们会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当我们失恋时,我们会说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些安慰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因为只有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现实,我们才能赢得最后的成功。但是,如果我们只会作虚无的宽解而不能够有切实的行动,那就不免带有几分阿Q味了。尤其像我国这样一个封建等级观念残存,民主化程度还不十分高的国度里,象阿Q这样处于社会底层,长期被驯化、奴化形成奴才心理的现象,目前仍普遍存在。如有些人在上司面前俯首听命、点头哈腰,在下级面前颐指气使、盛气凌人;有的学生在老师面前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出,回到家里却俨然一个小皇帝。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论《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下一篇
:
乐在“棋”中,“棋”乐无穷
Tags:
《阿
正传
精神
胜利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