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
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九年义务教育制的实施,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及相关体制的影响和束缚,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着的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以及素质不高、应试教育思想成为主流、以升学率为最终目标、不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等问题。 (一)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不足。 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完善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我国的教育几乎忽视了最贫困的农村地区。2000年,我国宣布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 及的概念是对85%人口的覆盖,但是另外15%的人口分布地区恰恰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这些地区才是最需要优惠政策扶持的。而普及了义务教育的85%里面 的农村却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农村义务教育的负担者竟然是农民!我们的义务教育管理职能是逐级下放的,所以一级的财政基本上是农民养的,这就和义务教育 的本意相差甚远。义务教育是国家行为,对学生免除有限的学费,却收取高额的杂费。在经济生活中处于明显劣势的农民群体,对本属于政府行为的农村基础教育, 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大梁”的作用,以惊人的牺牲精神默默地沉淀着中国农村教育史的壮丽篇章。 (二)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以及素质不高。 现在正在解决的民办教师问题和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问题,这些民办教师即使转正了,其本质上还是没有受过比较正规的师范教育。现在,从师资的配 备来看,从师范学校毕业出来的优秀老师,都是涌往城镇的学校。越是贫困,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的农村学校,师资状况就越让人忧心。而且,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 工资福利、文化精神生活等方面,也不利于吸引优秀的老师。还有农村老师本身素质不高。一位退休教师说:“教师是一件事关良心的职业,用百分百的心血和用百 分之十的心力,得到的工资待遇都是一样的……”。正因为这样,有很多农村教师就只出了百分之十的心力,只在工作时间对学生负责,对教学负责。再者,农村基 础教育的圈子实在是太窄了,窄的让大部分老师的眼光也变得狭小起来。一个年轻的教师总是渴望创造,渴望飞翔,渴望成功的,而在农村的基础教育里,教书让年 轻的教师看不到自己生命有远大的前程。所以,年轻优秀的教师根本不会奔向农村的基础教育。 (三)应试教育色彩浓厚,师生不堪负重。 传统的教育质量观单纯以成绩来评判教师与学生,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以分论人,以分量才”这一片面现象的长期存在,扭曲了人才培养的目的,出现 了社会评价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为该学校升学率的高低。学校则把这一社会舆论压力过渡给了教师,以教师所教班级的及格率、优秀率以及升学率为依据来评价 一个教师水平的高低。教师为了达到学校给定的要求,明知道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身心素质产生阻碍作用,却还是对学生采用“灌入 式”、“填鸭式”等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注重理论和模仿,轻视实践与创新。应试教育搞好了,学生却沦为了纯 粹的考试工具,成了高分数的“低能儿”。 (四)农村学校面临的衰败问题。 农村教育出现一种颇为奇特的衰败景象:农村小学越来越“小”、老师越来越老、学生越来越少,甚至在一些学校里老师比学生还多。当生产力极大提 高,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一部分人把子女也带进城,农村学校的生源因此锐减。其实,说到底还是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这不仅关系到农村是 否能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差距,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全局,更与每一个教育及受教育的个体——老师、学生、家长息息相关。 二、解决的对策 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与教育,而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国家以及各级政府才能得以实现。以此同时,教师以及家长也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才能为农村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一)加大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学效率。 义务教育首先是一种免费的教育,没有建立一个九年义务免费的教育,就不可能有义务教育的真正普及。所以,义务教育要实行完全免费,国家应该为 全国各地的义务教育买单。假如现在这样实行有困难的话,可以部分实行,先从教育落后的农村开始,随着我们国力发展不断增强,再从农村到城市渐次展开。再 者,每个农村都应该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农村基础教育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防止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落实到位。 (二)确保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的数量以及质量。 各地方的教育部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师选拔制度,不仅要从知识掌握程度上有一定的要求,在个人思想、品德修养以及责任心上也要有严格的限制。 因为教师在某种意义上是以知识的代言人进入课堂的,所以他的态度决定了课堂的价值。每年聘用一批师范类毕业的学生,为农村基础教育注入“新鲜血液”,还应 当实施新的教师工资福利制度,来吸引优秀的师范毕业生长期留在农村任教。对于转正的民办教师应该把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教学管理的核心,鼓励他们主动参加合 格学历和高一层次学历的进修,积极完成教师职务培训。学校应确立为所有老师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端正应试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学校不应让任何一个学生受到忽视和歧视,不应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去信心,要尊重每个学生。教师应该摒弃守 旧的教学观念,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勇于探索,不断发现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老师要循循善诱,尊重 学生人格尊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情感、价值观,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四)调整撤并冗余的农村学校,完善农村基础教育体系。 有些农村学校规模小,生源少,一些教学点只有几个孩子、一两个老师。这样的学校,课程开不齐、缺乏专业教师,教学质量自然达不到学生素质培养 的要求,办学效益也很难提高,既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也不能满足农民希望孩子接受更好义务教育的需求。所以,要有目的有规划地整治撤并一些零散的农村学 校,把学生、老师以及一些教育基础设施都集中起来,创办一个较大规模的学校,生源有了保障,老师可以各司其职,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教学质量提 高了,办学效益也增加了,农村教育就会越办越好。 三、结语 农村的教育资源也并非枯竭,广阔的生活、大自然都是我们教育的好资源。任何创造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实在于一个灵字,灵感的激发,思维的活 跃,利用优美的生活环境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孩子认识美,发现美感悟美,再结合完善的农村基础教育制度,农村的孩子们定会拥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