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如梭,岁月蹉跎,一眨眼,在别人眼里圣神的教育岗位上一呆就是十多个春秋,在这十多年的青春岁月里,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和坎坎坷坷,也收获了许多: 收获了知识、收获了辛酸、收获了荣誉、收获了泪水、收获了幸福、收获了鄙视、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成长。也许有人说,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样的,都会经历这些过程,天经地义的有什么可说的?但我要展示我这不一样的人生。 也许你不在其中,不知其中之乐。记得刚毕业时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憧憬,满怀信心,教书育人,那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老师的年轻情怀。勇于发表、勇于言论、勇于表现自我…… 当初给了我一个远离家乡100多里地的一个小学里的工作,那里贫穷落后,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教学设施,这让我的心里有了一丝丝的凉意,为什么还有这么贫穷的地方呢?在一座座大山包围中,几栋破败不堪的泥土房摇摇欲坠地挺立在风中,昭示着这所“百年育人”的所在。虽然没有给我一个很好的工作环境,但随着和孩子们相处日久,便也被他们的纯真朴实和求知的欲望所感染,和孩子们在下雨天接着从房子上滴滴答答漏下的雨水,下雪天和孩子们一起生火炉,天晴了在所谓的校园里做永远玩不够的游戏,这就是我们的体育课啊! 当然最难捱的是放学后,学生和其他老师都回家了,寂静的校园里就留下了孤独的我,听着不远处树梢上几只不知名的小鸟叽叽喳喳的哼着曲子陪伴着我,随着夜幕的悄悄降临,鸟儿也归巢了,学校里连电都没有更别说电视电脑了,漫漫长夜真是度日如年,在这孤独与黑暗的煎熬中使得我对夜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所以每天都要留下两小朋友为我做伴。虽然黑夜给我带来了心理上的恐惧,但那里的人们却给了我更多的精神慰藉。孩子们回家后帮家里做完一些家务,就带着家长们为我准备的晚餐高高兴兴的来陪伴老师了,每当看到他们来学校的样子,我都会泪流满面,心中充满了感激、开心抑或一种说不出的感情,让我的心里既感到踏实又感到慰藉。伟大的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手里,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里。”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母亲让孩子受到怎样的教育是多么重要。这里的人们朴实勤劳热情好客,他们靠自己的双手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的生活,虽然很清苦但能看到他们充满信心充满希望,从不抱怨,永不气馁,这让我学到一种不怕艰苦永不放弃的精神。或许他们没有什么知识,但他们却知道知识的重要,虽然他们过得并不富裕,但他们再穷再苦也要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这样的信念任何事都挡不住,风雨无阻!记得有一个孩子生病了,而家长怕孩子请假落下课,仍然送孩子上学,必须要孩子上完课后,才带着孩子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给孩子看病。他们尊重教育,尊重老师,尊重学校里的每一个人,在他们眼里,学校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老师就是学校的主人,是他们孩子的希望,是再造孩子的再生父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喜欢我的工作,越来越喜欢这里的孩子,越来越敬佩这里的人们,我赢得了他们的尊重,赢得了他们的爱。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人们仍然将孩子们的希望寄托在了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之上,认为只有接受了教育,孩子们才有出息,才有希望,才有前途;这样的环境和条件承载着大人们的希望和孩子们的前程,饱含着人们渴望着以知识改变这样的环境和条件的期望!人们深深的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直止今天我经过不同考验,走进了幼儿园,再到今天的深圳教育工作,让我的经历更加丰富多彩,更让我体味到教育的乐趣,品味教育给我带来的一切。。。。。。 深圳的教育是完善的,不管从教育设施到教育制度到教育环境到教师素质,都给我面目一新的感觉。经济的发达给教育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在这个发达的经济社会和信息时代,教育质量提高了,教育管理完善了,其实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就是一种服务教育,反而忽视了教育重视了服务。我想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幼儿园教育,我认为担任早期教育工作者是骄傲的,因为孩子的的早期教育,几乎成为现在家庭中头等重要的大事,早期教育便成了人类自身进步的大事。对比动物界大多数动物的自下而上的能力,我们人类是不及的。有的动物,比如小马驹生下来就可以立刻站起来吃奶,而人要站立最少也要花10个月左右的时间。从脑的发展上看,某些动物在母腹中大脑就发育到高峰,出生后就停止发展并走下坡路,而人出生以后,才是大脑迅速发展的时期。据科学家估计,人的脑神经细胞大约有140亿个,其中70%—80%是在3岁前形成的。到了6岁时脑重量发展到1250克,达到成人的90%,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量。人类婴儿的这种未成熟状态,决定了人比动物在其出生后有更大受教育的可能性。这就是现在有好多的报道都在说的一件事------现在的幼儿教育所花费的经费要比上大学还贵的一个原因吧。这主要是对儿童智力早期开发比较注意,基本观点是一个人生下来的第一天开始了受教育的过程,人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让他接触怎样的外界这就是我们“教育者”可以安排的——就开始了他的认识和认知的发展……还认为不能把一个人的婴儿时期排斥在教育实践之外,把这样的一个教育浪费掉。孩子从出生到七岁,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4岁前就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8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8—17岁间获得。由此可见那些认为“没必要过早进行教育,孩子长大了自然会知道”、“还是顺其自然好”的观点是不对的。要把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工作做好,第一个步骤就是教育家长,使他们懂得他们的一个非常大的责任就是把儿童教育好。正如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朱庆澜先生十分重视早期教育的重要作用,他说:“孩子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在家里养活六年,好似第一道染缸;6岁进入学堂,好似第二道染缸;二十岁以后出了学堂,到世界上来同人办事,好似第三道染缸。”他认为关键是“第一道染缸”。“第一道染缸”打上“红底子”,以后再受到好的教育和影响人就会变成“大红”、“朱红”;即使是后来受到不良的影响,“红底子”也不会很快变化。假如“第一道染缸”染成了“黑底子”,以后就是受到好的教育和影响,原来的“黑底子”也很难褪去。他用这个染缸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早期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因此,一个人小时候接受良好的教育对这个人的一生是多么至关重要啊。 但这里的家长素质却不敢恭维有的家长交过学费后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的孩子今天说在学校吃水果时自己的水果比同伴的小了,老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老师能解释一下吗?”。还有的家长小孩刚一回家就来电话了:“老师,我儿子说他上洗手间时不想排队,老师你以后就不要让我儿子排队了,让他排队我挺心疼的”。天哪,这哪是来学习的,这就是来让我们纵容的,类似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很多,有时真让我们不知如何回答,哭笑不得,无所适从。在我国,早期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注,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缺少科学的指导,很快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买来各种早期教育的指导方案,欲把孩子培养成天才、神童;一切都要超前:超前识字、超前阅读、超前算术。结果怎么样呢?的确有很多孩子在家长的强压之下,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这些可观的成绩后面是什么呢?如一个小女孩,不到3岁就能认识1000多个字,但上幼儿园后,教师很快发现她非常不合群,很孤僻,生活能力也很差。这种以牺牲孩子的快乐去搞超前教育,是多么让人心痛呀!相信您也不愿意这样做! 幼儿教育方面侧重小学化、成人化现象严重,即格外重视知识的传授,这也造就了我国儿童的理论基础知识扎实,这在世界的教育中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但是,我们50年来由国内培养的人才中,几乎没有世界级的人物,即使是享有盛誉的专家,也不是完全由国内培养的,这体现了我国目前教育的一大困境。在幼儿园教育中,实践和创新精神远没有得到张扬,我们留给儿童的空间太小太少,有的幼儿园不惜打乱孩子的生活常规,搞认字、英语、艺术等特色教育,表面上是特色教育,实质上则为了创收。教学形式方法上也多数以上课为主,并且对幼儿约束限制过多,比如要求幼儿不能乱讲话,上课时要坚持30—40分钟,老师怎样说就怎样做等等;同时在其他活动时也有许多的规矩,比如不许到处乱跑,做操时要保持整齐划一,见到老师、长辈要毕恭毕敬等。这些教育使我们的孩子形成了一种刻板现象:听话、顺从、缄默、不善表达。其实,就人的自由发展而言,这将会限制幼儿的发展,使幼儿的开放性的情感和社会化交往受到伤害,造成今后社会性交往的困难,人际关系的紧张。不仅如此,它也抑制了儿童的想像和创造。世界著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学生在美国的学习成绩是欧美学生所望尘莫及的,但为什么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不如人家呢?我想,原因就在于此。另外,很多幼儿园还存在对孩子缺乏爱心,经常发生喝斥、挖苦孩子的现象,这些不仅给孩子幼小心灵造成深深的伤害,更重要的是阻碍了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现行的学前教育评价标准一般是:师资配置是否达标与合理(主要是指学历),场地、房舍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玩教具的配置是否丰富,档案资料的建设是否符合规定和要求,教师的科研论文及各类比赛获奖情况如何。当然这些也是重要的,但它只是静态的评价,只看结果,而忽视教育的过程及其中体现出的教育思想、观念。比如,就是学历再高、再合理的师资配置,教师如果不懂孩子想要什么,又怎么能证明他们所从事的教育就一定是好的教育呢?教玩具再多不会很好地使用,也只能成为摆设;活动室再大,如果教师不能依据孩子的身心特点来开展活动,对孩子来说则成了被严格监控、管制的专制场所……很显然,这样的评价根本就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没有真正关注孩子们的需要。优质的幼儿教育除给幼儿以知识、技能和积极的情感之外,还应让幼儿感受到快乐,并且幼儿有没有获得快乐是衡量幼儿教育成效的最根本的标准之一。那么,什么样的教育对幼儿来说是他们所需要的,又能使他们获得快乐呢? 对于幼儿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探索能力、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进取心等等,这些良好的心理能力不是简单地靠书本学习就可以获得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加以培养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孩子的评价,要明确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是知识越多越聪明,真正的智慧应该是对知识的运用和创造。举个例子说,一个会20首古诗的幼儿不一定就比会背10首的更聪明,而可能要看谁会编儿歌,谁编得更好。还有,现在的家长往往忽略生活中自然存在的教育契机而去刻意追求书本上的教育内容,这事实上是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其实,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家长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契机对孩子进行适时自然的引导和教育。 给孩子的是一个宽松、自由、愉快的环境,那里充满爱心、充满欢乐、充满学习、充满创造,一切活动从孩子的兴趣、需要、人格、天性出发,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孩子”。 综上所述,早期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早期教育是孩子生长发育规律的需要;早期教育是开发智力的有效手段;早期教育是脑细胞发育和大脑网络形成的必备条件;一个人小时候接受良好的教育对这个人的一生是多么至关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