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对托班教学活动的影响(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教育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我国也在创新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先进技术的推动下,经历着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教学改革。在这场改革中,各种新型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犹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其中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领域。采用多媒体技术是学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代表了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托班幼儿年龄较小,以无意记忆、形象记忆为主,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比较抽象的事物还很难大量接受。多媒体技术以其鲜艳的色彩、多变的动态画面、声音的配合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多媒体技术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而生动,易于理解的形象,直接作用于感官刺激的知识孩子们更容易接受,更感兴趣,更愿意去探索,从而让枯燥的学习变得真正快乐起来。 多媒体技术的科学使用,能减少教师的板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有的多媒体课件不能突出教学重点,教学内容过多采用多媒体的方式,信息量过大。有时整屏幕的文字信息更换过快,滞留时间太短,幼儿来不及观看,不仅丢失了教学信息,而且不利于幼儿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有的课件制作操作简单,只需教师按任意键或单击鼠标,课件就会从头到尾顺利“放映”,教学过程是预先安排好的,没有动态过程。一些教师为了使用课件而以课件为中心,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这样教师无法将精力放在如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及调整和活跃课堂气氛上。这样缺乏交互的课件,师生互动少,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因此,笔者就当前多媒体技术对托班教学活动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便能更好地帮助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托班幼儿的教学活动,从而不断完善教师教学技能,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通过本次观察分析,能够进一步优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安排多媒体教学环节的时间及内容的删选能更为合理。同时期望通过本次多媒体技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影响的整理,以此作为依据,用于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三、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其间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进行研究,对选择性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案例进行剖析与反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探索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原则,研发适合托班幼儿的多媒体课件。 3、经验总结法和案例法 梳理自己在带班过程中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的已有经验;对教师设计实施的多媒体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 四、研究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一)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爱”的氛围 我国著名教育 家陈鹤琴 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皮亚杰认知理论也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发展起来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环境及材料作为区域活动的基础,是幼儿构建知识的依托,良好的环境还容易建立起和谐、自由、轻松的教育氛围,有利于推动幼儿教育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教师从步入教师的那一刻起,就必须情绪饱满,从言语道动作,眼神都要充满对幼儿的关爱,让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来感染每一位幼儿,教师要关怀、尊重、理解每位幼儿,营造“爱”的氛围,从而使幼儿想说、敢说,并引导逐步幼儿多说、多想、所做, 最终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问题的整体优化 1、正确解读幼儿提问,构建优质教学环境 教师应具备通过相关理论掌握教学情景变化的可能性,理解各种教育现象所蕴涵的教育内涵的能力,而且能够将理论与个人经验进行恰当的转换、修正和反省。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面对生动的、变化的教育对象和特定的教育情境,教师要善于调动有关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即使判断并做出合乎教育规律的反应,保证师幼两者之间存在积极的互动关系。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释放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教师的知识能力积累必须能够转化为实践指挥和情景性知识。 从而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构建优质教学环境,促进多媒体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2、教师合理提问,正确有效的引导幼儿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教师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活动气氛。因此,教师提问立足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发展水平,结合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将问题的难易程度置于幼儿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与经教师给予协助后所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提问要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要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 (三)深入细致观察幼儿对多媒体教材的反映 多媒体教学是一个交互的过程,没有幼儿良好反映是没有实际价值的。他们天真的笑容,欢快的笑声,认知能力的迅速提高,是对多媒体教育有力的肯定。通过幼儿的信息回馈,教师可以有效地调整多媒体教材的使用方法,不断地改进教材内容和形式。良好的多媒体教育形式,决不是凭空可以想象出来的,没有实践的考验,一切都将是空谈。教师有充分的实践机会,最了解幼儿的一举一动与喜好。而幼儿还处于成长阶段,表达能力非常有限,教师需要细致的观察,体会的幼儿的心情,帮助幼儿表达他们的意愿。 五、研究结论与成果 通过此次研究,我总结得 (一)幼儿园课件设计要以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 1、生理特点。幼儿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尚不成熟,幼儿时期(3-6、7岁)身体发育速度较3岁前有所减慢,但与后期发展相比还是非常迅速的。幼儿的新陈代谢旺盛,但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还不够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较差。如:幼儿骨骼的硬度小,弹性大,可塑性强,如果长期姿势不正或受外伤会引起骨骼变形或骨折;幼儿肌肉力量差,容易疲劳和损伤,肌肉群的发育不平衡,大肌肉群先发育,小肌肉群还未发育完善,表现为手脚动作比较笨拙,特别是手,还难以完成精细的动作。 2、 概括的讲,幼儿心理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