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婴幼儿音乐教育 音乐是生命的旋律,它能够帮我们认识世界。通过声音,我们能够得到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音乐,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对婴幼儿音乐认知能力和脑科学的研究进展,我们在开发婴幼儿音乐能力,开展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方面,正在突破陈旧的传统认识,逐步更新和确立科学的、符合婴幼儿成长规律的新理念。 一、音乐教育的价值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越来越全面。音乐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与音乐教育的内涵相对应的两个方面,即音乐本体价值与音乐教育价值。所谓音乐本体价值就是指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价值,通过音乐教育传承音乐文化;所谓音乐教育价值就是指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通过音乐教育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即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显然,在0-3岁婴幼儿阶段,音乐的教育价值更为突出一些。 美国的研究者,曾对婴幼儿播放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的乐曲,并由“促进婴幼儿教育学会”进行观察对比。证明听音乐的婴幼儿,心里紧张减少,体重增长快。在良好的音乐教育和音乐环境中,对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良好的作用。 此外,日本幼儿开发协会的母亲们证明,给宝宝听莫扎特小夜曲能够使她们的孩子更加活泼聪颖; 综合看来,音乐启蒙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音乐能够有助于语言的发展。简单的歌曲能让孩子了解语言的结构; 音乐有助于孩子学习数学。当孩子学习节奏的时候,他们其实也是在学习比例,分数; 音乐有助于孩子个性和性格的发展,使孩子感情丰富,开朗活泼; 参加音乐活动有助于孩子发展较高水平的社会合作和对自身和他人的理解力; 音乐能够培养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进而提高抽象的推理能力; 音乐能使孩子更富有激情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他们今后的创造能力。
二、对音乐启蒙教育现实性的认识(对婴幼儿音乐能力的重新认识) 近年来,随着对婴幼儿音乐认知能力、和脑科学的研究进展,使得我们对婴幼儿音乐能力的传统认识,正在被打破;对于音乐启蒙教育的理解,正在逐步地走向深入。越来越多关注婴儿音乐感知能力的研究证明,婴儿在对音乐的音高、节奏以及音乐情绪等的感知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以往的想象。 1、婴幼儿对音高的感知 婴儿对音高的识别是与生俱来的。新生儿就已经能够区分不同音高的差别。 一项观察发现一——两个月的婴儿听小步舞曲时,对其中的和谐音程,给予了更多注意。另一项实验采用习惯化——去习惯化范式,向两组两个月大的婴儿分别反复呈现和谐、不和谐音程的音高轮廓,然后分别呈现不和谐、和谐音程的音高轮廓。发现两组婴儿分别对后者产生了去习惯化(注意时间增加了)。研究表明,该年龄段的婴儿,能够区分不同的音高,对音高刺激熟悉之后,能够识别变化了的音高。 2、婴幼儿对节奏的感知 一项研究采用习惯化——去习惯化实验范式。让一组两个月婴儿首先适应一段2/4拍的节奏刺激后,再呈现3/4拍节奏刺激,婴儿对后者表现出了更多的注意。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婴儿在两个月之前就能感知音乐节奏及其变化。 另一项研究观察了三——五个月婴儿的节奏认知能力,研究人员选择两段节奏刺激,节拍均为三拍子,时值分别为600-200-400和200-600-400毫秒。婴儿表现出了能够辨别两种不同节奏刺激的行为反应。研究人员认为,该年龄段的婴儿,能够根据节拍和时值分辨不同节奏。但是,该年龄段对音乐节奏的知觉反应,主要是建立在模块匹配的基础上。根据节奏整体轮廓,进行识别和判断变化。但是,他们还没有对节奏的局部信息概念化。 3、婴幼儿对音乐中的重音节拍特别注意 重音,是音乐节奏运动的重要属性。这表明该年龄段的婴儿,通过不同形态和类型的重音,来确定节奏的运动方式,并且能够把握不同节奏的运动形态。婴儿能够认知具有重音节拍的节奏刺激,对于人们的认识,对于开展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时,根据不同的分组类别,进行实验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婴儿从十个月起,不但能分辨节奏整体轮廓,识别节奏意义,而且能够通过重音节来解释和组织输入的音乐信息,感知节奏律动加工并识别和分类不同节奏。 三、音乐启蒙与教育促进大脑发育 人类大脑中最先成熟的就是听觉神经,因此,获得丰富的听觉信息,建立牢固的听觉反射是婴幼儿期的重要发展任务之一。 音乐启蒙教育从微观上促进大脑发育。 大脑最基本的单位就是神经元,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建立连接,构成庞大的神经网络。老百姓熟知的婴儿的脑重就是由神经元和神经突触决定的。神经生理学表明,在0-3岁婴幼儿阶段,神经元、神经突触飞速发育,脑重增加很快。在2岁时,婴幼儿的脑重就达到了成人脑重的75%。可见人生头两年何其重要! 由神经元和神经突触交织构成的这个神经网络的复杂程度也就意味着神经发育的完善程度,即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在6岁之前,是大脑神经网络发育最为快速的阶段!也是早期教育最有可谓的阶段! 四、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方法
0-3岁婴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与学龄儿童不同,更多的是以倾听、体验、感受为主,尤其是将音乐同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能够发挥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比如,在宝宝起床时播放节奏欢快、具有动感的音乐,在宝宝快要入睡时播放舒缓轻松的音乐,在宝宝游戏时播放节奏性强、可操作性强的音乐激发他们游戏的动机。因此,对婴幼儿实施音乐启蒙教育的方法就要顺应他们的这些学习特点。 1、倾听 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倾听,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听觉,是音乐体验和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婴幼儿各种生理器官都处于未成熟的发育阶段,因此,给他们聆听的音乐应以优美、欢快、流畅的乐曲为主。同时`还可以结合语言的发展,学唱一些儿歌童谣。 同时,对于婴幼儿而言,应将音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在自然和谐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体验音乐,既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也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2、交流与互动 研究发现,很多学业成就高、个性和谐的孩子们都拥有—些共同的性格特征。其中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因此,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婴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实施 1、确立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三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启蒙教育一定不要把儿童培养成为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二是丰富幼儿早期的环境刺激,增加游戏经验和体验。这些工作将水到渠成的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材的选择 在选择对婴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有可以适当提高的余地。 根据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可以让孩子从小接受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因此,选用亲子歌曲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一生理特点。一般而言,三、四岁幼儿演唱音域为3度或4度;年龄更小的孩子其音域越窄。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这一特点,教材中所有创作或改编的幼儿歌曲的音域,均在4~5度音域之内。 3、亲子活动的设计 亲子活动,是增进亲子交流、培养良好的亲子感情,也是满足孩子爱玩的天性,促进孩子发展的活动。对于婴幼儿来说,亲子活动应该更多的考虑活动的综合性,而不是简单的音乐启蒙的意义。展开来说,首先要选用适宜孩子的音乐和歌曲,使得亲子活动在培养孩子快乐情绪和艺术熏陶方面具有更加突出的作用。同时,所设计音乐亲子活动,也应考虑到孩子的感知觉、运动、语言、自我服务的行为习惯、认知和社会性情感等多个领域。 总之,音乐不只是声音的效果,音乐的启蒙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育,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训练。音乐的节奏具有时间与空间的性质,音乐具有内在的规律和形象逻辑。所以,音乐是可以增长婴幼儿才智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指出:“音乐是心灵的算术练习,心灵在听音乐时计算着,而自己并不自觉。”音乐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精神乳汁”,成人应创造条件,让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为他们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