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
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 首页 |
  • 毕业论文 |
  • 论文格式 |
  • 个人简历 |
  • 工作总结 |
  • 入党申请书 |
  • 求职信 |
  • 入团申请书 |
  • 工作计划 |
  • 免费论文 |
  • 现成论文 |
  • 论文同学网 |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论文

从《伤逝》看鲁迅的婚恋观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从《伤逝》看鲁迅的婚恋观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描写男女恋爱的小说。小说从多方面反映出青年知识分子个性解放问题、妇女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婚姻家庭问题。深刻地揭露了子君和涓生两人的自由恋爱走向悲剧的原因。笔者将尝试从《伤逝》的悲剧原因中去探析鲁迅的婚恋观。
 在我看来,导致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传统道德和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
 涓生和子君从自由相爱到同居,至始至终都承受着巨大的传统道德和社会舆论的压力。20年代,一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自由解放的思想,可是传统的道德观念,在大部分中国人的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子君和涓生的交往,一开始就遭到了父辈们的激烈反对,并最终导致了双方关系断绝,而涓生也与不能接受他们的朋友绝交了,最后他们只能靠自己了,而他们的爱情终究为封建传统道德社会所不能容忍,涓生的差事也丢了,传统道德和社会舆论是造成他们经济压力直接的原因。
 说到传统道德和社会舆论的压力,我们不难联想到鲁迅就是其中受害者之一,封建思想和观点也是影响鲁迅一生婚姻幸福的最大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知道鲁迅于1906年在母亲的催逼下与传统的旧式女子朱安完婚。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呼唤女性的觉醒和独立,主张自由恋爱和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的他,永远也不可能去接受一个裹脚不识字的旧式女子为终生奋斗的伴侣。这段无爱的婚姻带给他的残害与痛苦他是很少向人提起的。鲁迅在1910年给许寿裳的一封信中透露了这方面的消息。在这封信中,鲁迅谈到自己的工作时说:“仆荒落殆尽,受不解书。惟搜采植物不殊曩日,又翻类书,荟集古逸书数种,此非求学,以代醇酒妇人也……”这封信告诉我们,鲁迅之所以搜采植物标本和荟集古代逸书,进行抄录校勘,不是为了“求学”,而是用来“麻醉”自己的婚姻生活的大痛苦。
 可见,鲁迅对封建婚姻是十分反感和憎恨的,他反抗不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同时也勇敢地去追求自由的恋爱。
 鲁迅是一个感情敏锐、思想深刻的人,虽然他很是希望让“明月”来驱散他生活中寂寞的阴云,但也夹杂着中年人的踌躇与忧思,他不可能不考虑到他和许广平的爱情将会遇到怎样的压力,比如:一向孝顺的他如何向母亲交代,如何处理和前妻的关系,如何面对社会舆论的压力等等。他又考虑到自己与许广平的诸多差距,而产生出深深的自卑感,——“异性,我是爱的,但我一向不敢,因为我明白各种缺点,深怕辱没了对手!”但是,作为鲁迅,他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无爱婚姻的毒害,更是无与伦比地珍视他与许广平之间的情谊。因此,鲁迅最终冲破了传统道德和社会舆论的束缚,诚恳而勇敢地说出“给我一条光”,说出“我已决定不再彷徨,拳来拳对,所以心里也舒服了。”的话语。在鲁迅毅然决然到广州来之前几天,写了一封专发“议论”的信。鲁迅在信中说得很决然,也很沉痛,他说“横竖谨谨慎慎,还是被人迫得不能做,我就自画招供,自说消息,看他们其奈我何……。我对于名誉、地位什么都不要,我只要枭蛇鬼怪就够了……我从前的生活都已牺牲,而受者还不够,必要我奉献全部的生命,我现在不肯了,我爱“对头”我反抗他们。如果是夜,当然要有月亮,倘以此为错,是逆天而行也……我走我的路。”这是鲁迅对选择自由恋爱,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做出了坚决的表态,并为这一切做好了战斗的思想准备。
 鲁迅亦如涓生一样勇敢地去争取自由恋爱,但鲁迅在爱情面前却不是涓生那样的武断和鲁莽,鲁迅的思想比涓生的要深刻得多,成熟得多。由此也可以看出鲁迅理性、谨慎的婚恋观,同时更是一种负责的态度。
 二、经济的困顿是导致涓生和子君爱情的悲剧
 经济的困顿是涓生和子君爱情的悲剧最重要的原因,仅仅是传统道德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也许还不足以把涓生和子君压垮。随之而来的经济压力才是致命的,当涓生和子君同居的消息传到了涓生供职的机关,局长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为了维护传统道德,很快就把涓生解聘了。丢掉工作对涓生和子君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生活,涓生偶而往报社投点稿,或者艰难地翻译点东西,可是挣的那点钱,连最基本的生活也难以维持,最终他们还是逃不掉“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悲惨下场。
 爱情是美好的,生活是残酷的。鲁迅锐利地看到了这一问题的所在。因此,明确提出“第一,便是生活。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排在首位,也是最基础的位置。一个人想在社会上有一番建树,首先应该解决生存问题,生存问题解决不了,谈什么其他奋斗?在涓生和子君所处的社会里,他们要生存,最起码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所以他们必须解决经济这个问题才有机会令爱情更加牢固。涓生和子君的爱情虽然一开始很热烈,但是,到最后他们那朵美丽的爱情花朵也是悄然凋落。在除了社会压力和他们个人性格特点的缺陷之外,生活的困顿使他们失去了斗志,虽然不敢说没有面包就没有爱情,但是没有面包的爱情是难以维持的,“爱情可以饮水饱吗”,这种情况即使有也不会维持多久。美满的爱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就像一朵花需要阳光和雨露一样,因此,鲁迅在《娜拉出走后怎样》里说“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可以说是对青年男女的一种告诫吧。他和许广平离开北京时正式经济困难的时候,他们的做法是冷静地约定“好好地为社会服务两年,一方面为事业,一方面为自己生活积聚一点必要的钱,两年之后再相见。”他告诫我们,不要让爱情麻木了自己的思想,不要以为有了爱情就有了一切。因此鲁迅先生借着《伤逝》明确提出了物质是爱情的基础,也是维持爱情长久的保障这一婚恋观。
 关于经济在婚姻家庭中的重要性中还存在另一个问题,便是女子在家庭中的经济权。鲁迅指出,女子的权利,简单地说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获得男女相等的权利。”而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独立的经济权。鲁迅通过子君的死冷静地告诫年轻的女性,女子必须获得至关重要的经济权,经济的独立是女人精神独立和人格解放的最基本的保证。没有经济,没有钱,一切都是空话。他指出:“为娜拉之计,钱——高雅地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但能够为钱而卖掉。”没有经济的保障,仰仗他人的恩赐,是谈不上平等和尊重,自由和独立,谈不上人格解放。鲁迅暗示人们:仅仅追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还不能使妇女得到彻底解放,没有经济收入,没有不断的新的追求,时间的土壤将会使往日的爱情之花逐渐枯萎,同时指出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必须拥有独立的经济权利才能取得家庭地位乃至社会地位而赢得自由和尊重的婚恋观。
 三、缺损的爱情观导致了婚姻的悲剧
 除了封建道德和社会舆论压力、经济压力外,缺损的爱情观是导致涓生和子君婚姻悲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并不是所有的贫贱夫妻都百事哀,要知道,当时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普遍都是拮据的。包括鲁迅和许广平的生活状况,却不见得每个自由恋爱结合的家庭都得走向破裂。
 涓生和子君虽然真诚热烈地相爱,但他们爱的内涵不同,不同的爱情观决定了他们的心态和行为目的,决定了他们面对生活变故时的不同态度和价值取向,最终导致各自不同的归宿。
 涓生都对子君的爱,是仗着她的逃出这寂寞和空虚,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本能的欲求和情感的需要,对涓生而言,爱乃是找一个可爱的人来爱并以此使生活充满色彩,爱是生活的点缀,是手段而非目的。所谓男女平等、恋爱自由,是男女间交往分合来去的平等自由。这乃是冠冕堂皇的外衣下掩盖的一种不愿负责人对自私、怯弱和虚伪,是一种特有的中国式男子主义的心态流露。男性的理性与冷酷让涓生首先觉醒,面对生活的困境他认为新的希望就在于分离,同时无情地认为子君应该决然舍去,尽管他已经考虑到子君可能会因此而死去。虽然他在两个人的小世界中觉醒了,但他的觉醒性也是基于个人的自私和不愿承担责任之上的。
 子君的爱情观依然没有摆脱封建道德和封建婚姻对女性的束缚,这也因此决定了子君对待婚姻生活的态度。子君全力以赴地寻找自由爱情,寻找自由婚姻的归宿。为了实现目标她无畏一切,对子君而言,爱乃是找一个爱自己的人以托付终生,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在她看来仅仅是择偶权利的自主。同居之后她便不自觉地回归家庭,心甘情愿地成为捶着衣角生活的家庭主妇,让自己处于依附的地位。一旦失去了涓生,她便失去了一切,这也是造成她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
 “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是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忽略了”,他们当初奋不顾身地爱,义无反顾地同居,只是遵从于他们内心狭隘的感情,自然住在一起,环境还宽松时他们的思想生活也仅局限于自己或对方的爱,这样的爱情观在当时动荡而急需改革的社会环境中是难以生存的,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和家庭幸福是离不开整个社会的解放而独立解决的。这也是鲁迅先生提出的重要的婚恋观之一,鲁迅和许广平组建的家庭能美满幸福地走到最后,这一婚恋观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鲁迅和许广平是由战友发展到夫妻的,这其中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基础,即使到了上海组建家庭一直到鲁迅先生辞世,他们都一直在为整个中国社会的解放和探索新的出路而并肩作战着。许广平在《为了爱》这首诗中写道:“我们的心换着心,为人类工作,携手同行。”他们在上海搬进新居的当天晚上,鲁迅也曾对许广平说:“我要好好为中国做点事,才对得起你。”在鲁迅为《两地书》写的序言中就说:“其中既没有死啊活啊的热情,也没有花啊月啊的佳句……所讲的又不外乎学校风潮,本身情况,最坏的是我们当日居漫天幕中,幽明莫辨,讲自己的事例没有什么,大一遇到推测天下大事,就不免糊涂得很,所以凡有欢欣鼓舞之词,从现在看起来,大抵成了梦呓了。”由此种种皆可见证他们在中国的社会解放事业艰难的路途上相互搀扶、相互勉励的动人情境,他们的爱情是与中国社会的解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是爱情是高尚的,他们的爱情观是崇高的。
 1934年12月9日鲁迅在《题<芥子园画谱>赠许广平》诗中写道:“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这首诗充分表达了鲁迅对许广平的炽热的爱情和携手共进的感激之情。总而言之,鲁迅是以其先进而科学的婚恋观赢得了完满的人生。
 结束语
 即便时代怎么变迁,爱情、婚姻都是社会生活中永恒的主旋律。精神追求和物质需求二者在婚恋生活中应如何整合并最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依然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在这个层面,鲁迅的小说《伤势》就显示了较为深远的意义。虽然时隔一百年,但鲁迅先生先进而独到的婚恋观对现当代的男女追求幸福、建立美好家庭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因此,我们要理性而谨慎地去追求爱情,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相关论文
上一篇: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看东西方杀.. 下一篇:从“我不会”到“我能行”
Tags:《伤逝》 鲁迅 婚恋 【收藏】 【返回顶部】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计算机论文
推荐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删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论文格式网(www.lwgsw.com--论文格式网拼音首字母组合)提供其他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论文格式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