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成熟与发展,多媒体技术成为新一代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它将计算机、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通信融为一体,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交互式系统。由于这种特性,多媒体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融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还能够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为实例,分析和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文科教学的优势,以及语文学科教学常用的工具软件和待解决的问题。 2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品质品格。 3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1)多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 人机交互的特性是计算机所特有的。多媒体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如给计算机下指令可以说话,可以按键,可以在手写板上书写,可以用红外线遥控,甚至可以让计算机感知温度、湿度、照度。根据不同的指令,多媒体计算机可以进行不同的工作,可以先行地前进,退后,也可以联想是跳转、链接。展示的内容图文并茂,影音同步,多姿多彩。这样的人机交互方式能使学习的过程不再枯燥呆板,而是妙趣横生,学生的兴趣能很好的激发起来,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进而形成学习动机。 (2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多种感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如何激发学生求舸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信息技术以其直观、鲜明的声、色、形等手段,能使教学情景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动画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设计制作出包含动画的课件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增加了语文容量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具有常规电教媒体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综合它们的特点。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一次现代化的大变革。信息技术计算机能事先存储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某些环节上时间的浪费。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教学容量,带来了课堂效益的提高。 (4) 优化了练习,深化了学生思维。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一体化,可以达到优化练习,从而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练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时;容量大,拓宽思路的特点来强化练习效果,提高练习效率。 4 网络技术在小学语文应用的手段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教师通过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课文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或抽象的内容与主题。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2)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网络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更远更美更多姿多彩的世界。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是学生以网络为平台,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开展自主探索、合作探讨等学习活动,获得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取得创造性的学习成果,达到拓展知识视野,发展学习能力,培养信息素养,提高语文素养的综合性目的。一般说来,学校里的网络环境有两种:一种是相对封闭的网络教室,它的网络可以由网络教室服务器和教9币机进行控制;另一种则是开放的因特网,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进行网上的互访,自主地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提高语文课堂的深度、广度和厚度。 (3)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实现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博客、电子邮件、BBS、聊天室等等,都可以为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提供支持。同一个学科的教师们建立博客群或QQ群,交流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也可以在网上建班级语文博客,将学习语文的方法、精美的词句、经典的书籍、学生优秀的习作、学生的点滴进步等及时上传至网络,学生甚至家长再通过网络这个大平台反馈自己的收获、反思、感悟等。既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5 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的应用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内容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的理论、实践与结果,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然十分重要。目前来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如何更广泛地将其普及到小学教学中还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涛.重视课外辅导的作用[J].安徽教育,2000 [2]张晓华.课后辅导该补什么[J]教学与管理,2008 [3]胡青江.课后辅导要旨[J].教学与管理,2001 [4]贾荣慧,贾荣业.简论学科教学的课外辅导[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8 [5]诸治福.小议对学生的课外辅导[J].教学与管理,2006 [6]方芳.朗读教学的锏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王德华.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体系探讨[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8]于永正.小学语文教师,2006.1 [9]徐彤.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自我监控策略.常州市广化小学网页 [10]叶立新.我为什么要倡导“辩课”.小学语文教师,2009.5 [11]李振村.让我们坦诚地辩起来.小学语文教师,2009.5 [12]陈大伟.为了教师的批判精神——关于“观课议课文化”的对话.人民教育,200620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