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论文
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论文在
其他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观念也在不断赋予其新内涵、新内容。作为一位“健康”的人,不仅要拥有健康的身体,也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行为模式。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新时期,环境的快速变迁、竞争的日益激烈,造成人们在适应上的一些困难,人们的心理问题与社会行为问题也随之出现,并日_有增速的趋势。而在人的一生中给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正是幼儿期,一个成人心理上的异常或行为模式的失调,有许多或许可以将根源追溯到幼儿期。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家长的教育观念、幼儿所面临的环境都在不断变化,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行为问题状况已不容乐观。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而父母—幼儿最亲密的接触者,家庭—幼儿最常处的生活环境,两者在幼儿心理的整个发展进程中起着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而家庭功能衡量家庭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影响着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发展历程。
[关键词] 教养方式 心理健康 教养态度 教养观念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父母教养方式
据在本园发放调查表得出结论,独生子女家庭的教养方式大体分为6 种类型:溺爱型、过分保护型、干涉型、放任型、否定型和民主型。各占比例约为:溺爱型12%、过分保护型16%、干涉型17%、放任型13%、否定型7%和民主型35%。
(一)溺爱型
个体描述:睿梁小朋友,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住一起,天生体质差,常犯哮喘,受到长辈细致的呵护和宠爱。在班上,好凳子是我坐的,画笔是我先拿的,排队是我排第一的,未达目的就发脾气,捣乱、躺地板。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到,由于孩子的身体以及祖孙三代同堂的原因,孩子倍受家人的宠爱,奶奶腿脚犯风湿,上楼都不方便,却得抱孙子上学,孩子打人、骂脏话也无所谓,班级亲子活动中孩子做些无理的行为,妈妈笑咪咪地看着,却毫不制止……
长期的溺爱型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形成极度懒惰的作风,自理能力极差,养成对旁人指手划脚、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求进取,不努力的不良习惯。行为表现为:集体活动中自私、注意力不够集中、不服从、易冲动、对任何事缺乏动力。在心理发展上,孩子会无法形成健全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和人格,心理上难以成熟,在今后的生活中表现出任性、自私、为所欲为、好夸口、无责任感、无进取心等,最终造成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难以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难以发展。
(二)过分保护型
个体描述:所带班级有个齐齐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饭没有老师帮助喂几口是吃不完的,衣服反了没有老师将它反过来是不穿的,上溜冰课时如果没有老师的关注,鞋子就不会在脚上,操作活动没有老师在一旁就无法进行。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们了解到:若航从小班到大班在家自己的事不用动手,全由“千手观音”爷爷包办了,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由于体质不太好,家长的照顾过于精心,常替孩子拿主意。此类教养方式的父母为孩子言行画框框、定条条,其结果只能阻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和个性的养成,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产生不良习惯和不思进取的思想状态,性格表现为缺乏主见、脆弱、依赖性很强,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见,人云亦云,独立性差,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最终也会导致社会适应能力差。
(三)干涉型
个体描述:我曾经带过一个叫嘉怡的孩子,由于父母的离异,孩子判给了妈妈。妈妈身心扑在孩子身上,工作之余就是面对孩子,陪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下了课必须回家拉琴半小时,吃饭不能说话,不能爬沙发、不能玩男孩的抓跑游戏……孩子在幼儿园很文静,见人怯生生的,与老师交谈是用点头摇头表示,集体活动时总是排在最后,不参与。干涉型的父母常对孩子实施“高压政策”,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对孩子的日常活动干涉过多,管教过于严厉。
教育中对孩子态度生硬、方式方法简单,只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与认识,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愿望,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心理感受,用命令式的言行使孩子接受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经常以打骂、体罚来使孩子就范。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经常处于被动、压抑状态,缺乏自制能力,会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一种表现为顺从、懦弱、缺乏自信、自尊、孤独、性格压抑,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判断和处理的能力;另一种表现为逆反心理强、冷酷无情、有暴力行为。通常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被动,成绩很差。
(四)放任型
个体描述:我班有这么一个孩子叫王黄圣,孩子非常聪明、样子可爱,乖巧时让你别提有多喜欢,然而他在班上的表现实在让人头痛:自由,任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从不受任何约束:上课时,发出怪声;吃饭时,把吃剩的骨头放进别人的碗里;睡觉时,在床上跳来跳去;游戏时,捣乱打人那是家常便饭。有时简直是拿他没了办法,一犯错误被老师发现,他承认起错误来比谁都快,而且态度诚恳得令人感动,当然,再次犯错误的速度更是使人吃惊。经过了解后,我们发现孩子的妈妈在单位比较忙,爸爸常和朋友聚会,没时间陪孩子,就常无原则地买东西给孩子玩,常带的外婆、外公、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孩子在家里常常是自己玩自己的,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是父母的放任自由,缺乏和孩子交流时间,对孩子的言行无任何约束,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一无所知,对孩子学习也毫不过问。
放任型的父母认同“树大自然直”的观念,对孩子采取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的教养方式。这种现象多存在于工作繁忙、交际应酬多、业余时间少的父母,一心扑在自己的工作学习上,很少与孩子交流沟通,忽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要。对孩子的行为与学习不感兴趣,也不关心,很少去管孩子。这种教养方式下的父母由于与孩子缺乏交流,对孩子的各种言行了解甚少,即使孩子有不良行为也不加干涉或过分迁就,造成孩子缺乏来自父母正确的德育教育,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道德,孩子容易形成各式各样的性格和人格。大多数孩子表现为性格内向、情绪不安、对人冷淡、兴趣狭窄、缺乏理想。与人交往产生挫折后,易产生对立、仇视情绪,从而发生侵犯行为。
(五)否定型
个体描述:昱昱小朋友,个子在班上最高、年龄最大,妈妈全职家庭主妇,爸爸是工人。妈妈寄希望于昱昱,希望他什么都比别人强,要求不免严厉了些,接孩子时的第一句话是:“今天有没有干坏事,老师有没有批评你”,要求孩子背三字经,背不会就打手心,不能吃饭、不能出去玩。孩子在幼儿园不爱发言,不和小朋友沟通,但是上课时会捏附近小朋友的手臂,被老师发现不敢承认。这种类型的父母存在“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器”的思想,管教过于严厉,对孩子否定多于肯定和鼓励,经常批评、责怪、打骂孩子,使孩子较少接受正面的教育引导。
长期的否定导致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受到伤害,自我接纳程度较低,有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总是甘愿落后,在学业上不思进取,对自己的前途常怀恐惧无望之心,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也发生改变,常觉得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暗淡无光,没有激情和兴奋点。
(六)民主型。
个体描述:悦悦,一个6 岁的邻居小女孩,聪明机灵,她学什么象什么,有广泛的兴趣,画起画来神采飞扬,写起字来有板有眼,性格开朗、活泼,有同情心。小姑娘自小由父母自己教养,父母在教育问题上很重视,让孩子先说“我想学这个本领”才进行兴趣培养,并分工合作,重视孩子习惯的培养,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格外认真,对孩子有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孩子参与商量家庭大事,如家里买什么样的摩托车,今天全家有什么活动,给生日的奶奶选什么礼物等。民主型父母给孩子自由发展空间,平等地对待、尊重和信任孩子,能与孩子相互沟通,交流各自的看法,鼓励孩子上进,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父母也为孩子的发展提出建议,理性地指导孩子成长,对其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以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父母遇事总是先给孩子讲道理,从不打骂。即使有时候父母错了,也会真诚地给孩子道歉。实践证明,在温暖、民主、宽松的父母中成长,能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也容易产生发挥自身潜能的动力,在学习上表现出的主动性也较强。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是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易于形成健全的个性、健康的心理,自我接纳程度较高,相应地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都比较强,容易形成敢想敢说敢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极具创造性。
二、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教养态度
(一)“隔代亲”
调查显示,我们身边大部分孩子正在接受隔代教养,许多缺少育儿精力的现代年轻父母们,把孩子交给具有丰富的养育经验、人生阅历以及耐心和时间的祖辈们看管。“隔代亲”会出现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导致幼儿过于“自我中心”,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隔代亲”的过分保护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发展,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削弱了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隔代亲”中祖辈“从自己利益出发,不吃亏”的教育意识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与他人合作、关心他人、热心帮助他人等品质的良机,滋长骄横、霸道的不良习性;0~5 岁这一时期的儿童最需要的是父母的亲情关怀,满足他们对父母正常的情感依恋,对幼儿今后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隔代亲”不能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导致情感不稳定;
个案描述:我们班有个天天小朋友,爸爸妈妈都是外地来苏的务工人员,好不容易在城市里扎了根,工作很繁忙。于是小家伙就交给奶奶全日照顾。在家中所有事情由奶奶一手包办,导致孩子到中班下学期仍旧每天在家喂饭,起床帮忙穿衣。自我服务能力方面与其他孩子岔开一大截。
(二)“红脸白脸”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自古就有。“严父慈母”、“严母慈父”,父母彼此对待孩子的态度不一样,使孩子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对于塑造孩子的言行极为不利,孩子对于是采用母亲肯定的言行还是父亲肯定的言行不知所措,产生很大的矛盾,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这种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使家庭内部缺乏稳定感,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恐惧、焦虑、自卑,易发不良行为和心理疾病。
个案描述:昂昂,6岁。最近发现孩子在园生活学习状态不佳,在与昂昂妈妈的交谈过程中,了解到孩子最近对妈妈叛逆心理比较严重,因为在家除了妈妈对他生活学习有要求,其他家人对他都是百般宠爱,尤其是爸爸。昂昂的爸爸是个大老板,忙于工作。平时工作很晚回家,平时生活基本由妈妈照顾,只有周末休息。周末昂昂妈要求他必须画一张画才能看电视,可是只要他一闹,爸爸就立马抱着他说:“好好好,不画不画,不听妈妈的,爸爸陪你玩”。
(三)“随心所欲”
此类父母施教时随心所欲,今天父母情绪好,对幼儿放纵些、宽容些;明天情绪不好,对孩子严厉些、专制些。教育态度以父母的情绪为转移,教育方式多变,导致孩子无法分清自己行为的对错,同样导致孩子焦虑心理、情绪不稳定,易自卑,易引发不良行为和心理疾病。
个案描述:我们班的泽宇小朋友,爸爸平时在上海工作,妈妈是银行职员,父母双方工作都比较忙。平时工作顺利的时候,对泽宇百般溺爱,无论泽宇犯什么错,都不打不骂不批评,对于老师的反馈也觉得只是荒谬之谈。工作不顺利的时候就对泽宇要求苛刻,动不动就是一顿挨打。如此几次下来,导致泽宇一样容易情绪不稳定,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并且带有一定的攻击性行为。
三、形成正确的教养观念的途径
(一)以身作则,合理管束
美国心理学家鲍伦德经过研究发现:对成长中的儿童,适当的行为管束是必要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父母对子女要立下合理的规矩,通过这些规矩去管理、约束孩子。所订规矩,要求是合情合理的,并要说到做到,尤其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对子女行为要求、价值判断标准要前后一致,能使子女做有标准、学有榜样,做错了还会受到批评。对年幼的孩子,家长要解释说明为什么有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而有些行为是不能接受。管束既要有规矩,又要有要求,不能没有规矩,或者有规矩没有要求,更不能既没有规矩,又没有要求。
(二)尊重个性,适当期望。
适当、合理的期待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成长。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因人而异,为每个幼儿设计的发展目标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自身条件,使孩子有充分的个性发展空间,宽松的心理环境。任何超负荷的压力会带给幼儿消极、胆怯、被动的负面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应是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相结合。首先要着眼于幼儿本身的特点,要孩子经过努力能够得以实现,不能高于子女的能力,也不能低于子女的能力。其次要考虑到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期望目标要有远景性和近景性,如孩子长大想做什么,这是远景性目标;那么,从现在起应该做些什么,这是近景性目标。为了实现近景性目标,就要提出具体的要求,这要求可以由低至高,低要求实现后给予鼓励,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再提出高要求。逐步升级以实现预期目标,并且将父母的关心、爱护渗透其中,就会使孩子从父母美好的愿望中吸取力量,不断进取,从而促进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
(三)沟通情感、循循善诱。
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留点时间陪陪孩子,经常与孩子在思想、情感上不断沟通,建立起信任、和谐的亲子关系,这是教子的基本条件。父母同孩子的关系,既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又是朋友关系。孩子对父母应当尊敬、体谅、爱惜;父母对孩子更应当尊重、信任、爱护、帮助。当父母同孩子之间意见不统一或产生矛盾时,应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采用民主协商的方法,耐心启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孩子出现过错时,父母循循善诱,说明是非善恶,解释行为意义,让孩子心悦诚服。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他们或许有意想不能的为人处事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凡孩子的事,无论生活上、学习上,父母都应当给予更多的启发性帮助。
(四)感受关爱与恰当的挫折。
儿童最需要的心理营养素就是“爱”。作为父母,一方面,需要努力给孩子营造爱的氛围,在生活的细节上通过细致入微的关爱,传达父母对子女的爱,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和谐,从而使孩子自觉地热爱自己的父母,进而自觉地热爱身边的人、热爱集体。另一方面,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让他们从小就能不断经历一些小逆境,有意识地让孩子体会一些劳苦,有意识地让幼儿忍受一些饥饿、有意识地让幼儿经受一些失败、有意识地让幼儿克服一些障碍、有意识地让幼儿接受适当的批评,从而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增强平等竞争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良好的社交能力及合群、协作的素质。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论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幼儿健康心理
下一篇
:
论儿童服饰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
Tags:
父母
教养
方式
对于
幼儿
心理健康
影响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