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班幼儿音乐活动的开展 [摘 要]音乐是一种声音和艺术,它运用音响、节奏和旋律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音乐对人们的情感影响有着特殊的作用,称之谓“心灵的语言”。它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符合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我园也非常注重幼儿的音乐教育,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我们也会播放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利用这些音乐来调节幼儿的情绪。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
[关键词]乐趣、音乐活动
音乐是一种声音和艺术,它运用音响、节奏和旋律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音乐对人们的情感影响有着特殊的作用,称之谓“心灵的语言”。它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符合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我园也非常注重幼儿的音乐教育,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我们也会播放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利用这些音乐来调节幼儿的情绪。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 1、音乐在日常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调节幼儿情绪 音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童心和童趣,童心和童趣是幼儿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直接感受逐渐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并产生的情感。我园也特别的重视音乐在日常活动中的应用,如:每天早上入园时候我们都会播放一些欢快的、较活泼的音乐,从而调节幼儿的情绪;在幼儿升入中班刚开学入园时,我们也会播放一些欢快的音乐调节幼儿的情绪,让幼儿能够很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另外,在每天晨间锻炼结束后播放一些柔美的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边放松边调整情绪。 (2)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 有利于培养思维力和创造力,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幼儿期又以形象思维为主,正是这种结合,使音乐给予了孩子想象、创造的空间,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音乐通过音高、音值、音量、音色等万般变化的手段。构成了音乐的“语言”,这种语言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学习兴趣、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创造力。使孩子容易记住歌词。随乐曲协调地自编自蹈。在音乐活动中,幼儿的视听觉、动作神经、大脑细胞无一不处于积极状态,有益于身心愉悦、思维发展。如:在中班开展的教学活动《我是一只小茶壶》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充分的进行了想象、大胆创编,让幼儿听着音乐里的歌词,用自己的身体各部位创编简单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更好的、更快的掌握歌词,也可以让幼儿更好的了解茶壶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用处。又如在学习歌曲《春天在哪里》时,幼儿懂得了美好春天的知识,产生了对春的联想:春天的山林、鸟语花香、万物复苏、农民伯伯和播种。在歌曲《小树叶》教学中,让幼儿了解到秋风吹、树叶飘的自然现象,体验“树叶离开妈妈”的悲伤和“春天会回来”,充满希望的情感。同时启发幼儿想象秋风吹,树叶飘的情景。每一个想象,都反映了孩子活跃的思维和无限的创造力。 2、目前我班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只重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应着重关注幼儿对美的感受,为幼儿提供机会,并为幼儿表现美提供必要的技能上的帮助。而实践中,许多教师过分强调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同时,对于如何认识、处理审美能力的培养与知识技能传授之间的关系,也心存困惑。在我班的音乐教学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一节音乐教学活动结束后,幼儿基本上都已经学会了唱这首歌曲,记住了歌词,但是,往往忽略了幼儿的审美教育,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审美教育也是不太好操作的,即使做了也显现不出来的。 (2)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幼儿的创造力 通过平时的一些教学活动,我发现在创编一些动作时幼儿的动作都很单一,如:让幼儿用动作去表现“花”,你会发现绝大多数幼儿的动作是:双手托腮,头稍歪,两腿半弯,嘴角上扬,好像他们见过的都是同一个品种的花;还如:让幼儿用动作表示“鸟飞”,大部分幼儿都是两臂侧平举,上下摆动。其实,这就是模式化的产物。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所教我们的表现花的方法就是这样的,所以,当我们做了老师以后也就这样去教孩子,从而阻碍了孩子的创造力及想象力的发展。 (3)教学方式单一,忽略个体差异 现在幼儿园里的音乐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基本上都是由老师根据大部分幼儿的特点来制定的,发展水平不一的幼儿也都是按照同一份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的,要唱一起唱,要跳一起跳,没有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去开展活动,所以在每次活动结束后,班级中会有一部分幼儿对于这节活动所教授的歌曲掌握的不好。在我班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虽然在教学中我们有注意到这点,但有的时候还是会有忽略。 3、发挥音乐作用时需要注重的几方面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喜欢音乐,使每个孩子能自发的进行艺术活动,而不是强制性的进行说教,也不是填鸭式的传授。因此,作为幼儿园的音乐教师我们应该遵循目标的要求,以目标为行为准则来进行每日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孩子们自发的去感受音乐、体会音乐,在音乐活动中学习、提高各方面能力。 首先,教师是幼儿园音乐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扮演的是一个策划者、引导者、决策者的角色,在音乐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劳动永远是一种“个体化”的劳动。因此,教师的专业水平、文化修养、语言表达、性格气质、教学能力等多种因素形成的总体特征就直接影响音乐教学的状况。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目标意识,敢于创造,灵活教学,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了解最新的教育发展动态。要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真正地了解每一个孩子。 其次,选取适合中班幼儿的教学方法。但不论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首先要考虑的是为了孩子的学而教,采用积极的方法,努力通过教而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不再通过单纯机械的重复去掌握只是,而是通过各种各样有趣的、有意义的课题来掌握知识。 再次,在选择现代音乐课程内容时,作为老师应了解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求。孩子实际需要的是带有童稚的,孩子气的东西,即童龄妙音,童龄妙语。因此应从选择音乐最基本的结构要素入手,制定活动目标和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到远,由集体到抽象,从幼儿生活范围内选取适合的内容,使幼儿理解并能运用音乐的手段加以表现。 最后就是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也应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但也不能忽视教育结果,要特别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双向作用。音乐教学活动大多数是显性的结果,是关系到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如从唱歌促进幼儿的发展来说,还有许多非音乐性的隐性的结果不可忽视。因此,注重过程并不意味着忽视结果,更不意味着只有忽视结果才能重视过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但如果能注重教育过程,真正发挥师生双向作用,那么必定会收到良好的结果。 4、结 语 音乐在人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影响越来越大,它给人类带来了无数自然、直接的欢乐。而我们对幼儿音乐智力的开发和培养,其目标不在培养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也不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技巧的训练及知识的灌输,而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心灵的美感(和谐、统一),对音乐的兴趣,欣赏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发智力和创造性,以发挥音乐活动在身心两方面发展的特殊功能,这才是音乐智力得到充分发展的价值。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快乐的,只有关注儿童的主体发展与精神需求,幼儿音乐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