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特殊教育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聋生由于机体缺陷,接受语言迟缓,和手语自身不足,致使聋生在语言学习中常出现倒句、理解难等问题。多媒体恰当地注入聋生语言教学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关键词】多媒体 特殊教育 语言教学 听力残疾 手语 视觉 触觉
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听力残疾学生(俗称聋生)正因为机体的缺陷,致使接受语言十分迟缓,加之手语自身的不足,教师的教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往往是老师教得费神,学生学得吃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正逐渐走进校园,多媒体教学的深入已为聋校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方式,注入了新血液,开辟了新天地。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较之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以下三大优势。 一、调节视觉刺激,优化学习效果 聋生听力损失以后,视觉起着重要的代偿作用,是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文字的描述、图象的展现来调节聋生视觉刺激,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轻而易举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知识,极大地优化了学习效果。例如,教学《荷花》一文时,有些长句较难理解,如:“荷花挨挨挤挤,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等。尤其是句中“挨挨挤挤、冒、饱胀、破裂”等词语的含义,按常规教学教师要一个字一个词地进行讲解、分析,聋生是很难理解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就可以通过远镜、近镜的调节让学生感知荷叶的密集,理解“挨挨挤挤”的意思;通过展现荷花图片让学生感知荷花的各种姿态特征,使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出一幅满塘荷花美景图,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教师把火烧云的变化制作成Flash控件,通过鼠标的点击,让学生了解到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和云彩形状的变换,理解各种颜色的词语的意义,从而领略自然景色的壮观。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体探索意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向导和动力,是带有情感意味的注意。人们只有对周边事物发生兴趣时才会产生对事物的追求与探索,兴趣越浓,观察就越仔细,体会也就越强烈,学习也是如此。聋生由于听力失常,对事物的认识只有通过眼睛去了解。多媒体教学正好能够有机地弥补他们的缺陷,通过多彩的画面和活泼的动画来刺激视觉,拨打学生“趣”的心弦,“美”的情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我们在教学中运用一个动画,提出一个问题,设置一个悬念,创设一个新奇的问题情景,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理。例如教学古诗《山行》,诗中“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的含义是:经受过霜打后的枫叶要比二月的花更加红艳。叶子怎么会比花美呢?聋生都较难理解。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二月的各种鲜花,感受春之美,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春天的花这么美,为什么说枫叶要比二月花更‘红’更美?”这样大大激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接着展示经过风霜吹打过的枫叶的图片,让学生领略到枫叶的“红”;最后通过枫叶与花的比较,突出枫叶的“红”与美,并体会到秋景之美,再联系诗句就不难理解作者“坐爱”的原因了。 2、激发想象,再现生活。儿童是想象力最丰富、最活泼的时期。儿童愿意去发现各种事物。因此,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再现课本内容。如教《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不用文字的书时,教师从网上搜集一些远古时期用来记事的绳结或贝壳,然后让学生边看、边想。教师问:“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些绳结或贝壳都记录了远古时期发生的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这一串绳结记录了一场战争,叙说了一位英雄带领部落战胜敌犯。”“这些贝壳记录了一位小孩垂钓的过程。”“这些记录了宰牛祭神的过程。”“这些记录了两个人在决斗。”……这样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有一种自己就生活在远古时代的感受。 3、积极探索,激发潜能。新《课程标准》提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看月食》等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开放学校电脑室,教给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让他们自己通过网络查找出有关的资料并下载下来,然后自己编制成课件,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播放部分学生的作品。当学生欣赏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就会获得成功的自豪感。 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既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聋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还培养了他们使用高科技手段探索知识的潜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调控课堂组织,提高教学效率 听力障碍,使聋生在学习语言时只能用眼睛看,视力范围存在一定的限制,而学生的注意力又容易分散,这无疑给教师的组织教学增加了难度。学生视线一旦偏离了教师,就“看不了课文”,教学效果也就一般了。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有序的组织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第一,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聋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看”课文,又要“看”教师的“讲解”(看手语),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往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较多的精力。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例如,教学《翠鸟》一课,重点是翠鸟行动的敏捷,而学生对“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等关键词句较难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通过翠鸟叼鱼的情景演示,使学生置身于美妙的境界中,看到翠鸟活了、动力、飞了,动作是那么的“敏捷”。这样,学生学得也相对轻松了,达到了突破难点的效果。 第二,利用常规手段教学(尤其是高年级),教师往往要书写一大篇一大篇的大字课文,占用大半块黑板,课堂板书也往往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这样的教学既费时又费力。而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书写和板书的时间,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师生交流空间。教师可在课前上网查找一些教学资料,并把预设的问题及讲解流程等输入电脑,使课堂教学在有序中进行。此外,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再也不必把一些蔬菜水果之类的东西搬进教室,只需用鼠标轻轻点击就可获取大量的苹果、菠菜、红薯等图片信息;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难度不一的问题,并通过课件把这些问题展现出来,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思、有所获;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还可以随问随教,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通过人机交流,让学生在自己动脑、动口的练习中掌握语言知识,使整个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舞台,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在聋校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对聋生视觉、触觉等多方位的刺激,最大限度地弥补了他们的缺陷,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概论》,华夏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 2、叶立群、朴永馨:《特殊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