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以本地民间文化构建园本课程 [摘 要]本地民间文化是课程开发非常有利的资源,在以本地民间文化构建园本课程的过程中,选择民间游戏和民间艺术两方面的内容较为适宜.在构建的环节上,要注意筛选\加工和整理材料.在实施园本课程中要注意年龄段特点,并注重园本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关键词] 民间文化 园本课程 构建 价值 一、园本课程的概念 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三级课程”的课程管理体系。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学校课程在幼儿园称为园本课程。这一课程管理体系的确立,学校(幼儿园)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以充分考虑到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以及本校(本园)的优势。还有学生(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灵活性。由此可以看到,园本课程是指幼儿园根据自身的办园宗旨、教育理念和幼儿的特点而几自行开发或自行确定的除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的那些课程。 园本课程的开发有赖于幼儿园和教师课程观的转变。幼儿园和教师应从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人翁身份转变。并且幼儿园和教师要把有价值的园本课程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又要不断地积极地发掘新的园本课程资源。 二、如何“以本地民间文化构建园本课程” 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倡导“活教育”的思想。从而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标,并形成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观,以及“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方法。陈先生的教育思想滋养了我国的现代幼儿教育。有很多得到陈先生亲自指导或受其思想指导和引行的幼儿园都获得了成功,其中不少还成为一代名园。 从陈先生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课程观的精髓。挖掘、整合周围更多有价值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作为课程来实施,这样的课程能真正关注到幼儿的需要和生活。而当地民间的文化就是可取的活教材,当然这些活教材也就可以提升成有价值的园本课程。那么如何以本地的民间文化来构建园本课程呢?下面就来谈一下我个人在这方面的初浅的一些见解。 确立选择本地民间文化的课程资源方向 根据幼儿园教育对象的年龄段特点,选择适合幼儿园开展的内容。本地民间文化中的民间游戏和民间艺术两方面的内容较适合在幼儿园组织实施开展。所以可以选择本地民间文化中的民间游戏和民间艺术两方面的内容作为园本课程资源挖掘的方向。 (1)本地民间游戏 有很多的本地民间游戏都有很强的自娱自乐性。这些 游戏多数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的限制,游戏所需材料也较简单或根本不需要,趣味性和灵活性都较强,孩子很喜欢。并且这些游戏是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时侯玩过的,孩子有熟悉和传承的基础。 (2)本地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包括了地方乐曲、地方歌舞、地方民间手工艺制作、地方特色建筑等,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幼儿既可对家乡的历史乡土文化有更好的认识,更全面的认识自己的家乡,萌发对家乡的情感和民族情感,又能在其中充分体验到乐趣和开启智慧之门。 挖掘本地有价值的民间文化,选取适合构建园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1)本地民间游戏 在园内和园外了解一些游戏。在园内教师把儿时玩过的游戏还有孩子玩的民间游戏梳理一下,这样可以收集一部分。教师专门到民间进行搜集游戏内容,还可以让孩子回家向家人了解一些游戏内容。总之,经过多种渠道收集第一手材料。 (2)本地民间艺术 收集相关音乐,学习地方特色歌舞,了解本地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了解本地有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制作及其简单的制作流程,了解本地有代表性的表演艺术。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