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专业素质与素质教育
俗话说“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确实,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以及前途和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的下一代的卓越表现,无法想象一个没相当道德素质的民族,能够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人类会有较大的贡献。因而,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它需要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教师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去实施,去完成。它的成败可以说与教师本身的素质休戚相关。 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是教师,教师在素质教育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任何一个教师在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都应充分利用所传授的知识文化,通过不同的途径,方法,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人的社会价值等等融化到教育中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所以,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好坏,可以说,教师的道德素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教师素质与职业道德。 教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等等。职业道德则是由党和国家规定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心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教师道德也就是指教师所具有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具体表现教师对教育、对学生、对同事,对家长和对学问的态度。教师的道德素质与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越接近,教师的道德素质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对教师的道德素质,不可否认,在一部分教师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很多教师都知道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错误的做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具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而且对这种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说明这部分教师对教师的道德准则没有足够的认识,要知道教师所从事的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教师的一言一行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道德行为,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二、教师道德素质在行为态度上的表现。 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关系,处理好这一关系,是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众所周知,青少学生正处于认知的过程,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和逆反心理。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必须懂得怎样去鼓励他,让他生活在充满信任的阳光中,此外,教师还必须学会如何运用宽容、认可、承认的行为技巧,努力营造一个欢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懂得如何自尊,自爱,并能在老师的激励中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始终如一的太奋斗目标,可以想象,一个生活在批评、讽刺、遣责中的学生,势必是一个不求上进,心灵扭曲,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的人。应该说,有怎样的氛围就能塑造出怎样的学生,而氛围是由教师来带动的,不同的教师特别是不同的班主任就会形成不同的班级氛围。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而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的好坏则取决于教师道德素质的高低。 一个道德素质高的教师首先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始终把学生的人格尊严放在第一位。在“尊师爱生”的问题上,首先考虑的是“爱生”,眼中没有“好生”“差生”,课堂抽问,批改作业,工作安排等都一视同仁,总是尽自已最大的努力使所有学生避免有害健康和不安全的情况。不会故意造谣和中伤学生,特别不会拿刺耳的话语来挖苦、讽刺“差生”,即使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不会公开学生个人隐私,总有办法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对课堂出现的混乱状态能有效的制止,。愿意听取学生及其家和关于教师教学管理,行使职权等的意见。在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冲撞,伤害自己时,能理智的对待,冷静地分析,正确地解决,不会轻易地发大火,乱骂人。进入教室时总是衣着整洁,体态端庄,面带笑容面向抽有学生。始终把自己摆在教育者的位置,做学生的好榜样。如许多的教师在治理“乱班”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堪称,高道德素质的体现。 而一个道德素质低的教师很强调自己的尊严,在“尊师爱生”的问题上首先考虑“尊师”,要求学生无条件地遵从自己,认为 为是教育的对象,师生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主人关系,自己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玉良言”“至理名言”,作为学生必须“铭记在心”。有时会当着从多学生的面说出某学生的个人隐私,甚至取笑作乐。对“好生”百依百顺,而对“差生”任意挖苦讽刺。上课时经常没有好方法维持良好教学秩序,随意骂人,动不动气走不上课,或者随意叫学生站在讲台、门口或者罚抄、罚写等。上课抽问、批改作业、安排工作等方面只顾“好生”,不管“差生”,对待学生因人而异。进入教室时总是怒气冲冲,面露不悦。把自己摆在学生的对立面上,甚至憎恨学生没能弥补自己的无能。如报刊杂志上报露的一些涉及教师的校园恶性事件,就是一种教道德素质低的体现。 三、教师的素质、道德对家长的表现态度。 教师与家长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长在教育学生的总是上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关系。家长是学校教育的支持者,也是学生法律上的监护人。因此,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事关重大。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