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渐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现。而大学生就业市场化配置的趋向,又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到了市场经济下就业市场与高校毕业生供给上。与此同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计划机制向市场机制转轨的初始阶段,一些传统就业观念、管理模式仍然存在并发挥作用,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配置要求产生矛盾,这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在体制和观念上的原因,也是最根本的。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经济学。 当今社会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基本上可以用李白的一句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来简单的说明。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普遍认为:是学校本科教育的大量扩招所导致的,其实,我认为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在里面。比较有解释力的观点是“大学生所学不适应社会需求”。不过第一,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并没有讲清楚中国经济社会的人力资本需求结构到底是怎样的,这样的需求结构又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因此也就不能对中国就业市场进一步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第二,只是指明了“大学生所学不适应社会需求”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但没有对为什么“大学生所学不适应社会需求”做出进一步的解释,特别是没有将其与教育制度以及决定教育制度的更为基础的制度安排联系起来给出解释,因此既没有对大学生就业难给出真正意义上的解释,也不能对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给出有益的启示 一.济体系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不足 自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始终不能摆脱打工经济的命运.所谓世界工厂就是对中国经济的最好诠释.各学校都面临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因此原因主要不在于学校方面,而在于社会不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然而这个解释并不能令人满意,理由有二:其一,中国经济以每年9%的速度高速增长,说经济社会不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说服力不强。其二,更为重要的是,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时候,2004年以来南方一些地区出现了持续的招工难,媒体称为民工荒。虽然没有确切的数字表明招工具体难到什么程度,但是媒体大量的报道以及很多人的实地调查表明广东、长三角、珠三角确实存在招工难的现象,很多企业因为招不到合适的工人而不能开工。产业结构制约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济快速增长,但是产业的结构性失衡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以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来说,仍然改变不了低层次生产的现状。曾经有经济学家称中国为世界的“生产车间”,在这些包括制造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中,只需要低层次的劳动力就能满足其要求,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不够。对于大多数制造类企业中,能够使用成本更为低廉的普通劳工就根本不会考虑大学毕业生。中国的这种结构性的失调形成了高素质劳动力就业的结果,中国大学毕业生当然是受害者。中国经济这种结构性的矛盾形成了高素质劳动力就业屏障,这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所在. 二.供给过剩和错位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也是中国改革的历程.(一)两项改革让大学生们面临着空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一是始于80年代初的农村改革,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二是始90年代初的国有企业改革,3000多万下岗失业工人期待再就业.每年城镇劳动力就业缺口1500万(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生不逢时.(二)跛足而行的教育改革也让大学生们深受其害.普通高等教育突飞猛进,职业教育步履蹒跚.一方面,大学生绝对数量增加,超过了社会可提供岗位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缺少有效供给. 由于市场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和劳动力,但是高校只能通过固定的学制和专业批量提供某一种人才,一方面,毕业的大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出现短缺,更加剧了大学生劳动力供应的过剩。大学人才的培养对于市场来说总有一种滞后性,不能够快速的反应市场的需求,人才模式不能够和市场的需求保持一致,错位不可避免,就业不可能达到充分,这是市场经济的调节产生的合理结果。 三.供求沟通障碍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完善公平的就业体制,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是政府的职责.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许多困境.(一)比老爸的就业体制.一府两院,即公务员系列,以及国有企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有一个共同特征:只讲关系,不讲效率,大学生们在这两个部门的就业竞争就是权力的竞争.私有经济部门,由于其家族企业的特征,就业竞争成了资本和血缘关系的竞争.概括起来,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就是比老爸的竞争.谁让你没有一个好老爸呢?(二)无人负责的就业服务.政府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政府的人事部门的人才市场专供衙门服务,各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身居象牙塔,名不副实,社会中介一味赚钱,企业以买方自居,缺乏社会责任感.我们的现实情况来说,一方面,供应方和需求方并不是直接接触的双方,甚至存在断层,也没有公平的环境可以利用竞争。在公共部门诸如政府和国有单位,只讲关系不讲效率,大学生在这些部门的竞争就是权力的竞争,没有丝毫的公平可言。对于私有企业来说,更是具有严重的家族性质,很难实现市场化的运作,也很难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积极影响。当然我们看到政府在公务员制度等方面有所改进,也扫除了一部分的障碍,但是在现实中,仍然困难重重。 那么我们的政府如何解决这一普遍问题呢? 改革开放进行了20多年,资金、商品都自由流动了,可用工制度的改革,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