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根据个性特点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管理艺术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新的教育管理手段就要应运而生。个性化管理的观念就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产物。个性化管理就是基于管理对象不同的生理、心理和各自拥有的优势,采取从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方式以及激励措施等诸多方面,给予被管理对象提供独到的管理服务。个性化管理的目的就是立足于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能有效地协调起来,以达到人的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这种基于被管理者的最大潜能和拥有优势的开发,使之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有自己独特贡献的积极人。本文将从当前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多元智能理论对个性化管理的启示、个性化管理的方法等几个方面,论述根据个性特点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管理艺术。
[关键词]: 个性特点 多元智能 管理
管理的问题首先是一个理念的问题,也是一个主导价值取向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重大的改革。现代社会、广大家长以及教育对象对教育者素质的高要求以及教职工本身自我发展的需求等都是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感受着作为教育者的光荣与自豪、责任与使命的同时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和困惑……作为在现代社会起重要作用的教育管理而言,不变革管理,就跟不上时代所要求的力度和高度,一个教育理念就会失去优势。因此,如何根据个性特点,有效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和发挥教职工各自的潜能,使其积极主动地为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的最佳答案,就成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当前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幼儿园管理中,人们越来越强调从经验型管理走向科学化管理,这是现代幼儿园管理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幼儿园的“科学管理”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有的幼儿园把“科学管理”仅仅看成是强化“量化管理”,结果重形式的条文过多,教师为了应对那些量化表,反而给他们潜心研究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这种“过度”的量化管理,把极富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变成为机械程序,把教师变成了统一指令、机械操作的“工具人”,这哪里还谈得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在这种管理之下,教师的教学没有了个性,没有了风格,这样如何培养有个性的孩子,又如何形成特色幼儿园呢?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幼儿园管理的理念,应把根据个性特点调动教师积极性作为现代幼儿园管理的一个主导价值取向,强调以教师为本,体现依靠教师、发展教师的管理指导思想。 二、个性化管理的理论依据: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各种智力特征的总和。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人具有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1。言语——语言智力2、逻辑——数理智力3、音乐——节奏智力4、视觉——空间智力5、身体——动觉智力6、自知——自醒智力7、交往——交流智力;近年又提出自然智力。加德纳认为,以上这些相对独立的智力,其形成既有先天的基础,又有赖于后天的开发。虽然人的先天素质对智力的类型起决定作用,但智力的发展水平高低更取决于个体后天历史文化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能。 而个性化管理就是基于管理对象不同的智力和各自拥有的优势,采取从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方式以及激励措施等诸多方面,给予被管理对象提供独到的管理服务。个性化管理的目的就是立足于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能有效地协调起来,以达到人的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这种基于被管理者的最大潜能和拥有优势的开发,使之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有自己独特贡献的积极人,从而开发人类隐藏在自身内部的巨大潜能。因此,个性化管理体现了尊重人和发展人的特点,使教师都有很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这不仅使教师的个性和优势得到发展,而且对孩子也产生良好的、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孩子的个性的全面发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 三、主要启示和做法: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园的管理工作有了新的启示,即:幼儿园里的每一个教师都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工作特点,教师是否“成功”不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成功和怎样成功的问题。科学的管理和培养将使每一位教职工的才能得到最佳的发挥。幼儿园的管理应该重在全面调动和激发每位教职工潜在的各种能力上,为教职工创造多种多样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位教职工的潜能和充分发挥每位教职工的个性。因此,我们完全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位教职工都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潜能,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环境,每位教职工都能“成才”。作为管理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潜能的教职工提供适合他们才能展示的不同机会和条件,把他们培养成不同类型的人才。我认为,其主要做法应有五个:环境创设法,搭建桥梁法,目标支持法,动态评价法,互帮互促法。 (一)环境创设法——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引导教职工积极向上。 人是各项工作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幼儿园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工作积极性是否真正调动起来,而园长要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离不开“尊重”两字。每位教职工都是幼儿园全面工作的主体,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的发挥源于宽松和谐的环境,源于领导的尊重和信任。如果园领导尊重每一位教职工的劳动,承认每位教职工在集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位置,欣赏教职工的各种有意的,有创见的想法,宽容教职工的非原则性的过失,为每位教职工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而欣喜,使教职工感到自己的工作有意义,自己取得的成绩被重视,自己的进步领导看得见,大家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那么每位教职工一定都愿意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从而实现每个人的新的自我需要。 (二)搭建桥梁法——善于发现和肯定每位教职工的优势智能,使之迁移到其他困难领域的智能。 “现代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发现!是管理者的独特发现。高明的管理者应该是一个特别敏锐并善于把握的发现者。” 作为管理者,首先要了解和熟悉教师。园长应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去接触教师,在交谈中了解教师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只有充分了解教师的特点,熟悉教师的情况,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扬其长而避其短,让教师各遂其志、各献其能。现以本园的一个具体管理工作为例:我园有一位教师手非常巧,所做的手工都很美,但其工作的主动性不够。一次,幼儿园要编辑一本手工制作书请她参与。她感到自己的特长——优势智能被发现了,非常高兴,立刻表现得十分投入。她制作的作品不仅精美,而且还富于创造性。这期间,她还动员自己的孩子发挥绘画的优势参与作品的制作。以后,园长将班里环境布置的任务交给了她,在和班里老师的共同协作下,精美而符合儿童特点和教育目标的环境布置成为这个班墙饰的又一个亮点。这就是管理者善于发现、肯定、利用被管理者优点、长处,而不是完全盯着被管理者的缺点、不足,充分发挥教职工优势的智能的一个小小的做法,这也是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一个基本思想。 (三)目标支持法——善用多元智力评估,设立多项标兵,为促进教职工的发展服务。 应该说,我们的教职工群体中,天生就不想好发好工作成为优秀教职工的人是不存在的。但由于每个人的优势智能有多有少、各不相同,更多的人则是某几项优异,其他几项稍差。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群体内确实又存在着“优秀”和“平庸”之别,其造成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然而,那些“平庸”者的优势智能没有被发现或是没有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展示也是事实。因此,作为园长应积极地为教职工的发展提供服务,为教职工成才创造更大的空间。我园在教师管理上采取设立多项标兵的方法,来激励教职工争当各项标兵,并在幼儿园内营造出一种大家都能也都愿意为幼儿园的发展献力的良好态势(我园最初由教师们自己提出的标兵多达48项,现归纳概括为10项)。“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成为大家的共识,教职工们都积极地为自己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标兵,并主动朝着自己选定目标努力。 (四)动态评价法——随时对教职工中各种好的做法予以正面评价、引导。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动态的多方位的、综合性强的工作。如果单独以某一次或某一个活动情况来为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下结论不但不公平,而且还会极大地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动态评价法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并符合多元智能论所倡导的从多个方面评价被评价者的多种智能的思想。比如:我园把过去单一的期末每位教师做一次观摩活动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主要做法变为日常动态性的互评活动方法。同时要求每一位教师打破班级界限,抽看全园其他每位教师的活动。这样就把以前教师一学期精心准备一次活动变为精心准备多个活动了。其结果是:孩子们从中获得更多更优的教育,教师的工作也能得到更多个人的了解和肯定,避免了“一次结果定终生”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也使“优秀者”的好做法、好作风被大家所公认,“平庸者”也能从中清楚地找到自身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五)互帮互促法——发挥集体的力量互帮互促,共同进步。 “多元智力”理论启示我们:所有个体身上都蕴藏着每一种智力潜能,但或许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这些潜能的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所以,完善无缺的人实在难寻。而教师教育工作综合性的特点,又决定了教师间必须能够合作、互补,才能使教育对象获得最大的成功。因此,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我们极力倡导教师之间要互学、互帮、互促、相互合作,以取得教育的最大成功。例如:一个人要做观摩活动,大家帮助出主意、备课;谁教育教学上遇到了困难,大家共同商讨解决;最后使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而这样的成功是建立在教师群体间的互学、互帮、互促、相互合作而来,所以,大家都有资格分享成功的快乐。 综上所述 ,我认为:个性化教育是当今世界的重要教育思潮,个性化管理是未来幼儿园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向,这是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当今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里,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通过怎样的方式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根据个性特点调动教师积极性并不是对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否定,更不是对教育教学规律和幼儿园发展规律的否定,而是有效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和发挥教职工各自的潜能,使其积极主动地为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大超、张学斌、关伟主编的《课堂教学艺术》,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1年12月版。[2]董英华《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思路教学”》,载于1993年11月28日《教师报》。[3]石学斌《教学的空白艺术》,载于1993年11月14日《教师报》。[4]蒋金庸《学法指导与教学艺术例说》,载于1993年11月2日《中国教育报》。 [5]《国际教育理念》 顾明远 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 [6]《中小学管理》 200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