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5505
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阐述心理健康在小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分析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途径。[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 健康 第一、明确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 心理健康的目标是:维护促进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满足学生这些中间层次的需求心从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初中生阶段,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各种心理品质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过渡性的特点。只有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满足学生学生的各种心理发展需求,才能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成长。 第二、应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想要培养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我们首先叫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小学生的心理,看似比较平静,其实也很复杂,是在发展中的不稳定心理。 1、孩子认知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但就是到了五年级以后,其认知还是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所以教育必须考虑这些特点,通过学习兴趣的激发,通过做事成功的激励来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否则,苦口婆心讲了许多大道理,效果并不好。由于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随着年级的升高,学校教育会在学习上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小学生逐渐从直观的、感性的水平向词语的、理性的水平发展。四年级能辨认空间方位,能说出一些几何图形的名称和几何图形的概念。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在发展,教师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来接受外部世界。如果过早地去开发孩子的某一个感官,导致孩子的知觉不全面,不充分,不协调。这是要注意防止的。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无论在量和质上都得到显著的发展,他们所能记住的材料数量增加了;有意识记占据主导地位,高年级比中年级更为明显。学生能够有意地控制自己的识记过程,检查记忆效果。另外,意义识记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机械识记所占比例越来越小,意义识记逐渐成为小学生主要的记忆方法。最后,原来小学生一般对具体形象材料的记忆效果优于对词的抽象材料的记忆效果。但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对两种材料的记忆都有增长,而词的材料增长的速率逐渐超过具体材料增长的速率。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