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5952
培养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浅析 [摘 要] 心理承受能力是指个体能承受失败,挫折打击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从小培养学生不怕失败的勇气和从失败中站起来的坚强意志,是我们小教工作者义不客辞的责任。 通过分析小学生心理挫折的成因,以及观察其受挫行为,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谈谈培养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必要性。从而得出培养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方法、途径:一、从战胜失败、挫折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二、结合少先队活动、体育活动、各科教学等施行保护性的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总之,从小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应通过教育和帮助,使学生勇于面对所遇到的挫折,善于调节挫折后的心理,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具备应付挫折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学生将来成人﹑成才的基本条件。[关键词] 承受能力 心理挫折 挫折教育 成因 表现 途径
世界卫生组织(WTO)指出:“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的完美形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教育界所重视,而预防学生心理受伤害,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是目前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心理承受能力是指个体能承受失败,挫折打击的能力。每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总会遇到障碍或失败的打击,即使是小学生,他们也会遇到诸如:学习上的困难、身体方面的不适、同学间的磨擦、家庭环境的不利等等的不如意。又因为他们年龄小,认知水平低,社会阅历浅,所以他们承受这些挫折的能力也就显得较稚嫩,极易产生消极、性急、暴躁的不良情绪反应,甚至在心理受挫,后会造成行为偏异。据上海市中小学生心理研究协会对本市1684名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本市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5.43%,而值得注意的是,小学年龄组的学生发病率为23.29%,远远高出中学年龄组9.1%,可见,提高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从小培养学生不怕失败的勇气和从失败中站起来的坚强意志,是我们小教工作者刻不容缓,义不客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