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摘要】孩子要进入幼儿园,对于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件大事,进入幼儿园就是孩子进入社会、进入正规学校的第一步,幼儿园的教养环境、成人的教养态度、教养方式等决定了孩子以后的成长。幼儿入园后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为了使幼儿尽快地渡过这一适应期,顺利地溶入幼儿园的生活,为以后的成长打下牢固的基础。本文从幼儿家长和幼儿园两个方面对幼儿入园前准备工作做了深入阐述,并论述了幼儿入园前一系列的生活、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准备训练,以使家长和幼儿园协调配合、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共同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准备工作,让孩子能更加顺利地进入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 入园 准备 集体生活
前言 孩子的启蒙教育受到广泛关注,三岁的孩子会跑会跳,已能自由行动,也能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意见,并能和他人交谈。他们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具备了参加集体生活、进行各种活动的条件。3岁是孩子进入幼儿园的最佳年龄,父母应及时送孩子进幼儿园,使他们过集体生活,接受初步的全面发展教育。[1]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生活环境与学习坏境的不同。家庭中幼儿的教育虽有父母指导,但大部分家庭计划性不够,目的性不明确,方式方法不得当,幼儿都在没有规划的坏境中生活与学习。幼儿园恰好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幼儿园是促进他们与集体生活、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但并不是每个孩子一进入幼儿园就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孩子在入园之初可能会产生一种惶恐、不安甚至害怕的情绪,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帮助孩子顺利入园,渡过这一适应期,将会对他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需要家长在入园前的一段时间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生活、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准备训练。同时幼儿园及教师应开展一些灵活多样、有针对性地活动,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家庭、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家庭该做的准备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上幼儿园了,对整个家庭来说是件大事情,那么孩子上幼儿园以前家庭该做些什么呢?家长往往不在意。孩子要上幼儿园前,家长最重要的是先去了解孩子即将就读的幼儿园环境,了解幼儿园的时间安排、活动方式及幼儿园教师的要求,这样家长可以先在家里让孩子尝试在生活习惯等方面向幼儿园的生活靠拢,使孩子顺利地入园,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一)生活方面的准备 1、作息时间 逐渐调整孩子睡觉和吃饭的时间,使孩子一日作息时间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 2、生活自理能力 入园后,孩子将面对二、三十个同伴的大集体,教师不能像家长一样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许多方面都要靠他们自己来完成,比如自己独立穿脱衣服、自己吃饭、喝水、上厕所等。所以入园前家长一定要培养好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卫生习惯 孩子在家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家长在孩子入园前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漱口、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集体交往方面的准备 集体交往及语言的交流经验对孩子很重要,多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懂得谦让,遵守规则,学会分享。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为了小朋友间的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有一些规则需要家庭成员共同遵守,而这些都需要借助语言来完成。相互谦让、友好合作、礼貌待人等良好品德将会使幼儿很快融入到群体之中。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要以身作则,还要言传身教的教会幼儿运用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促使幼儿礼貌待人,更好的进入和同伴的交往。 (三)物品准备 1、学习物品的准备 家长应在幼儿园的要求下给孩子购买学习物品,每为孩子都应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学习物品,给孩子提前准备好学习物品,有利于配合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在家也可以学习,购买学习用品是入园前准备其中关键的一步。 2、生活物品的准备 父母应为孩子多准备几套换洗的衣裤,尤其是裤子,因为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很容易发生尿裤子的情况,有时一天可能要换三四套。其次,父母还应为宝宝所有的物品做好标记,比如在衣裤、手帕上绣上名字或特定的图案,弄好后,记得让宝宝看看,让他知道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 (四)心理方面的准备 孩子即将入园前,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件大事,孩子对幼儿园有任何恐惧、不安的情绪都会使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要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是首要的,应让孩子对幼儿园不排斥,最好喜欢去幼儿园。 1、以“听”激趣,就是家长要先了解幼儿园,常向幼儿讲述园中趣事,以引起幼儿的共鸣,激发幼儿入园的兴趣。 2、以“看”导行,就是家长在征得教师同意后,带幼儿到幼儿园观看或参与幼儿园活动,让幼儿通过看和玩直接体验幼儿园的生活,以幼儿园集体的感召力,唤起幼儿入园的信心,引导幼儿喜欢上幼儿园。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