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论文:幼教课程改革 试论幼教课程改革
试论幼教课程改革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山西省吕梁地区各幼儿园纷纷掀起了教育改革的大浪潮。此时,幼儿园教育课程的改革,将关系到整个幼儿园将来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因而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将引起人们广泛的争议,也应受到每个幼儿园的高度重视。针对这一问题,本人以论文格式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 幼儿园 课程改革 建议 幼儿园的课程改革还处于初步尝试阶段,这主要是针对我国各个地区的幼儿教育而言。因而,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教育目标该如何制定是最当务之急之事,因为它将关系到整个幼儿园日后在社会竞争中是否还能继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明确的教育目标,体现着全国的办园方向,统率着幼儿园全部的教育活动,并制约着全部的管理活动。因此,确立和实施科学的教育目标,是整个幼儿园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幼儿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幼儿园课程改革是一件很严肃的事,而不是一场随意的儿戏.因为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儿童,并会影响其一生.我们认为,课程改革并不只是课程的简单更替,它实际上还是与课程关系密切的人们的知识观、教育观以及儿童观的变革。因此,对课程改革的反思首先意味着对这三者的反思。课程要充分考虑孩子的需求,顺应儿童的发展,要有效地将儿童发展纳入合乎社会需求的轨道,但“以儿童为中心”不是所谓最准确的理念,教育、课程不能只讲儿童,否则教师会越教越糊涂。如今,关于教师到底“要不要教?为什么要教?教什么?怎么教?”这样最基本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令不少老师左右为难的事情,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审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初衷。 二、建立幼儿园园本课程 如今,不少幼儿园都在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建立园本课程.从园长到老师,上下一致地要创编与别人不一样的课程,设计“原创”的教育活动.但要建立园本课程并非易事。此外,在园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园长、老师要敢于坚持自己的东西,不要因为专家头上的光环而迷失了自我.因为经常有机会到幼儿园观摩评比各种教学比赛,从本人的观察和经验来说,我认为,“专家”的观点不一定对。因为,正如前文所说,幼儿园课程要从本园的实际出发,最了解本园实际情况的是谁?难道不是本园的园长和老师吗?然而,我发现,因为本身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就很迷茫,很多幼儿园喜欢从专家那里听到“振聋发聩”的声音,专家的意见被当作“指路明灯”。 不少专家也喜欢对幼儿园所做的各种日常工作和尝试“大胆建言”,哪怕自己看到的仅仅是一个活动,哪怕自己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当意见来自于园外,当研究中小学教育的人来评幼儿园的课,当在大学教普通心理学的老师或是搞理论研究的人评一个幼儿园的活动时,我们是不是能以平等的姿态多作一些说明,与专家多作探讨。专家从各自的视角提出意见,不管这意见提得如何,这本无可厚非.关键在于我们应如何对待这些意见,接下来又该如何继续我们的工作。 三、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定位 幼儿园课程的独特性,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根基性”这一性质定位上。 第一,幼儿园课程改革要服从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原则和基本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着以下特点: 首先,要构建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的新体系。体系的构建必然是一次根本性变革和全面建设,因此,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材的更新换代,也不仅仅是课程标准的研制,而是从培养目标到课程功能、课程结构等具体目标,以及课程管理政策、教师的课程准备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首先要确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中,要把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革命传统和现代意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要求培养的学生是优秀的世界公民并且是永远的中国人,“现代传统”将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还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构建合理的、良好的素质结构。培养目标还第一次把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列入其中,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以上这些也应该是幼儿发展的要求,应当成为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课题。 其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六个方面规定了具体目标。一是课程功能。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也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更要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二是课程结构。强调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课程的内容。要更加关注学生生活的经验、兴趣和需要。要与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科技的发展相结合,让生活进入课程,进入课堂;四是课程实施。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方式,既要提倡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又要关注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五是课程评价。它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杠杆。要确立“课程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促进”等一些基本理念;六是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更多的是管理上的意义地方相学校分享课程管理权限,为地方和学校留出更多的课程空间。有空间才可能有课程的多样性,多样才会有选择,有选择才能有发展。 此外,课程改革是一个民主参与、开放的过程,它越来越需要各方面专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参与。课程决策的民主和开放必然带来各种思想、观念的碰撞,必然拓宽课程视野、使课程更加贴近教育实际,更加符合未来的发展。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应该“跳出”幼儿教育的圈子,从更广阔的视点来审视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先实验后推广。课程改革是行政行为,更是一项严肃的科学研究和试验:课程规划和设计是研究的过程,课程的实施是实验的过程;真正的课程是在校园里发生的,是在研究和实验中发展的,也是在实验中得到论证和检验的;实验的过程也是教师课程准备的过程,是教师课程能力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 总之,要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原则和要求来指导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使幼儿园的课程改革真正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幼儿园课程是非义务教育课程 幼儿教育不具有义务性、强制性、因而它更具有灵活性、丰富性。这不仅表现在办园体制和管理体制上,也表现在课程上不仅表现在课程的内容上、也表现在课程模式上。文化是课程的母体。课程凝炼和发展着文化。课程改革的过程实质上是构建文化、发展文化的过程。但是,长期以来,课程只是一种工具,而没有真正成为课程文化。课程文化有法定的,更多的是师生共同构建的,因而有着更广阔的文化构建空间,更可能体现文化的丰富性和发展性。再者,由于幼儿教育的非义务性,因此可以更灵活地引导师生在生活中、对话中学习文化,构建幼儿园课程文化 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和组织的基本原理 课程结构和内容的综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课程的综合,年龄段越低综合性越强。幼儿园课程更要加强综合性,应以综合课程为主,以综合为组织的基本原理。 如何认识幼儿园课程综合的意义?联系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它的意义表现为:一是减少课程门类,精简不必要的重复的课程内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可以比较好地解决知识发展的无限性和学校教育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主动地应答科学技术发展和时代进步对幼儿教育的新要求;三是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创新。 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课程从不同学科、不同层面上的综合,实际上是指导教师,进而指导幼儿去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四是课程的综合可以指导和帮助幼儿从小去完整地观察、认识世界,进而去把握整个世界。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各种事物间本来就是彼此联系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假如我们把一个活人分解成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只能算做一具死尸。 “综合”究竟是什么?它不仅仅是方法、手段,更是一种观念、是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因此,增强幼儿园课程的综合性,不仅是课程专家、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也是每一个幼儿园、教师的任务。每个教师都应该用综合的观念来指导自己课程的设计和试验。综合的理念确立了,教师就能自觉地进行各种层次、途径和形式的综合。课程的综合性才会真正得到落实。 幼儿园的课程以五个领域来呈现和组织.这给课程的综合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灵活性。幼儿园课程综合的内容包括课程内部诸因素间的综合,各个领域间的综合,课程和课程以外的综合。当前,在领域内的综合上已取得进展,应着力研究和解决课程与生活的综合,形成大综合的大课程。 [1]曹安.关于幼儿教育的改革 [ J] .教育学社,2008. [2]王艳.教育改革[ J].教育者,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