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论文: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健康心理 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健康 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业成就关系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
[摘 要] 近年来,幼儿的心理健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热度不亚于对幼儿身体健康的关注。其中对幼儿影响较大起较关键作用的一方面因素即为父母的教养方式。本文通过对选定幼儿进行表格调查的方式研究幼儿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并通过调查研究结果论述如何使父母的教养方式更加优化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和避免一些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幼儿心理健康 影响 关系 父母教养方式的四种类型 权威型:权威的教养方式体现为爱加控制。真正的威信应该是以了解,帮助,责任心获得的威信。权威型的父母往往了解自己的孩子生活乐趣是什么,他的朋友是谁,和谁一起玩耍,在读什么书,在幼儿园学校的表现,从而可以更好的去爱和关心幼儿,得到幼儿的尊重。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懂得该怎样去爱幼儿,在什么情况下对幼儿应该放开手,什么情况下应该对幼儿的行为稍加控制,在幼儿心中建立了权威的地位,从而使幼儿更加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专制型:专制的教养方式体现不爱加控制。专制型的父母往往过于坚信自己的选择和观念,他们错误地认为,幼儿可以被他们控制住就说明父母有威信,这种建立在错误基础上的威信也往往是通过错误的方式获得,以高压获得威信,以妄自尊大获得威信,以迂腐获得威信,以说教获得威信,以收买获得威信等等,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往往都是懦弱虚伪,不诚实,自私自利的人。父母过于在于控制的结果,往往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幼儿真正需要什么,从而我们认定为专制型的教养方式是不爱加控制。 (三)娇宠型:娇宠型的教养方式表现为在不完全爱的加不对幼儿进行控制。对幼儿的爱需要有一定的限度,也需要有分寸,爱超过了限度就成了溺爱,娇宠,成为制造废品,也就是造就拙劣的人的原因。娇宠型教养的父母对于幼儿爱的态度就是一味的赞许,容忍,在该指正幼儿的时候往往选择视而不见或坐视不管。这种完全不控制的态度造就了不完全的爱,因为完整的爱一定是既有鼓励包容原谅宽容在内,又有批评指正在内的。 (四)冷漠型:冷漠型的教养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幼儿不控制也不爱。冷漠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很少去想幼儿需要什么,自己该怎样去做,幼儿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来自于什么样的原因,针对幼儿这样那样的表现又该怎样去纠正,鼓励,辅佐幼儿。在幼儿犯了错误的时候他们不会去指出制止并要求幼儿改正,在幼儿做了需要鼓励赞扬的事情的时候,父母也表现得较为平常冷漠。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健康问卷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 性别: 男 女 年龄: 父母情况:双亲家庭 单亲(母亲死亡) 单亲(父亲死亡) 单亲(父母离异,跟母亲)单亲(父母离异,跟父亲) 父母死亡 父亲工作: 母亲工作: 家庭收入: 在回答问卷之前,请您认真阅读下面的指导语: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让您确切回忆小时父母对您说教的第一细节是很困难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对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有深刻印象。回答这一问卷,就是请您努力回想小时候留下的这些印象。问卷有很多题目组,每个题目答案均有四个等级。请您分别选择最适合您父亲和您母亲的等级。每题只准选一个答案。您父亲和母亲对您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相 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请您实事求是地分别回答。如果您幼小时候父母不全,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如果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可选择题目不适选项。问卷不记名,请您如实回答。下面举例说明对每个题目的回答方法。
1.父母经常打你吗? 1.从不 2.偶尔 3.经常 4.总是 5.题目不适 父:1 2 3 4 5 母:1 2 3 4 5 2.父母对你很亲热吗? 1.从不 2.偶尔 3.经常 4.总是 5.题目不适 父:1 2 3 4 5 母:1 2 3 4 5
1我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 2我能通过父母的言谈、表情感受他(她)很喜欢我。 3与我的兄弟姐妹相比,父母更宠爱我。 4我能感到父母对我的喜爱。 5即使是很小的过失,父母也惩罚我。 6 父母总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使我成为出类拔萃的人。 7我觉得父母允许我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 8父母能让我得到其他兄弟姐妹得不到的东西。 9父母对我的惩罚是公平的、恰当的。 10我觉得父母对我很严厉。 11父母总是左右我该穿什么衣服或该打扮成什么样子。 12父母不允许我做一些其他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因为他们害怕我会出事。 13在我小时候,父母曾当着别人的而打我或训斥我。 14父母总是过分担心的我的健康。 15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能感到父母在鼓励我,使我得到一些安慰。 16父母总是过分担心的我的健康 17父母对我的惩罚往往超过我应受的程度。 18如果我在家里不听吩咐,父母就会恼火。 19如果我做错了什么,父母总是以一种伤心样子使我有一种犯罪感或负疚感。 20我觉得父母难以接近。 21父母曾在别人面前唠叨一些我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这使我感到很难堪。 22我觉得父母更喜欢我,而还是我的兄弟姐妹。 23在满足我需要的东西上,父母是很小气的。 24父母常常很在乎我取得分数。 25如果面临一项困难的任务,我能感到来自父母的支持。 26我在家里往往被当作“替罪羊”或“害群之马”。 27父母总是挑剔我所喜欢的朋友。 28父母总以为他们的不快是由我引起的。 29父母总试图鼓励我,使我成为佼佼者。 30父母总向我表示他们是爱我的。 31父母对我很信任且允许我独自完成某些事。 32我觉得父母很尊重我的观点。 33我觉得父母很愿意跟我在一起。 34我觉得父母对我很小气、很吝啬。 35父母总是向我说类似这样的话“如果你这样做我会很伤心”。 36父母要求我回到家里必须得向他们说明我在做的事情。 37我觉得父母在尽量使我的青春更有意义和丰富多彩 (如给我买很多书,安排我去夏令营或参加俱乐部)。 38父母经常向我表述类似这样的话“这就是我们为你整日操劳而得到的报答吗?” 39父母常以不能娇惯我为借口不满足我的要求。 40如果不按父母所期望的去做,就会使我在良心上感到很不安。 41我觉得父母对我的学习成绩,体育活动或类似的事情有较高的要求。 42当我感到伤心的时候可以从父母那儿得到安慰。 43父母曾无缘无故地惩罚我。 44父母允许我做一些我的朋友们做的事情。 45父母经常对我说他们不喜欢我在家的表现。 46每当我吃饭时,父母就劝我或强迫我再多吃一些 47父母经常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我既懒惰,又无用。 48父母常常关注我交往什么样的朋友 49如果发生什么事情,我常常是兄弟姐妹中唯一受责备的一个。 50父母能让我顺其自然地发展。 51父母经常对我粗俗无礼。 52有时甚至为一点心儿鸡毛蒜皮的小事,父母也会严厉地惩罚我。 53父母曾无缘无故地打过我。 54父母通常会参与我的业余爱好活动。 55我经常挨父母的打。 56父母常常允许我到我喜欢去的地方,而他们又不会过分担心。 57父母对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有严格的限制而且绝不让步。 58父母常以一种使我很难堪的方式对待我。 59我觉得父母可能对我出事的担心是过分的,夸大的。 60我觉得和父母之间存在一种温暖、体贴和亲热的感觉。 61父母能容忍我与他们有不同的见解。 62父母常常在我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对我大发脾气。 63当我所做的事取得成功时,我觉得父母很为我自豪。 64与我的兄弟姐妹相比,父母常常偏爱我。 65有时即使错误在我,父母也把责任归咎于兄弟姐妹。 66父母经常拥抱我。 本次参加问卷共15人。时间为三十五分钟。 幼儿年龄分别四岁5人,五岁5人,六岁5人。 单亲家庭两人。 独生子女11人。 家庭收入月2000-3000两人,3000-4000四人,4000-5000四人,5000-6000两人,6000-8000两人。8000-10000一人。 问卷评价量表由几个条目组成:辱骂,剥夺,惩罚,羞辱,拒绝,过保护,过干涉,宽容,情感,行为取向,归罪,鼓励,偏爱同胞这十三个方面。 通过问卷总结出四个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父母教养方式,分别是:(1)管束,行为取向,归罪行为(2)情感温暖,鼓励(3)剥夺,拒绝(4)偏爱同胞(5)过保护三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1同一家庭中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特别设定了同一道问题从爸爸妈妈的对待方式的不同分别做回答,结果发现,在同一家庭中,有的父母教养方式是相同的,达成共识的,有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不同的,但是他们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在某些教育问题上看法有所偏差,对幼儿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困扰。 例如在六岁儿童小恩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爸爸对待小恩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比较强硬,专制,当小恩的意见与爸爸不一致的时候,爸爸通常不问青红皂白就说教小恩,并且从不听取小恩的想法和意见,小恩只有同爸爸看法一致,听爸爸话的时候,才会被称赞为好孩子,才可以看到爸爸的笑脸。但是妈妈对待小恩的态度则相对温柔却不失分寸,遇事她会先听取小恩的说法,然后客观的给予指导和评价,甚至当小恩做出了一些大胆的举动行为时候,也不会像爸爸一样严厉呵斥,而是弄清楚小恩的动机,了解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影响,因此当妈妈对小恩提出要求的时候小恩往往铭记心中,欣然接受,而当爸爸说教小恩的时候,小恩表面上不说话,内心却不认同,久而久之,小恩对爸爸是表面上的服从,内心上的惧怕,实则上的反抗,而对妈妈较为依赖信服。爸爸的教养方式显然属于专制型的教养,而妈妈则是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在同一家庭中面对爸爸妈妈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小恩的心理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小恩在面对妈妈的时候善于听取意见,可以及时改正,而当面对爸爸的时候就显得有些叛逆,每当爸爸在斥责她的时候就有些焦躁。 在对五岁儿童小强的调查中发现,小强家庭条件较好,父母又都是白领,工作较忙,平时疏于陪伴,对小强的管教就显得较为放纵,小强在家很霸道,吃东西的时候总是喜欢先抢来去吃,吃不了的就搞破坏,对于长辈没大没小,无理冲撞,小强的爸爸妈妈总是觉得因为自己疏于陪伴而造成小强任性,因此觉得愧疚,当小强有如下行为的时候总是无奈的一笑而过,长期下来,小强的性格跋扈又粗暴。小强爸爸妈妈的教养方式就属于娇宠型,在幼儿成长时期对其一些行为不加以控制和管教,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七岁儿童萌萌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都是打工者,平时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她,萌萌家住在大杂院,她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院子里的大人聚在一起打牌玩麻将,萌萌就凑在旁边,还有院子里临时租住的不良少年,萌萌也总是和她们一起玩,长期下来,染了一些粗俗的气息,父母看到后也没有加以管教,而是习以为常,萌萌父母的教养方式就是不爱也不控制的冷漠型教养方式,使得萌萌小小年纪心理早熟,行为举止不得体。 在对剩下儿童的调查问卷中我们看到,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对待他们的教养方式上基本上可以达成共识,并使他们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 【苏】A.C马卡连柯 著《家庭和儿童教育》]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必须从孩子诞生后就开始对他进行正确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教育成功与否决定于5岁以下的幼儿期,教育的主要基础是在五岁前打下的,如果孩子在五岁前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那么以后就不得不进行更多的再教育。马卡连柯认为,这种在教育工作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需要更多的知识更大的耐心,并非每个家长都能胜任。因此,马卡连柯忠告每位家长始终要做好教育工作,力争在一开始就把一切做对。 在教育中具有分寸感,善于掌握尺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父母要善于掌握对孩子的慈爱与严厉的尺度,在敢于孩子的生活程度上既要放手,给与孩子必要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又必须有一定限度。父母既要发展孩子的主动性,让他有可能去随机应变,进行一定的冒险,又不可以放任不管,不可以让孩子习惯于过一种随心所欲的不受监督的生活,习惯于不受监督的思考和决定。即避免娇宠型,专制型的教养方式。 [ 【英】约翰.克洛 著《教育漫话》]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有一个重大的误区,即幼儿的教养没有得到及时而充分的注意,儿童的精神在最柔软,最易于支配的时候,没有使之遵从戒律,服从理性。父母的爱如果摆脱了理性的严密监视,就很容易转变成溺爱,溺爱的孩子必定学会打人骂人,必定能得到他哭叫着想要的东西,必定会去做他想做的事情,这将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对她们还没有成形的心理造成很大影响。 [ 【美】Jerome M.Sattler,Robert D.Hoge 著《儿童评价》]父母的教养行为影响着家庭系统,家庭又影响着更大的社会系统。在父母的教养方式上,娇宠型的父母对幼儿过于纵容,对幼儿行为控制的又极少,专制型的父母对幼儿冷漠,专断,制订严厉的行为规则,甚至体罚孩子,权威型的父母对幼儿疼爱,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有恰当的培养,这些不同的教养方式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造成文化冲突,失业,贫困和政治事件,如果我们在初期就注意到教养方式的问题,也可以为和谐社会增添一份力量。 [ 【美】多萝西.劳.诺尔蒂 雷切尔.哈里斯 著《好父母才是好老师》]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们将学会指责,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她们将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忍耐中,他们将学会耐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她们将学会感谢,如果孩子生活在接纳中,她们将学会去爱,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许中,她们会学会爱自己,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同中,她们将树立目标,如果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们将学会慷慨,如果孩子生活在友善和体贴中,她们将学会尊重,如果孩子生活在友爱中,她们将学会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