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英雄形象
[内容摘要]: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幻想的形式所作出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是原始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曲折反映。原始的宗教和社会的擅变,地域的辽阔和习俗的差异,使我国古代神话形象具有千姿百态的风采,在神话形象塑造上的思想生命和艺术魅力是永恒的,留下的创作经验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中国古代神话 英雄形象 社会道德。 一 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从混沌初开,到整治洪水;从补天擎地,到呼风唤雨,形形色色的故事无所不有。神话形象也是千姿百态,山鬼河泊,木灵石怪,样样齐备。但总的来看,英雄神话比自然神话更为发达。即制服自然的神话要比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显得突出。即使是风神、雷神这类自然神,作者也不免要叙述其神威,显出几分英雄的本色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文化的发源地中原一带自然环境恶劣,求生存极为艰难。洪水横流泛滥天下,野火燎原扫荡山林原野,瘟疫流行造成灭种的危机,禽兽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如此等等。严酷的现实养成了我们民族奋发进取,不怕一切困难的精神和求实的民族心理,使我们的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与大自然作斗争,而不是停留在解释上,而对真善美的追求,却又使我们的祖先对那些敢于斗争、为大众消灾灭祸、义无反顾的英雄格外敬重。这样,在神话中,英雄形象就格外突出,占据了我国上古神话中的重要位置。 不过,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才是古代神话形象多姿多彩的根本原因。从现存的资料看,我国在远古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产生过许多不同特色形象。从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父权确立以后,就出现了除害的后羿和平治洪水的大禹,这些都是征服自然神话系列中的英雄代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创造出了许多神话故事和形象各异的神话人物,呈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神话世界。 二 在我国上古神话中,无论是解释自然现象的,还是表达与自然作斗争的,其人物几乎都具有功高盖世、完美无缺的性格特征。首先,是他们所担负的任务和所成就的功业是无与伦比的。像后羿能射落多余的九个太阳,这来自几千年以前的感叹,说出了没有这些英雄,普通人就活不下去的道理。这些英雄个个十全十美,是被高度理想化的形象,他们的奋斗绝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人类造福。这些神话英雄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为人类创造出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都是在为人们生活得更好些而努力。在他们的身上,有着无比美好的品德。神话形象的完美无缺,还具体表现在他们几乎全是胜利者,神话故事也几乎都是胜利的结局。比如“周革商命”的传说,自汉代起即有零散记载。宋元间民间艺人已演说这段故事。今存的《武王伐纣平话》就是他们的底本之一,大意为揭露商纣王暴虐无道,而以周文王为理想“仁君”,姜子牙为辅佐能臣。中心内容是描写商周之战的曲折过程,其间神怪迭出,形象各异,双方各用法术,互有死伤,暴君终败,而以姜子牙祭坛封神,周武王分封列国告终,故事的结果充满了光明。夸父可以说是我国上古神话中难得的一个失败者,他在追逐太阳的斗争中劳累饥渴而死,但是神话的结局又是充满希望的,夸父固然死了,他遗下的手杖却化成了一片桃林,仍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生命活力,仍然是一位战胜者。这是因为古代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与自然打交道时遇到的失败和苦恼实在太多了,而胜利正是一切失败者的渴望,失败者有权在幻想中胜利,有权使自己理想的代表者得到胜利。所以,神话英雄永远是胜利者,神话的结局也充满了光明。 我国古代神话英雄形象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平面的性格。神话英雄都是些生而知之、生而能之的人物,他们的性格没有任何的发展和变化,因而成为一种平面的性格。上古的神话作者们,只是将种种业绩堆积在英雄的身上,至于英雄们为什么去做?怎样去做这些好事?做这些事时的思想感情又如何?则不再问津了。如:后羿、大禹、神农等都如此。当然,多一份伟业总是会增添英雄性格的一层光辉,但是,只停留在“做了些什么”的交代上,性格也就不免平面化了。另外,神话英雄在情感上无任何牵累,在相互关系上无任何瓜葛,这也是造成性格平面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如盘古、女娲等,都是些独来独往的英雄,大禹虽有家室,但“三过家门而不入”,家室的存在只不过是作为大禹性格中大公无私的一种陪衬物。按一般的文学理论看,过于完美的英雄,往往由于理想化太多,虽然十分高大,但也不免单一、呆板。 那么,神话英雄形象塑造给我们提供最主要的经验有哪些?首先,就是在超乎寻常的激烈矛盾冲突中来完成形象的塑造。矛盾突出性格,神话形象的描写,严格按这一艺术规律来进行。神话英雄的对立面是自然力,是已被形象化了的巨大无比的力量,人类对此是无可奈何的。在这种情况下,神话英雄出现了,他们用斗争和胜利来完成自己的性格。例如,后羿射日的前提是十日并出,晒烤得大地焦黄一片,民无食可寻,怪兽凿齿作乱,怪物到处吃人,在人类处于万分危难的关键时刻,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后羿凭他的神箭,一一战胜了对手,终于在为人类消灾免祸矛盾冲突的剧烈碰撞中,形成了性格的伟岸,形象的塑造也在解决矛盾过程中完成了。所以,射日成了人类借助神话英雄来表现自己能力的最高形式,是理想主义的集中体现。 神话形象的塑造,给我们提供的第二条经验,是记功劳于一身,集万事于一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现实生活中,人总是有缺陷的,性格也总是多重的,所能完成的事业,也总是有限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也时时有发生。但在神话中,这一切都让给了理想的表达。人类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全部集中在这些神话英雄身上了。比如,后羿之所以具有射落九个太阳的神奇力量,就是因为后羿是优秀射手的最完善的幻想形态,人们将与风、雨、毒蛇、猛兽等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任务一齐变给了这位最完美的弓箭手去承担,毫无顾忌地把原始公社制度下产生的最高美德集中在他的身上用以代表人类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神话形象的塑造,给我们提供的第三条经验,是设计出一个极端恶劣、艰难困苦的环境,用环境烘托出性格来。如:《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说的就是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还有,女娲所处的环境.是天塌下来,地裂开了,大火吞噬着森林原野,洪水泛滥横流天下,猛兽食人,猛禽为害。描绘出这样的一个乱七八槽、十分险恶的环境,就是等待着女娲来大显身手的。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女娲这位力挽狂澜的英雄,将天地重新进行了安排,从此,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这样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英雄,就这样兀立起来了。不过,我们仔细观察,构成女娲环境的事物,如:水、火、石、芦灰、冶炼、鳌足等,都是人们见到过的,但这些现实的素材,却经过交织,在组合方式上,也完全不同于现实环境,就是为了给女娲提供一个施展身手的充分条件。在这里,环境的设立服从于英雄形象的塑造,这就是神话人物性格描绘的原则。被局限的人,总是千方百计设想出不受局限的神话英雄,并按照英雄形象的需要,制造出服从于英雄形象的幻想环境,然后,让他们去征服、去战胜这个幻想的环境,以表达人类自身征服自然的愿望所在。所以,神话英雄形象的描绘告诉我们,塑造思想境界极高、出类拔萃这样伟岸性格的方式,艰苦环境的烘托,种种困难的陪衬和造成矛盾的激烈碰撞,是创作中应采取的一些必要手段。 三 神话中的英雄形象,是民族性格的一种反映。我国古代神话中,夸父那追日不止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后羿那敢于射日的宏伟气魄,精卫口衔木石填沧海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沉香不畏艰险救母的精神正是我们民族性格艺术化的高度概括,充分表现出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富于希望的民族。而我国古代神话主人公们所共同具有的深重忧患意识,更是祖先们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像女娲、后羿、大禹等,他们救苦救难,忧心如焚,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去战胜自然灾害,自觉充当人类的保护神,给世界带来祥瑞和平安。 上述所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都十分有力地证明了我国古代神话英雄形象的思想生命和艺术魅力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