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梅兰芳的艺德 [摘要] 所谓术业有专攻,做事业要专,这才是成功的前芳先生,一代完人 ,在自己的舞台上展现了自己的辉煌价值.梅兰芳先生不仅在京剧方面树立了一锦旗,他的高尚艺德和人品方面也几乎接近完美! [关键词]梅兰芳 艺德 文化
有一次在网上查梅艳芳时无意中进入了梅兰芳先生的网页,大致了解了一下,觉得这个人有很多可敬的地方!作为一个艺人,他的艺德深深打动人心!正是这样也筑就了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这继《霸王别姬》后的又一巨作!但这部电影却不是那么近如人意!少了一种贵气,没故事、没情节、没人物、没台词、没氛围,也许还很和历史出入,但我觉得他却加入了梅先生的情感思想和傲骨!今天就来谈谈由此让我佩服的梅兰芳先生的艺德! 所谓术业有专攻,做事业要专,这才是成功的前提!梅兰芳先生,一代完人 ,在自己的舞台上展现了自己的辉煌价值.梅兰芳先生不仅在京剧方面树立了一锦旗,他的高尚艺德和人品方面也几乎接近完美!这些都在哪体现呢?下面进入主题! 一、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也许是缘于出生在京剧世家,他10岁登台,从而一炮走红!在后的表演中他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后被举为四大花旦之一,而后赴日、美、苏联、欧洲等地演出,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人们称他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抗战爆发后,不屈于日本人,蓄胡拒唱!抗战胜利后,又在上海复出!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二、梅兰芳的艺德 梅兰芳曾有“京剧大师”之誉,之后更成“国宝”,正是他通过舞台表演,淋漓尽致的将中国国剧的博大精深诠释给了观众。他让人看到了京剧的高峰,甚至是顶峰,高不可攀!梅兰芳一直在京剧领域树立自己的大师品牌。他的高深莫测在于他用全面的修养,用一种让人参悟不透的美,融化了中国传统歌舞剧的精深。他的最伟大之处在于聚焦于京剧这一国剧领域,集中华灿烂京剧艺术之精华于一身。梅兰芳永远是一本百读不厌的国剧经典。梅兰芳成了名角之后,在艺术上不独断的精益求精,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体现了高尚的艺德和人品。下面通过几个故事来说明! 第一个故事:演出过程中,同台演员不慎出点差错,他从来不发脾气训人,而是尽力设法圆场,下台后还关照几句,安慰一下。1952年在青岛演《龙凤呈祥》时,小太监上场应说:“太后有旨,请郡主前去拜堂!”而扮小太监的演员,第一次与梅大师同台,特别紧张,脱口而出:“太后有旨,请娘娘前去拜堂!”竟把未结婚的孙尚香叫成“娘娘”,引起倒好。他回到后台,忐忑不安。梅大师温和地安慰他:“别难过!下次再演,还是由你来扮小太监,就不会念错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梅兰芳先生不仅没有所谓大牌的趾高气扬,对演员大发雷霆,而是耐心督导和安慰!这正体现了一代大师的风范。梅大师常说,艺术上的竞争不是勾心斗角,而是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是他的这个心态,他对人毫无保留,当他人向他请教时,他热情,平易近人!当得知他人需要帮助时他义不容辞,主动,决不宣扬自己!所有接触过他的人对他的心灵美深受影响!反看现在的社会,一些青年朋友,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自私自利,遇到要帮忙的时候躲的无影无踪!不敢承担!对于有利于自己的事情打破脑袋的往前冲,损人不利己的事时常发生!但提到去年的512地震,让我觉得身为一名中国人我骄傲!这不被人看好的80后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无论身为哪行哪业,都以自己的品德示人,能够舍小我为大我,那这个国家将无人能敌!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