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毛散文语言的朴实美 [摘要] 三毛本身就是一个神奇的人物,在她身上有着众多与常人所不同的个性魅力。她的作品无论是对异国都市生活情调的描写,还是对天涯海角奇风异俗的记录,三毛从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而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娓娓道来,不故弄玄虚,一切都显示得平实自然,浑然天成。 [关键词]三毛 语言 朴实 踩着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在落日的静穆中,将卑微化做一种坚强,将自然化做一种神奇,这位走过万水千山,红尘滚滚的奇女子就是上个世纪拥有众多读者群的台湾当代著名女作家——三毛。她在有限的生命里,用她的才情为我们讲述着一个个生动、浪漫、离奇的故事,营造着一个个温馨的梦,勾勒出一幅幅充满着异国风情的美丽画卷。三毛本身就是一个神奇的人物,在她身上有着众多与常人所不同的个性魅力。她只身闯荡欧美,穿越撒哈拉沙漠,走遍万水千山,大半个地球都印有她的足迹。这在中国,几乎没有一个女子涉足过。她为我们描绘的奇异风光、奇闻异事、风土人情,冒险故事等等无不展现着一个奇特而富有异国情调的世界,满足了读者猎异求奇的渴慕心理,特别是撒哈拉,在此之前是无人问津的,而经三毛这么一介绍,那个常人眼中原始得无法容纳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地方,立刻变成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天堂。 她的作品无论是对异国都市生活情调的描写,还是对天涯海角奇风异俗的记录,三毛从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而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娓娓道来,不故弄玄虚,一切都显示得平实自然,浑然天成。例如《哭泣的骆驼》用平实得语言文字记叙了一个游击队长巴里西带领一群人轰轰烈烈地斗争,又因种种原因而失败,描写了一次充满着硝烟混乱的后世界殖民主义溃崩后引起的文化冲突,反映沙哈拉威人争取独立自由的血与火的斗争。这些都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但在三毛不加雕琢的笔端,一切都是那样的符合生活的本来面貌,有迹可求;《撒哈拉的故事》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铺滚细沙披着一头野性长发的三毛,也仿佛能听到一串串她释怀爽朗的笑声。不能不说,置身于广袤沙漠中的三毛是快乐的,健康的,洒脱不羁的三毛。正是这一心灵的放逐,使三毛的创作灵感像一股积聚已久的山泉顿然间涌了出来,清甜得直沁人心脾。她爱上了撒哈拉,同时也把自己兴奋的激情真实地表现给读者,让读者一起分享她的快乐。所以读其作品,大有踏着三毛的足迹重游一番的冲动。即使不能,也可以在她的作品里,找到一种如临其境的感受。其次,通俗浅显是三毛散文中的一大特色,但是,通俗浅显中却不失生动传神之笔:“我呆呆的听着,忘了时间忘了空间,不知身在何处,但见老女人口中的故事在眼前一个一个的飘过了。”(《逍遥七岛游》)好一个“飘”字,老妇人半吟半唱的投入、三毛沉迷其中的痴迷尽在其中。三毛作品中的异域往往是那些落后于文明的地方,也许只有在这些原始的环境中,人生的底色才显露无疑。所以,朴素自然的描述中,我们总能捕捉到三毛对人生的感悟:“长久被封闭在这只有一条街的小镇上,就好似一个断了腿的人又偏偏住在一条没有出口的巷子里一样的寂寞。千篇一律的日子,没有过分的欢乐,也谈不上什么哀愁。没有变化的生活,就像织布机上的经纬,一匹一匹的岁月都织出来了,而花色却是一个样子的单调。”(《搭车客》)“细雨里,果然有牛羊在低头吃草,有一个老婆婆在喂鸡,偶尔传来的狗叫声,更衬出了这个村落的宁静。时间,在这里是静止了,好似千万年来,这片平原就是这个样子,而千万年后,它也不会改变。我再度回想到那幅令我着迷了的油画。我爱它的并不是它的艺术价值,我爱的是画中那一份对安详的田园生活的憧憬。每一个人梦中的故乡,应该是画中那个样子的吧!”(《逍遥七岛游》)单调的生活中可见生命的韧性。这些通俗浅显,朴实的文字读起来,让人感觉是那样舒服,也让我们读到了三毛的内心世界。 1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