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中文系文学论文
学习李商隐《无题》的一点体会
本论文在
中文系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学习李商隐《无题》的一点体会
摘要:与杜牧并称“小李杜”的李商隐,是晚唐诗座的一颗最明亮的星,他独创的“无题”诗,旨意幽深,婉转动情,以“绮密瑰妍”诉说爱情,历来为人们所广泛传颂,《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就是其中一首。对这首诗主旨的理解有政治抱负诗和爱情两种不同现象,我以为把这作为爱情诗来是比较贴切妥当的。全诗以叹息起笔,以悲叹收尾,把一个痴情之女子刻画的细致入微,楚楚动人。以爱情的悲歌,爱情的痛苦入诗,是李商隐最擅长的,这首诗就是其代表之一,把主人公幽怨哀伤,近乎绝望的痛苦表现的淋漓尽致。此诗在表现手法上最显著特色之一就是不单做到情景交融,还把叙事也巧妙地融入情、景之中,达到三方面的和谐相容于一诗之中,不着痕迹,它的声律之美也罕有其比,抑扬顿挫回环反复,配合诗的感情巧妙结合,以上这些使这首“无题”诗百读不厌,韵味无穷。
关键词:主旨 思想内容 表现手法
在“李杜”陨落之后的晚唐,有一颗耀眼的明星闪耀起迷人的光彩,照亮了沉寂的晚唐夜空。他就是与杜牧合称“小李杜”的李商隐。他独创的“无题”诗,旨意幽深,婉转动情,以“绮密瑰妍”(敖器之:《诗评》)诉说爱情,历来为人们广泛传颂。《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就是其无题组诗中的一首。
对本诗主旨的理解。
李商隐的诗篇中有很多难以索解的无题诗,在诗人中罕见。因为只署“无题”,没有点明写的是什么内容,不免引起了后人的诸多猜测讨论,而这些猜测议论,彼此之间又有很大分岐,他们各持己见,争论不休,直到现在,有些篇章依旧没有露出“庐山真面目”。这些“无题”诗篇是爱情诗,还是别有寄托的政治诗呢?从程梦星、姚培谦、冯浩、纪昀到张采田,都把它和李商隐与王茂元、令狐绹联系在一起,称之为政治寄托之作。程梦星、冯浩都认为颔联中的“书被催成”指的是李商隐文集《上兵部相公启》中所说的令狐绹令他代书一事。虽然程梦星、冯浩在李商隐的生平和作品的笺注考证方面较有权威,但现代众多学者认为此诗即使有所寄托,也是对某种的感情,并非暗寓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的热烈追求那样的牵强附会,捕风捉影。我想以爱情诗来看待、欣赏是对的,从全诗所写的整体境界来看,表现了一种对于爱情的锲而不舍的追求。而在《唐诗选》和《李商隐诗选》中,对这首诗某些诗句的理解又有不同。当然,李商隐的“无题”诗,写得本来就隐微曲折,难于索引。一些学者不免根据此诗尾联中的“刘郎”一词,把诗的主人公解释成为男子,也就是诗人自己。如果联系整首诗的内容境界、情趣,再参照本组四首“无题”诗中的另外三首都是写女子来看,这一篇的主人公应当还是一个钟情的女子。
对本诗内容的理解。
一声叹息,劈空而来,突兀而起,令读者的精神为之一振的就是开篇这一句“来是空言去绝踪”。这是谁在叹息?为何叹息呢?过去分别时对方说还要回来的诺言成一句空话,一去之后,无影无踪,“去绝踪”与颔联中“远别”和“书被催成”,尾联的“蓬山万重”等相关连。去得远,不通信息,令人心悬,一来一去对比鲜明,叹息强烈。“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好,悲叹有余哀(曹柏《七哀》)其思其情,凄凄又绝。“月斜楼上五更钟”亦如此。它接首句,把残月、晓钟、高楼三种景物,巧妙地融于一句中,成就了一片凄清的境界,补充交待了地点、时间、环境。残月清冷,晓钟悠怨,一派悲凉的气氛,幽居楼上之人的寂寞孤独和别绪愁思,可想而知了。
古典诗词中,用梦表现男女间离愁别绪、相思相忆之情,多是写梦见情人或在梦中相寻相会。如“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诗经·关睢》)。而李商隐这首诗却不同,颔联写得是梦中相别。梦中相会多少可以得些慰藉,暂时缓解相思之苦,而梦中也是远别就更增加了别离之痛,可见思念之深。这样独特的手法,新颖的构思,使得立意更加深刻而动人了。读到颔联,自然想起那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而这句似乎更为生动、富有诗意。一个痴情女子,以低头掩面,悲泣不已的情态面对别离,想呼唤情人,却说不出。梦中远别,即是现实中远别的写照,思情之切,梦中之哀,使主人公情不能已,便有了“书被催成墨未浓”,即刻作书,向情人倾诉衷肠。
颈联“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写的是作书后的寂寞独居情景,烛光被笼罩在绣有金翡翠的灯罩中,麝香熏染到绣有芙蓉花的被褥上。“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烛光是最容易牵动愁思的。灯下独坐,摇曳的烛光,牵引着自己的心,回忆起种种往事,叫人若何为情!“何当共剪西窗烛”,何时才能与他重逢呢!烛光往往是同深夜联系在一起的;熏香的幽香,也是在寂静中更能分明感觉到。这时不免关切这位痴情美丽的女子:此情此景,她如何捱过这寂寞的时光,熬过一个个不眠之夜。
全诗以叹起,又以叹结,尾联“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又是一个重重的感叹。两联首尾相衔,如神龙飞空,回环咏叹,诗本不喜两句重字重词,这里“蓬山”叠用,反写出了与情人远隔天涯,会合无期之意。悲叹之重,是痛苦之深,痛苦之深,即相爱之深。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对本诗思想感情的理解。
李商隐,无疑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爱情诗人,在他的爱情诗中几乎无一首是爱情的欢歌,全都是爱情的悲歌。“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恩格斯语)。李商隐善于写爱情的,正是痛苦这方面,他的“无题”等爱情诗,从各个方面,把深深埋在情人们内心深处的思念,追求和别离的痛苦,希望、失望终于绝望等等复杂思想感情挖掘和表现出来,写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坚贞不渝,象这首令人凄绝的“无题”诗。读它,我们仿佛听见了主人公的声声悲叹,看见了她被爱情折磨得憔悴的面容,真希望能为她分担些许痛苦和折磨,它,这样深深的打动了我们。
李商隐的“无题”诗,往往每篇各抒发了一种感情,有的写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如“相见时难别亦难”,有的写昼夜等待的焦急心情,如“凤尾香罗薄儿重”,有的写可望而不可及的幽怨,如“昨夜星辰昨夜风”。而这首“来是空言去绝踪”则是紧扣“远别”,抒写情人天涯远隔,会合无期之痛苦。首联点出“远别”,颔联通过梦境明写远别、寄书暗写远别,尾联蓬山万重更是远别。在诗中,或用深深的悲叹,或用细节描写,或用环境铺叙,围绕着远别直至绝踪的矢志不渝地追求这一主题,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加以抒写,曲折回环,反复咏叹,把主人公幽怨哀伤,近乎绝望的痛苦感情逼真入微地表现了出来。和其他许多“无题”诗一样,由于这不象花间派词人那样去作容貌,服饰的浮浅描绘,主要是在刻画人物的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情绪。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并不直接说出而是用画面暗示,使全诗显得委婉曲折,隐微出深,尽管各句的意思非常明白,相互之间的呼应衔接却不是那么一目了然,使人觉得恍惚迷离,把捉不定。这一方面虽给理解上带来一丝困难,但同时也使它含蓄蕴藉,很耐人咀嚼,只要我们反复体味,仍能理解到它的旨趣,再加上诗作感情深厚真挚,意境优美,词句清丽,因而具有了很强的艺术魅力,有人说李商隐的诗“沉博绝丽”,熟读可除浅易鄙陋之气”,王安石说“唐人知学李杜而得其藩篱者,惟文山一人而已”正是于此。
对本诗中情、景、事相交融的理解。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恰当地通过景物的描写,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环境和气氛,用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在这首诗中,八句当中,就有第二、五、六这三句是景物描写。我们常说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李商隐还不仅仅如此,他不但把情、景还把叙事这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那凄凄的钟声,仿佛是带着女子的叹息和哀怨在晨空中回荡,那楼头的残月,好象正伴着楼中的人在思念着远方的情人,从“蜡照”句,我们可以看到夜深不眠,对着烛光沉思默想的女主人公的孤独身影,撩人的熏香,好像有意在勾起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使人倍感着眼前的冷落,而色彩浓艳的金翡翠灯罩,绣着芙蓉花的被褥,在寂静的氛围中,更加反衬出闺室的凄凉。这些诗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同时又交代了主人公活动的具体场景,写出了她孤独寂寞的幽居生活,所以是叙事。这样自然地把三者融为一体,天然浑成,意味无穷。真正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对本诗中的声律的理解。
在唐诗中,李商隐的诗的声律之美,也是罕有其比的,特别是七律,像这首诗,平仄的黏对的妥贴自然固不可言,而且,如果仔细吟咏,我们还能体味出,随着诗中感情的起伏变化,诗的声调也或高或低,或疾或徐,并非直线似的向前推进。诗一开始就用急促厚重的旋律,唱出了主人公的深沉叹息。第二句写环境,声调又变得低平舒缓。颔联的两句,感情却又转为激动,声调也随之高昂起来,节奏也更加顿挫有力。颈联中的两句写的是清冷的气氛,声调又开始变得平静出长。尾联中声调又翻回激越,像痛声高呼,感情发展到了最高潮,旋律也跃进到最高峰。声调上的这种变化,不仅把诗中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充分,而且使诗篇产生了抑扬顿挫,富有回环反复、唱叹的妙处。
以上这些内容表现手法突出的特点,使李商隐的“无题”诗,特别耐人寻味,无怪科葛常之在《韵语阳秋》中这样评价:“义山诗包蕴密致,演绎平畅。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这么中肯的评价,这么一首“无题”诗篇,确实令人百读不厌,读来韵味无穷了。
上一篇
:
“三读教学法“特色浅探
下一篇
:
网络时代的“新文学”
Tags:
学习
李商隐
《无题》
一点
体会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