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中文系文学论文
关于阅读探究的探究
本论文在
中文系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关于阅读探究的探究
[摘要]探究是学生对文本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学生在阅读当中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课堂上才能真正出现“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生动局面。
[关键词]阅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即要把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实施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关键在于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方能引导他们去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要求教师改变逐段串通一气讲串问、碎问碎答的教学模式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出可供学生深读探究的一两个能够穿透全文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探、合作交流。以一两个“探究专题”来取代多达数十个的“繁琐提问”,目的在于突出重点,以学为主,把探究、发现的阅读主动权、时间支配权和空间占有权真正还给学生。照顾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人文性特点,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珍视学生探究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法》,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年3月, 第一版, 第53页]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阅读呢?
一、从正面探究到反面
一篇优秀的文章,常常蕴含着正与反的对立统一体。教师应启发学生学会读出矛盾的“另一面”来,从正面探究到反面,这样就可以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如课文《落花生》文中爸爸的一段话,是课文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容易产生一种理解的错觉落花生好,而石榴、苹果不好。我教学《落花生》时,设计了这样的探究环节:谦虚是人的一种美德,就像落花生那样埋在地下默默无闻;自我展示也是一种美德,可以更好地推荐自己,就像苹果、石榴那样挂在枝头招人喜爱。这两种观念颇有争议,你的看法又如何呢?这样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全文。虽不能一下子把文章的深意理解,却诱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您认为是应该学习落花生默默无闻埋在地下呢?还是应该学习石榴、苹果挂在枝头?而后组织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分成两大组。先说自己的长处(让学生代表石榴、苹果自我展示),再说对方的短处(让学生代表石榴、苹果展开辩论)。我最后总结认识:做人,有时候要谦虚,因为谦虚是人的一种美德,就像落花生那样埋在地下默默无闻;有时候要自我展示因为自我展示也是一种美德,可以更好地推荐自己,就像苹果石榴那样挂在枝头招人喜爱。设计这样的探究环节,引导学生由事物的正面探究到反面,是让学生个体在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基础上对读物重新建构,把教语文与教做人巧妙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探究,本身就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发现过程,既需要每位学生的独立思考,也需要同学、师生之间的合作攻关。使学生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来达到互助互补、互激互促,逐渐形成共识,或达到成果共享。
二、从现在探究到过去
在探究式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借助课本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让学生“运其才智”,由表及里.一叶知秋.领悟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笔者抓住“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 一句话引导学生探究:想一想这所房子原来的主人是谁?(学生有的说住着皇帝,有的说住着大臣,有的说住着王妃……)房子中原来可能会有什么摆设?(学生有的说奇珍异宝,有的说奇花异草,有的说文房四宝,有的说古董古玩……)接着我话题一转:“大家想一想,作为一国家的总理住在这里,里面应该摆些什么?”学生说应该有一些字画,有的说应该有一些古董,有的说应该有一些沙发……而后我提示大家齐读句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室内陈设极其简单”的人—周总理简单吗?为什么?这样引导,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探究阅读的体验感悟中理解了周总理的高贵品质。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因此我们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 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这样的探究引导,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触犯”的,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或删, 或添,一切从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依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随时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使学生由现在探究到过去。
三、从小处探究到大处
新课程提倡在探究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即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李海林:《语文课程论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第236页]而教师的作用就要体现在参与、指导、引导、评价上,教师参与进来,就要指导、引导、疏导,再加上适当的评价,就会成为“读进”和“悟出”的桥梁。例如广在教学《帆卡》的结尾之处,寄出“没贴邮票的信”之后,把无尽的思索和回味留给了读者,我在此引导同学“探究”:凡卡后来的生活可能会怎样呢?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并多方求答,结论于是多姿多彩:有的说她疯了,住进了疯人院;有的说继续在店里当学徒,过着更加悲惨的生活;有的说爷爷把凡卡带回到乡下,又送给了另一家学徒店;有的说几卡后来被迫离店出走……这样,学生就从小处探究到大处,学生的多角度求答,海阔天空,拓开了学生的思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探究式阅读,实际上是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四、从有限探究到无限
探究式阅读强调以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要以“一问抵许多问”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深读课文,激发他们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地避免课堂上浅层次“碎问碎答”带来的高耗低效,引导学生从有限探究到无限,从课文探究到生活的体验。如教学《滥竿充数》这则寓言,笔者让学生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抓住寓言中的人物这一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故事中出现了不同的人物,阅读了这篇寓言你有何想法,请对不同的人物分别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的自主感受竟是如此丰富:
——“南郭先生不懂装懂,靠骗人过日子真不好。”这是多数孩子的看法,从正面批评了南郭先生。
——“我觉得南郭先生也有好的,在齐王那里,他知道混不过去就溜了,这还有点自知之明。”这是在从反向为南郭先生找“闪光点”,能“一分为二”,也有道理。
——“我喜欢齐王,他很聪明,不允许作假。”王也有好坏,讲实事求是。
——“这里的众乐师都不好,他们应该知道南郭先生不会吹竿,是骗人的。但都想当好人,不分是非。”这位学生反对当老好人,意向不俗。
——“众乐师都是好人,骗骗齐王有什么不对。他们肯定很同情南郭先生,心想怪可怜的,就让他混口饭吃吧!”不管怎么说,这想法很特别,很善良,也应当得到尊重。
这样的探究,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和寓言主题的理解,而且扩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有限探究到无限,领略到了“字里乾坤天地宽”的境界。学生在自由地表达主观感受的过程中,体现了“探究式研读”的自主阅读获取和运用的鲜明效应。这样的探究,着眼于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的讲授与听讲、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课堂上师生互动相互砥砺与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学生是主角,老师是导演,师生共同演绎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成长剧。
五、从文字探究出形象
“探究”并非只是单一的理性思考和论理说教应当有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的方式,应该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在文字中求形象,在有限中求无限,珍惜每位学生独到的见解和富有个性的发现。例如,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在导读《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时,让大家根据课文的描述,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这个小村庄,然后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来,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画。在先后有四位学生上台分别画了山坡 、人家、树林、小河后,便画到了“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一句。老师特别提示:“‘空气格外清新’该怎么画,空气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表现?这可要大家有创意才成。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好吗?有的说:“可以画面天白云,这能够说明空气清新,没有一点儿尘烟。”有的说:“可以画小鸟、花草。空气好,花儿才开得艳,小鸟才唱得好听。”有的说:“还可以画蜜蜂、蝴蝶。这些小昆虫那么活跃,也是因为空气清新呀。”……于是,靳老师十分高兴地说:“同学们真聪明,真有办法,这些创意都不错,我们画上去吧!”这一教学片断,生动地说明了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也可以而且应该更多地借助生动、形象的方式来探究阅读、创新阅读,以达到熏陶感染的审美效果。对“这个小村庄原来是怎样的”探究,固然可以抓关键词句、提取重要信息来论说,但也可以让学生咀嚼词句含义用画一画来描写。这同样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敏于发现,创新的见解、独到的思绪也就在探究活动中潺潺而出了。
以上这则探究式阅读教学案例启示我们,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学生对新知识必须有一个理解或消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把新知识纳人学生的认知结构(原有的知识、经验)从而使原有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或者得到改善和发展。以上教学过程就很好地实现了这样一个知识、能力、认识、情感、价值观诸方面的建构过程。
探究阅读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引导学生探究能使小学生读出无字的书。其实质是减少教师的“教”,增加学生的“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学生逐步把书“读破”、“读活”,读出自己的个性体验来。只要我们长期坚持这种探究式阅读训练,学生就会从幼稚走向成熟,渐渐炼成一双“火眼金睛”,正确区别事物的真假虚实、美丑善恶,从而实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上一篇
:
简述人化自然和自然美
下一篇
:
对农村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Tags:
关于
阅读
探究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